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何去?何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肖玲嘉

  摘要:通过对高师钢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四方面的调查和了解,对目前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反思,认为培养基础已经形成,但其现状不容乐观,诸多问题产生根源复杂。最后,对高师钢琴教学改革进行了展望,希望从改革中探索出一条适合音乐审美素质培养之路。
  关键词: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培养
  
  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必须要紧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在教学中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培养出符合中小学音乐教学要求的教师。培养未来的音乐教师具有良好的音乐审美素质是基础音乐教学课程改革对高师音乐教育提出的要求,因此对于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培养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高师钢琴课教学情况调查
  (1)培养目标
  对于高师钢琴课的培养目标的表述多种多样,综合各方意思,概括起来大意是:培养未来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具有钢琴演奏、伴奏和从事基础钢琴教学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它主要是培养音乐教师)。
  (2)课程设置
  钢琴课安排在一、二、三、四年级开设。一、二年级作为核心基础课,为必修课、普修课。分为小课和小组课,每周各0.5~1学时,两年各总计大约68学时。三、四年级作为专业技术课、选修课。按照一定的限制性选修条件采取师生双向选择方式让教师、学生进行选择。此外,钢琴课与其密切相关的理论课程的设置安排如表所示。
  
  (3)教学形式
  采用小课和小组课两种教学形式并存,以小课为主小组课为辅的教学形式。一般,大多数院校把四人(含四人)以下的授课形式规定为小课,也就是教师一节课只对个别学生授课。以往,钢琴教学中主要是采用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教学形式,目前有部分高师音乐院校也采用一个老师一堂课同时教授两个、三个或四个学生的方式,即“一对二、一对三、一对四”的形式。
  (4)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从基本训练(音阶、琶音、和弦等)、练习曲、复调作品、奏鸣曲和乐曲等方面进行教学,间插有一些伴奏、配奏、视奏的练习。教材以车尔尼系列、《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钢琴基础教程》(1~4)等为主,强调学生对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技巧的掌握。
  
  二、反思: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理性思考
  1. 反思一:基础已经形成
  通过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的教学体系从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本弹奏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等形成了一套科学的、严谨的、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对学生钢琴弹奏技能技巧的培养效果非常显著。
  客观地说,经过无数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努力,高师的钢琴教育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学术规范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高师钢琴教育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打下了非常深厚的基础,为中国音乐教育输送了大量的音乐教育师资。
  2. 反思二:现状不容乐观
  (1)培养目标模糊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作为高师钢琴课的培养目标之一,却没有在师生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在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上得到明确地体现。各学年、各教学阶段拟定的应实现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中,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体现。
  (2)课程设置陈旧
  多年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除了一些小添小补几乎一成不变,在诸多地方均不能满足钢琴教学飞速发展的需求:一、课程结构不够科学,存在着钢琴课与其他相关课程间教学内容重复和脱节的现象。二、钢琴课相关课程设置不够完善。一些与钢琴教学紧密相关的课程很多高师院校都少有开设或开设不全。三、钢琴课开设时间不够合理。一是钢琴课开设时间过短,二是在开设时间上钢琴课与相关课程脱节。
  (3)教学形式单一
  在目前高师钢琴课中,主要是以个别授课为主要教学形式,尽管有小组课对其进行补充,但绝大部分教学内容(九成以上)都是以个别授课的教学形式来完成教学的。单一的授课形式会势必会出现一些弊端,比如:灵活性、即兴性和主观随意性过多,而系统性、规范性和评价的科学性不足;相对独立的教学环境,教师之间缺少竞争和压力,学生之间缺乏横向的比较和借鉴;还有出于对教学效率的考虑,不主张学生在课堂进行新课的练习和视奏……都不利于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
  (4)教学内容滞后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小学音乐课教材有了较大的调整,这就要求高师钢琴课的教学内容要做出相应的变化。然而,事实却是我们至今还沿用着1984年上海音乐出版社的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钢琴基础教程》(1~4册)以及《拜厄钢琴基础教程》、《车尔尼》系列等传统教材。长期的一成不变造成在能力的全面性和能力的综合性上的培养明显不足,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
  3. 反思三:产生根源复杂
  (1)历史原因
  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现行课程的基本框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照搬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几十年来,钢琴课的多次改革并未改变课程总体框架。学科知识系统化、专业化太多,综合性、融合性少等问题在各方面逐渐显现出来。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起步较晚,包括钢琴课在内的大多数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更多的借鉴和效仿了一般音乐艺术院校。80年代后情况虽有所扭转,但仍留有不少音乐院校的办学痕迹。比如,在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中多以技巧训练为主等等。
  (2)宏观背景
  1999年各高等师范音乐院校为了应对社会对高学历、高知识水平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不得不投入到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军中。虽然在短期内满足了社会需求,但同时却带来了方方面面的问题:入学门槛降低,生源素质下降;入学人数猛增,办学压力增大……
  此外,部分中等师范停办或升为专科或学院;有的综合大学开办师范学院和教育学院(包括音乐);有的老牌师范大学成立音乐学院……在教师来源多渠道的冲击下,众多高师音乐院校纷纷成立非师范专业或增加非师范类专业的比重,办学理念和教学重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淡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3)生源情况
  由于每年高考音乐类考生的文化分数线要比一般大学低很多,因此高师音乐专业就成了进高等学府学习的捷径。一些“突击入校”的学生专业和文化基础差、审美底蕴单薄,在艺术发展上缺乏后劲,学习起来也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4)办学条件
  几年来不断的扩招,给各高师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办学压力加大,硬件的建设与人数的增加速度不成正比,教学资源的匮乏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成为必然结果。软件建设:高师教师总量偏紧、师生比过高,教师(包括兼职教师)约400人左右,师生比例平均达1∶25,个别学校则高达1∶100(如河南大学最高时达1∶120)。教师疲于应付,根本不可能长期的保持高质量教学。
  
