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民族特色小提琴音乐中的滑音技巧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殷 翰

  摘要:在小提琴音乐演奏中,滑音技巧不但是一种技术性手法,更是小提琴音乐的展现手法。本文通过对小提琴名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滑音的解析表明,在极富中国民族特色的小提琴乐曲以致其它富有中国民族特色音乐的表演中,滑音与滑指手法具有特别的意义――画龙点睛。
  关键词:滑音技巧小提琴音乐中国民族音乐
  
  小提琴和其音乐从明末清初传到中国,在和我国民族音乐的激烈碰撞和融合过程中,开始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小提琴音乐的创作和发展。这些小提琴音乐在富有中华民族独特的音调特点外,在滑音的运用方面,也应具有“中国民族特色”。
  
  一、滑音的涵义
  滑音又叫滑奏,是一种具有特别音效而又不是每人都能使用好的修饰音。滑音是从一音朝上或朝下滑到另一音,分为上滑音与下滑音两类。在曲谱上,经常用波纹线条或是用有箭头的弧线为符号。滑音作为一种音乐表达技法,滑音的作用就是增添音乐的色彩、抒发某种感情和演绎演唱性的音乐等。大多弓弦乐器比如小提琴等,因为没有音柱的阻碍,能用手指直接在琴弦上面滑动弹奏出滑音,且有小提琴的其它技术特殊性原因,使小提琴能够弹奏出较为大音程、音效奇好的滑音。在小提琴弹奏中,滑音不但是技术性技法,更是小提琴音乐的展现手法。弹奏人可运用滑音把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体会再度创作出来。可在实际弹奏中,滑音是变化无常的,它常常要依据乐曲的情感需要与乐曲特色适当灵活运用。弹奏滑音尤为重要的是须使用得恰当,假如滑音使用得十分恰当,其绝妙效果是言语难以表达的。
  
