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常见护理职业损伤及防护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护理人员工作环境是治疗和护理患者的场所,在为患者提供各项检查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伤害。如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伤害。职业安全是目前医务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引起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的因素及防护措施进行了分析,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护理;职业损伤;措施
  护理人员是临床第一线工作者,每天与病人近距离接触,同时也是各项治疗及护理的实施者。随着不断更新的各种医疗设备,一次性医疗用品,新的化学药物以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护士的工作暴露于各种职业损伤的因素之中。通过各种措施加强职业防护,保证护士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护理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探讨了护理职业损伤因素及其防护措施。
  1职业危害因素
  1.1 生物因素
  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护士是接触各种细菌、病毒的高危人群。细菌:广泛存在于患者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用过的衣物和器具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及皮肤等途径感染护士。护理工作中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及大肠杆菌。病毒:最常见,最危险的有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冠状病毒,其传播途径以呼吸道和血液传播。
  1.2 化学性因素
  护士经常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如含氯制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为服药病人特别是有机磷中毒病人进行催吐洗胃时,空气被有毒的液体污染;当护士在配置药液尤其是化疗药物过程中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逸出,在空气中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机体。
  1.3物理性因素
  调查显示:医护人员由于负重引起脊柱损伤,腰骶部疼痛的发生率8.4%。护士在工作中,体力劳动多,强度大,特别是骨科、急诊科、创伤科等需要搬运患者,容易扭伤腰背,造成自身损害。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护士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CT、X线、激光、红外线等逐渐增多。护士常需要定期消毒病室,不可避免要接触紫外线,可能会造成皮肤红斑、紫外线眼炎等不良反应。医院内一般病室均能保持安静,避免噪声,但有些辅助科室,由于工作需要,机器启动及工作声音较大,护士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势必会受到损伤,引起听力、神经系统等损害。抗生素引起的慢性过敏者更屡见不鲜,有报道显示:护士每天与各种药物反复接触,导致其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尤以过敏性休克为甚。
  1.4医源性感染
  锐器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伤害。调查发现,87.5%的护士有过锐器伤的经历。导致锐器伤的发生主要与锐器相关的工作行为,如抽血、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另外不良的个人操作习惯,如针头使用后重新套上针帽,徒手掰安瓿是导致针刺伤以外发生锐器伤的最常见原因。
  1.5心理-社会因素
  在工作领域中存在着很多负性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护士的心理和工作行为,严重时会导致职业倦怠。由于各种因素,使某些患者、家属对护士工作存在偏见,导致护士与患者之间矛盾激化。在处理护患关系这一环节中,护士往往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会带有紧张情绪,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使护士身心疲惫,引起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2防护措施
  2.1 生物危害的防护
  医院感染病原体传播最主要媒介是污染的手,正确洗手是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防止自身感染最有效、最简单的措施之一。有效的洗手可清除手部99%以上的各种暂时细 菌,正确的洗手方法必须严格按“七步洗手法”进行,戴好手套及口罩,护士每日洗手频度应保持在35次以上。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以减少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含量。对于烦躁及精神障碍不合作者,应做好保护措施,以免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造成对护理人员的刺伤、抓伤,导致血液传播感染。
  2.2 化学危害的防护
  急诊护士在工作中不能因为急而忽视了应有的防护,做到各种防护用具完好齐全,严格操作规程,合理使用防护用品。护士在接触化学消毒剂时应戴口罩、手套,防止消毒液溅入眼内和吸入呼吸道;同时盛放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防止挥发,这样既可以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又减少对身体的危害。抽吸、注射化疗药物时戴防护用具,所用安瓿等放入密闭的容器内,防止化疗药物蒸发而污染空气,并及时转送,尽可能缩短在治疗室的放置时间。在为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洗胃时护士应戴棉口罩和戴手套等;另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
  2.3物理危害的防护
  物理危害主要是医疗设备运行中产生的电离辐射和噪声刺激,紫外线消毒时产生的臭氧以及紫外线光对眼睛和皮肤黏膜的损伤。针对紫外线照射过程中产生的臭氧伤害,应尽量减少在室内的逗留时间,必要时工作人员应穿防护服、带墨镜。对于仪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电离辐射和噪声,要加以适当的防护,如铅板隔层、或提供铝屏风、铅围裙等防护用品,并注意定期进行神经、血液等方面的检查。
  2.4 医源性损伤的防护
  加强急诊护士对锐器伤危害的重视与预防教育,做好预防性防护措施。安全使用锐器,抢救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小心谨慎,可使误伤和污染机会明显减少。一旦发生锐器伤后,应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同时用流动水冲洗,然后用 75%乙醇或 0.5%碘伏消毒后包扎。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卡,并进行传染病系列本底化验和相应的疫苗接种,上报医院感染科,如对方有传染性疾病的情况时还要做好预防用药和跟踪监测工作。
  2.5 学会有效沟通,避免医疗暴力事件发生
  护士应加强与患者之间有效的沟通,学会识别潜在的暴力行为,加强心理护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协调,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或提前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尽量避免激化矛盾,造成病人与护士之间的双赢局面。
  3 体会
  护理人员维护好自身健康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本保障。护理工作中可能受到生物、理化、社会心理因素的职业危害是可以通过护士的自身防护和自我保健来避免的。护士防护知识的缺乏可能是影响护士防护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护士在实际工作中要掌握一定的防护知识,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提高防范意识,把各种职业危害的损伤降到最低限度,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更好的做好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照坤.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难点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5,5(4):44―45.
  [2]艾秀琴.医务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J] .天津护理,2004,12(1):58.
  [3]李映兰,罗贞.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7-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196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