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孩子为何会口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 濂

  口吃又称结巴。据统计,口吃的儿童占儿童总数的4%。平时口吃对儿童生活、学习的影响不大,所以往往被父母所忽视,待长大后觉得问题严重,才去求医,那时就比较麻烦了。
  一般来说,口吃是心理卫生问题在言语方面的一种表现。
  首先,我们要了解小儿言语发育的一般规律。尤其是1岁小儿语言发育是为以后语言发展作准备的关键时期。1岁不仅能喊“爸爸、妈妈”,而且会说个别单词;2岁能分辨对象和学会称呼,如阿姨、叔叔、奶奶等,同时会说2~3个字的小旬;3岁能说简单的句子和学唱儿歌,发育较快的儿童可以叙述一件简单的事情;4岁儿童能讲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描述周围的事情以及讲短小的故事等等。但是,在这个时期,他们言语功能很脆弱,最易因外界干扰遭受损害,同时,吐字含糊、咬字不清或字音走调等现象比较多见。
  小儿言语的发育和完善,基本上是按上述规律发展的。但是,也与家长的良好教育和正确的训练分不开,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取得小儿语言最佳发育的效果。在孩子学说话或刚学会说话,若因教育引导不当,很可能发生各种言语障碍。口吃就是常见的一种。
  口吃是哪些原因引起的呢?归纳以下几点供家长参考:
  1、由于新奇好玩、模仿所致。三、四岁幼儿或学龄儿童好奇心很强,初谈见到有人说话结结巴巴,感到好玩,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如果家中父母未加以制止,甚至觉得孩子模仿得很象,予以表扬,或把这作为取乐的内容之一,时间长了,模仿来的口吃形成了习惯,孩子就变成了口吃者。
  2、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有文献报道,口吃患者的家族中 发生口吃的机率较高,达36~65%。到底这是由于遗传的影响,还是由于后天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呢?可能二种因素全有。不过,我认为与后天小儿学话过程中不良的家庭环境影响较大有关,如他们在学话时听到家长说话字音重复,语言延长,以为讲话就应该这样,于是也照样学习而成为口吃。
  3、目前儿童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爱如掌上明珠,而孩子也自感地位特殊,于是说话爱撒娇,吐字会反复地重复或字音延长,久而久之也会造成口吃习惯。
  垂、家长对小儿学话时过多的指责和批评。小儿学说话从不完善到完善,从无语法结构到逐渐形成有语法结构,在这个过程中,要依靠家长的良好教育和正确引导。但是,有些家长性急而又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见到孩子说话有点不对或吐词不清,就立即指责孩子这个字说得不对,那句话说得不好,批评甚多,致使小儿说话前过度紧张害怕,想说又不敢,怕说错挨批评,因而说话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时间久了就形成口吃。
  5、儿童时期遇到强烈的精神刺激或突然的惊吓,或与父母突然分离等,均能使儿童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语言上则表现出口吃现象。
  6、小儿病后体质虚弱,大脑功能削弱,常会出现言语机能障碍,有时也表现出口吃。
  以上产生儿童口吃的几种原因,多为心理因素引起,在矫正方面并不是很困难的。首先,家长不要大惊小怪或过分紧张,应帮助儿童寻找出产生口吃的原因,然后针对致病因素进行矫治容易收效。对于前三种原因引起的口吃儿童,只要给他讲清道理,启发自爱,自觉改掉口吃的习惯,不要再去模仿,并经常给以鼓励和表扬,增强自信心,患儿会慢慢改掉这个不良习惯的。其他原因引起的口吃,则希望家长注意避免给儿童强烈的精神刺激。对小儿学说话不能要求过高、过严和急于求成,应注意改变生硬的教育方式,解除他们紧张和焦虑的心情。对体质虚弱儿童应尽快帮助他们恢复健康。但是,有一些口吃比较顽固的患儿,则必须采取心理、言语训练和药物综合性的治疗。必须指出的是,那些不科学的民间方法,如在雷雨天把孩子拉在门背后打骂、恐吓,让其改掉口吃,并不能奏效,而且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这是不可取的。顽固口吃可请口吃科医生帮助矫正(如长沙康复中心口吃科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9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