  二、《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滑音的使用
  滑音在我国的古代音乐、民歌、民间音乐以致很多当代音乐中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就是因为它是展现我国民族特色音乐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弹奏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中,滑音的使用有极为重要意义。这一点在小提琴名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表现得极其明显。
  小提琴协奏名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陈钢、何占豪是于1958年创作的著名中国小提琴作品,这是一部把西方音乐展现形式和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内涵有机融合的成功典范,是中西方音乐文化有机融合的代表作品。作品出自于我国一个古老而又凄美动人的民间故事,且吸收越剧中的曲调元素,十分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标题性的小提琴协奏曲。这部协奏曲无论从内容还是到表达形式,都凸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彻底实现了一次西方音乐的中华民族化。为了真实地展现音乐形象,作者不但运用了有关的民族民间音调,且在小提琴弹奏上,也借鉴了中国民族器乐(二胡等)的好多演奏技巧和音效。特别是“中国化”滑音的大量运用,给协奏曲的成功演奏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使《梁祝》在表达满腹悲愤、痛楚欲绝的感情时,产生了令人震撼的艺术功效。
  (一)“恋情主题”中的滑音运用
  “恋情主题”在整个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关键作用,它由具有地域特色的越剧音调演化而来,淳朴、优美动听、感人肺腑。在这个乐曲中,滑音的弹奏大都是同一指距离较长的滑音,这种指法与我国民族戏曲的音乐语言与弹奏技巧相吻合,与此同时很恰当地展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高尚纯洁的友情与爱情。且上滑音与下滑音的交叉运用,让音乐旋律更有波浪效果,音乐情感表达更为起伏缠绵。
  (二)“草堂结拜”中的滑音运用
  “草堂结拜”的音乐由大提琴和小提琴独奏曲以会话的方式,表现了梁祝两人草堂、结拜为弟兄的场景。音乐旋律以模进的创作手法,使音乐情感有循序渐进之进展。这一乐曲形式,使其在滑音的运用也达成了统一―――都用下滑音形象地展现了梁祝两人情意绵绵、漫步草堂的场景。
  (三)“十八里送别”中的滑音运用
  “十八里送别”的旋律是由“恋情主题”的音乐元素演绎而来的。小提琴和大提琴用二重奏的手法,描述了梁祝两人依依不舍的情景。这部分音乐中有很多滑指的使用,不但同一指滑音,还有很多其它指滑音。滑音的大量运用,使音乐曲旋律尤为抒情、缠绵,伴有时断时续的音调,较为形象地展现了祝英台难以启齿、欲言又止的心情以及两人十八里送别、长亭分别的依依不舍的场景。这部分音乐中,有一地方滑音非常特别,其中第二小节的滑音由E音换指下滑升至D音。这种滑音在欧美音乐乐曲创作中是不许可的,且这种滑音手法在弹奏国外小提琴作品中也是被认为难以接受的。
  (四)“拒婚”中的滑音运用
  “拒婚”是乐曲中的华彩段落,独奏小提琴的“拒婚”主题运用民族戏剧散板的节奏,把祝英台悲愤、激忿、焦躁不安的心情形象地刻画出来。这里面的滑音运用更是有烘托心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上例第一小节用加重音的八度音程与长距离的上滑音运用,着重表现了祝英台悲痛的心情。上例第二小节用震音与小距离的上滑音运用,更凸现了祝英台焦躁不安的心情。上例第四小节的滑音是同一指半音向上滑指的弹奏,这种指法是和中国民族戏曲的音乐表现相融合而形成的,它是一种独特的弹奏手法,这种弹奏滑音的手法具有强劲的艺术感召力。同指半音向上滑行的弹奏,手指滑动应缓慢,且要和右手的运弓互相配合得当:第四小节第四拍上的B音要把重音体现出来,接着2指向上滑行到C音的时候也要缓慢进行且不要发出重音,最后到第五小节的C音时才能重点强调重音。这种半音向上滑行缓慢滑指的弹奏技巧,能够更加鲜明地展现祝英台的悲愤之心情。这种形式的滑音和其弹奏技巧在“哭灵投坟”篇章中也有大量的使用。
  (五)“楼台相会”中的滑音运用
  “楼台相会”的音乐是以同名越剧中楼台相会的背景后合唱为基础加上引子主题与中心主题演变而来的。小提琴和大提琴时断时续的互答、调性的变化、运用很多的滑音―――众多因素让这部分音乐情意绵绵、如泣如诉,将梁、祝两人相互倾诉衷肠、生死别离之情感展现得异常充分。这部分音乐中有两地方使用了二胡独有的滑音的弹奏技巧―――慢抹音。这种滑音的弹奏技巧为:从某个音向下滑半音之后再恢复到某个音,并且滑动动作缓慢。
  (六)“哭灵投坟”中的滑音运用
  “哭灵投坟”的曲调变为急板,情绪也随即急剧转变。在此里,西方小提琴吸取了中国民族器乐二胡的滑指演奏技巧,而乐队却吸取了中国民族戏曲的很多表达技法(如紧拉慢唱等)。二者融合在一起,把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对上天哭诉的情景描绘得入木三分,与此同时也将祝英台悲愤的情绪得到了充分的呈现。在这个段落中,小提琴用其独特的音色,加上“中国化”滑音,使音乐给人以悲愤凄凉之感。同时也把音乐推到第二个顶峰。在小提琴独奏出最后一个令人激动的华美乐章后,锣、鼓、管、弦同奏展现祝英台奋不顾身投坟的情景,由此把音乐推到矛盾冲突的最高峰,达到了整个乐曲的最高点。这段落中,独奏小提琴整个借鉴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的小三度反复滑指。“中国化”的滑音烘托小提琴柔性化的音色,突出地展现了祝英台焦躁不安、悲愤欲绝的情绪。这种在西方小提琴演奏中被完全不认可的滑音,在这里却显得异常美妙。
  
  三、结语
  滑音并不是中国小提琴音乐所独有的表达手法,可是“中国化”的滑音却给了中国小提琴音乐难以想象的表现魅力。通过对小提琴名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滑音运用的解析,可见,在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小提琴乐曲甚至其它富有中国民族特色音乐的表演中,滑音和滑指技法有着独特的作用―――画龙点睛。
  
  参考文献:
  [1] 蒋雄达.弦音回响―――小提琴学习与演奏知识综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
  [2] 钱仁平.中国小提琴音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1.
  [3] 张斌主编. 50部必知的音乐经典[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4] 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
  [5] 韩万斋.中国音乐名作快读[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4.
  [6] 赵鸿光.音乐鉴赏[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7] 赖登明.中国民族演奏风格与小提琴换把的应用[J].龙岩师专学报, 2004, (2).
  
  (殷翰:河南师范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45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