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力

  摘 要:和谐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的价值取向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应重视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念作为人们精神领域的主导因素,左右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决定着人们的追求,主宰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途径和方式,加强价值观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社会健康、快速、有序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和谐社会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视野
  (一)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拓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党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审时度势,明确地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个新目标,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所在,是人民群众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依据,也是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新目标。
  (二)构建和谐社会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任务
  构建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应以人为本,一切着眼于人。因为人是社会的细胞,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本质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非物质、非法律、非制度的因素,如道德的规范、价值的引导、行为的调适、人际的融合等都是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因此,着力宣传和弘扬正确的价值观,使大学生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共识,从而形成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合格的建设者和宝贵的人才资源,这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三)构建和谐社会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阶层的分化,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不断增强,利益诉求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这些都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中一个特殊的、有知识、有理想的群体,由于其年龄小、人生经历浅等原因,情感上比较容易冲动,看问题不太客观,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容易失之偏颇,抓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必须深入宣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及尊重人格、尊重个体、关爱弱者、伸张正义、维护公平、保持公正等理念和典型;深入宣传社会和谐、城乡和谐、阶层和谐、群际和谐、人际和谐、代际和谐的价值和意义,以促进大学生人格、意志、品格的完善,形成积极、健康、包容、宽容的心态,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创设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和谐社会视角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观念的转变
  价值观教育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活动,是依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时代特征而不断向前发展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必然要求和引起价值观教育观念的更新。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教育者应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形成与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突破传统思维方式,不断转换视角,形成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
  (一)立足本土,放眼世界
  当今世界,经济及社会发展日益全球化,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碰撞。面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空前变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就必须更新思想观念。一方面,要依照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方针,不断开拓新的视野;另一方面,要在继承我国价值观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世界文明的新成果。
  这就要求不断拓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宏观视域,立足本土,放眼世界。但另一方面,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目前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仍在经济文化上占据优势地位的事实,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渗透与反渗透斗争将长期存在,对此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以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和克服开放所带来的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消极因素。否则,容易造成价值观念模糊、思想混乱。
  (二)一元主导,兼顾多元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应从以整体为重心转向集体与个人相结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一直是价值观教育的基本主张,但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内涵长期以来特别是在“左”的思潮的影响下存在着误读的误区,即片面强调集体利益,否定个人利益。须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在强调集体利益的同时,还要兼顾个人的利益,不能因为强调集体利益而忽视个人的正当的利益。也就是说在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为主导的前提下,使国家、集体、个人的多元利益得到保障,使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发展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丰富载体,抢占阵地
  随着社会发展,网络逐渐普及,网络已成为最便捷、最富生机活力的大众传媒方式。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如不注重介入和运用这种载体形式,就不仅仅是失去一块阵地的问题,而是会使教育成效受到冲击、消解、抵消。可见,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形式转换,已是迫在眉睫。载体形式的转换,将推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者改进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网络上的教育过程是一种思想自然流露、观念平等交流、情感交互作用的过程。过去那种价值观教育工作者完全以教育者、改造者的心态君临于学生面前,进行空洞说教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是完全行不通的,必须加以改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注重抢占网络这一阵地,做到即时应对,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和谐社会视角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创新
  (一)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价值观教育
  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系统地有层次地从价值观的内涵、外延,从价值观的层次性、集体主义价值观导向的科学性、价值观对人生观和理想的决定作用等方面进行教育,并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对大学生中存在的重视个人利益的价值观的合理性要予以肯定,不能把一元的价值观与多元的价值观绝对对立,从而排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价值观,要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对大学生中的利己价值观加以引导,通过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使他们明白个人主义特别是极端个人主义会加剧社会矛盾、滋生违法乱纪现象,使社会产生混乱,不利于社会整体向前发展。使大学生明白利己价值必须在法律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才是合理的,大学生价值观应当接触接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提高他们在理性上的认识能力和选择能力。只有当大学生在理论上有了深刻的认识,明白和接受真理后,才能自觉地确立正确价值观念。

  (三)创新教育内容,优化课堂教学
  要充分发挥价值观教育的功能,必须创新教育内容,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善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培育崇高的民族精神;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为契机,加强大学生主导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的教育;要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要倡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义利观;要突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人生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在时代的前进中把握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对经济价值观、爱情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等建立与时俱进的正确认识。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深化教学改革,注重把德育内容融入课堂内外;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及时吸收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最新理论和最新实践成果,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促进大学生树立一种集中国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观念于一体,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学生价值观,使其坚持物质和精神统一的价值取向,做时代的主人翁,对个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四)通过党团教育实施价值观教育
  党团是大学生中的先进组织,党员、团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通过党团组织的教育活动,使党团员首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在当代大学生中,不但要培养合格人才,而且要培养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是高等教育承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神圣使命的集中体现。
  总之,大学生未来地位的特殊性和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决定了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和迫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他们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 1 ]张瑞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建构的深层思考[J].齐鲁学刊,1994(4).
  [ 2 ]龚海泉.走向新世纪的高校道德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 3 ]李雅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多维度分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 4 ]兰久富.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 5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 6 ]刘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5).
  
  (刘力:武汉软件职业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4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