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昆 常平

  摘要:如何利用高校体育教学的学科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高校体育教学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及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作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高校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基金项目(SZ090703)
  
  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完成好健身的教学任务,而且也要承担起健心的重要责任。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重要的素质之一,而高校体育教学所倡导的就是“健康第一”、 “身心合一”的教育观念,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由于体育教学自身的特殊性,其中蕴含着许多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内容,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产生的效果是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因此,只有把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才更符合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符合我国现代教育的要求。
  
  一、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量研究实验证实,体育锻炼具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调节情绪、发展兴趣的效应。通过参加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使人直接感受到运动带来的舒适、愉快的心情,从而使人精神振奋,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发挥体育锻炼的优势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就成为当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教师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首先要了解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 高校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协作精神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必修课,面向的是全体大学生,重视全体学生的体育教育与锻炼。集体的体育教学活动拉近了学生间以及师生间的距离,增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进一步形成集体荣誉感的内动力,使学生更加关心集体,注重集体与个人的共同发展,相互团结协作,理性面对合作与竞争,努力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协作精神。
  2. 高校体育教学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智育的发展
  智力研究是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顺利从事多种活动所必须的基本认知能力。实践证明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为智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有助于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一些体育项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竞争性,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人反应敏捷,判断准确,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发展。
  3. 高校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拼搏进取,克服困难的精神
  由于体育教学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和紧张、激烈的对抗性,并伴有一定的生理负荷,它要求学生敢于克服内心障碍,以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并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也是对学生意志的考验。
  4. 高校体育教学有助于发展大学生个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社会性,实践证明体育教学活动与学生个性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培养和发展人的个性有着很大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可以增进同学间的交往和交流,便于融洽相处,从而提高大学生对环境变异的适应能力。
  
  二、高校体育教学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研究
  1. 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必须与具体的体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比赛,使学生忘记疲劳、性格豁达开朗,从而使学生从抑郁、焦虑、自卑、困难等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产生积极情绪,使不良情绪得到合理宣泄,消除了不健康的情感,消除了紧张的情绪。
  2. 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高校体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促进完美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因为学生体质的增强和体能的提高,能够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竞争能力和勇气,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与责任心,进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3.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加入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选择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注重研究与开发心理健康的基础理论及改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的教育内容,并努力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4. 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科学化、系统化
  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学科优势,努力挖掘合理的教学内容,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研究先进的教学方法,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管理,系统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适时、适度的科学干预。
  5. 加大体育投入,建立体育俱乐部,建设体育设施
  学校应加强场馆建设,改善体育设施,组织体育社团,努力为学生营造舒适、和谐的教学及活动环境,近而引起他们的情感愉悦,心情舒畅地接受学习,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
  6. 抓好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建设
  发挥学科优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关键的问题在于体育教师的素质,一方面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提高教师的心理学知识和相关理论水平。素质高的教师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体育教学中的群体心理气氛融洽,人际关系协调,使学生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有效调节身心矛盾、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更加注重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高校体育教学的特殊形式,对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调节、正确诱导,培养意志品质,提高挫折承受力,培养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完善个性发展,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曲宗湖.学校健康教育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兰白力.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的作用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3 1:6-8.
  [3]袁玉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的相关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 1:69-70.
  
  (马昆:河北北方学院公体部讲师,硕士。常平:河北北方学院公体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4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