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 莉 张 齐

  在巴赫为我们留下的音乐宝库中,为键盘乐器谱写的作品是数量最多的。最初聆听这些作品时,那些相对单调的音色、浓重的宗教气息、缺乏热闹的场景,可能会令听众觉得索然乏味而无所适从。但其中有一首却是例外,那便是《哥德堡变奏曲》。
   《哥德堡变奏曲》(Goldberg Variations,编号BWV 988),其来历颇为有趣。据福克尔(Nikolaus Forkel,1749-1818)的《巴赫的一生、艺术及其作品》记载:1741年,俄国驻德累斯顿宫廷的公使冯.凯瑟琳伯爵访问莱比锡时,巴赫献上了一首古钢琴变奏曲。原来,伯爵患有失眠症,便委托巴赫写一套变奏曲,以便他的琴师哥德堡每晚在他难以入眠时演奏。巴赫的这首变奏曲并非伯爵所要求的安眠曲,而是为了使伯爵安静一些,带有一种“镇定而愉快的性格”。伯爵对此曲百听不厌,称之为“我的变奏曲”,还送给巴赫一只脚杯和100个法国金币表示感谢。后来才华横溢的演奏家哥德堡在自己29岁时英年早逝,而他的名字却因为巴赫的这部作品被人们所牢记。
  《哥德堡变奏曲》的结构很特殊,也很精巧。全曲共32首,第1首是主题,经过30首变奏后,第32首平缓地重新回到主题,圆满地完成一个循环,给人一种无始无终,循环不已的感觉。作曲家使用自己早先创作的一套小曲集中的萨拉班德德舞曲作为主题,由一个声部显示,然后出现第二声部加以模仿,及第三、四声部等等。各个声部依次进入,围绕着主体进行交替,互相变换、追逐,从而使整个赋格曲形成完整和谐之美。《哥德堡变奏曲》变奏的基础不是主题的旋律,而是主题的低音线,其间的变奏包括了巴洛克时期几乎所有的音乐风格样式:咏叹调、序曲、卡农、赋格、沉思曲、舞曲等等。在这样一个狭窄的基础之上,巴赫构筑了一座精致而又宏伟的大厦,极尽巴洛克音乐之技巧,将复调音乐的绚烂发挥到了顶点。有趣的是,经过音乐学家的考证,变奏中的一些旋律取材于德国17世纪的民间音乐,经过巴赫的处理,德意志民族的情感得到了一次提炼和升华。
  不过在后来的岁月里,这部《哥德堡变奏曲》和巴赫的其它作品一样,渐渐被人遗忘。直到1933年,《哥德堡变奏曲》才被波兰著名羽管键琴女演奏家兰多芙斯卡(Wanda Landowska,1879-1959)第一次公开演奏。而实际上,真正使这部变奏曲广为人知的是加拿大著名钢琴家古尔德。巴赫的音乐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总是非常艰深枯燥的,是理智且逻辑性很强的音乐。相对于浪漫时期的作品来说,人们普遍认为巴赫的音乐很难称得上动听,但古尔德对巴赫作品的演绎改变了大多数听众对巴赫的印象。他毕生致力于演绎巴赫的作品,并取得里程碑式的成就。钢琴家加夫里洛夫说过:30种变奏是巴赫那个时代的各种生活场景,比如宫廷的婚宴、舞蹈、狩猎,以及面对自然的沉默思想。而古尔德的演奏恰恰最大地体现了这一点。他1955年第一次录制《哥德堡变奏曲》,1981年,即他去世的前一年再次录制该曲,前后差异巨大的演奏呈现了巴赫音乐的两重世界,正像人生乃至宇宙的终始一般。
  这部作品如同一匹战马,人人都想驾驭,从大键琴家、钢琴家乃至其它乐器的演奏家们都想一试身手。历来演奏《哥德堡变奏曲》的名家数不胜数,除以上提到的两位名家,还有最先在钢琴上演奏它的美国著名女钢琴家图蕾克、席夫、佩拉西亚以及彼得・塞尔金等等。图蕾克是演奏《哥德堡变奏曲》时间最久(超过60年),次数最多(录音有7次之多)的演奏家。她在1998年以85岁高龄演奏《哥德堡变奏曲》时,观众只能叹服岁月给她沉淀下一份旁人无法企及的涵养。她曾经说:你们是用你们的形式演奏巴赫,我是用巴赫的形式演奏巴赫。而匈牙利钢琴家安德拉斯・席夫,凭优雅的琴音、细致的触觉和对每颗音符的严谨态度,在乐坛享有尊崇地位。他弹奏的《哥德堡变奏曲》旋律十分优美,勾画出巴洛克时期特有的精美,十分具有穿透力,音色接近于管风琴。当代美国钢琴演奏名家佩拉西亚虽然以演奏肖邦、莫扎特、舒曼的作品而闻名,但近年来他在SONY所录制的巴赫键盘作品也广受好评。在2003年他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清澈而透明,显得平和而宁静。每首曲子在他的处理之下都十分的自由,演奏最显著的是声音的色泽流畅而轻松,个性十足,刚发行就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然而,当人们听过太多极富个性的版本之后,反而更加期待一种对巴赫的纯朴本真的演绎。彼得・塞尔金带来的正是这样一个不施粉黛、清新自然的“哥德堡”。“咏叹调主题”是全曲32个段落中最著名的,彼得・塞尔金的处理则显得平和稳重,淡然的气度反而让人更加听清了巴赫这个极其优美的旋律。在接下来的30段变奏中,他的速度处理既不慌张也不乏动力,第一、第二变奏的演奏音符弹性十足,颗粒分明。第七、第十四变奏这样富有巴洛克纷繁复杂的装饰意味的段落中再现出古钢琴特有的音色和触键。第十三变奏松弛而闲适,展现出古朴雅致的美感。30段变奏一气呵成,完全没有落入每一个变奏所设定好的情绪和速度的窠臼中。再次回到“咏叹调主题”时,一切绚烂便归于平淡,听者也如同精神都被淘洗了一遍之后,不由得神清气爽起来。
  另外RCA公司出版的克劳迪奥・阿劳1942年的录音,DG公司出版的肯普夫1970年的录音都是赫赫有名的版本。今天,市场上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四五十种《哥德堡变奏曲》的唱片,不胜枚举。
  作为一首变奏曲,《哥德堡变奏曲》其规模是空前的,被誉为“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巴赫构筑了一座精致而又宏伟的大厦,主题深沉凝重,充满了富于理性的思考,这是垂暮之年的巴赫对自己的一生进行的一次回顾和反思。
  
  (作者简介:吕莉,河北保定学院教师;张齐,河北石家庄学院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15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