  三、展望:前进中的高师钢琴教育改革
  在高师教育改革的洗礼中,许多高师音乐院校都开始重新审视钢琴课程,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围绕高师钢琴教育的诸多问题,高师钢琴教育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一系列教学实验。
  1. 高师钢琴教育界对培养目标的探寻
  诸多研究者对高师钢琴课培养目标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有的将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从根本上对人进行培养的思想”用在了高师钢琴课中;还有的将音乐院校专业钢琴教学与高师钢琴教学相比较:“高师钢琴教学培养的是弹、唱、编、讲、教全面发展的‘通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2. 高师音乐学院课程设置思路的调整
  各高师院校对于钢琴课课程设置的一些尝试性调整,虽思路大相径庭,但调整重心大多集中在两点上:一是增加钢琴课程时间;二是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比如,某些高师音乐院校着重于增加上课时间采取了增设数码钢琴集体课办法。而有的院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求开设了各种相关课程:例如增设钢琴教学法课(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开设)、钢琴文献课和钢琴艺术史(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设)、合奏课(首都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设)。
  3. 高师钢琴课教学形式的尝试
  近几年来,集体课的教学形式一直是诸多改革议题中的焦点。许多高师音乐院校都设置了数码钢琴教室,从不同的层面去探索集体课的教学。山东师范大学音乐系自1993年开始先后对2800名学生进行了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1996~1998年华东师范大学建设了两个数码钢琴教室,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验教学; 200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艺术师范钢琴教材中,第一次提出中国师范院校应运用集体课与小课结合的钢琴教学形式;2004年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通过教学实践,编写出版了《全新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
  4. 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的延展
  目前,全国出版了多套针对高师音乐普修生教学的教材。比如: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专业教材――钢琴》(1~4);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钢琴必修教程》(1~5);还有中央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等音乐(师范)院校钢琴分级教程》等。这些教材的共通点是:增加了键盘和声练习、歌曲伴奏和四手联弹等内容。重视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将乐理、和声的基础知识与钢琴课教学有机结合。曲目的选择适当增加了现代和早期的作品,力求体现时代的特征,体现音乐文化的多元性,涵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中外钢琴作品。
  全面的审视、分析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现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基础虽已形成,但其现状不容乐观,产生诸多问题的原因也很复杂。笔者期望随着高师钢琴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将会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花城出版社2005年版
  曹理主编,《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王丽燕,《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中央民族大学艺术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10月
  牛冬阳,《数码钢琴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3月第42卷2期
  李和平,《〈钢琴集体课〉课程在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上、下)》,《钢琴艺术》2004年12期,2005年1期
  司徒壁春、陈朗秋,《关于高师钢琴教学改革的思考》,《钢琴艺术》2002年第5期
  徐华,《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应实行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辽宁高职学报》2004年6月第6卷第3期
  
  (肖玲嘉: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47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