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辨舌象一叶知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柳 馨

  舌头是人身体的一部分,主要的功能有感受味觉、调节声音、搅拌食物等,这是人们熟知的常识。还有一点不为人们注意的作用,就是在中医学上,舌象的变化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依据。
  
  我们知道,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和神经、脏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舌头更是如此,舌头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内的各种病变。医生根据长年的临床观察逐渐总结出一套舌象变化的规律,随着医学的进步又发现,人体某个脏腑若发生问题,舌上相应的部位变化十分明显,于是又进一步把舌头分为若干个区域。古代医学将其归纳为:凡病俱见于舌,舌尖主心、舌中主脾胃、舌边主肝胆、舌根主肾,确有一定的道理。通常所说的辨舌象,是辨舌质和舌苔两部分。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正常的舌象为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否则就是病变的征兆。
  
  看舌质
  
  要看舌质颜色。红舌多见于热证,红少白多为淡白舌,属气血两虚;舌色枯白无血色为枯白舌,为气血虚极病情危重,这样的病人往往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舌质部分或全部青紫,为青紫舌,多是身体某部位有瘀血,这样的病人往往和缺氧、静脉瘀血、毒素刺激有关。还有一种绛舌,则多是久病、重病之人。
  看舌质还要看舌质的形状,也叫望舌形。如舌的边缘有牙齿的痕迹,可见于脾虚,体内有水湿潴留;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或沟裂,其中没有舌苔覆盖,叫裂纹舌。红而裂纹多属热盛伤津,淡白而裂纹多为血虚不能濡养于舌等;舌面上有点刺状的红色隆起,叫芒刺舌,提示体内脏腑热盛或血热,根据点刺的部位,还可区分热在哪个脏腑。舌的尖部有点刺,多为心火亢盛;舌两边点刺多属肝胆火盛;舌中间生点刺多为胃肠热盛。
  
  望舌形
  
  要根据舌质的纹理特征来诊察疾病。如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柔软、舌色较暗者,叫苍老舌,多见于致病的邪气较盛,人体的正气也不衰的实证。如舌的纹理浮胖娇嫩、舌色浅淡者,叫娇嫩舌,多见于气血不足、舌体脉络不充或阳气亏虚、运血无力、正气不足的虚证。舌体比正常舌大而厚,伸舌满口,甚至不能闭嘴、不能缩回,叫做胖大舌或肿胀舌,多为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舌颜色浅淡胖大者,多为脾肾功能不足的阳虚水液输布障碍,水湿停滞于体内的表现。此外,先天性舌血管瘤患者,可因舌的局部小血管郁闭,呈现青紫肿胀。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而薄,叫瘦薄舌,多为气血两虚,阴虚火旺。舌体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和血均不足的气血两虚证;舌体瘦薄而色红或深红干燥的,多见于阴虚火旺,津液耗伤。总之瘦薄舌是由气血阴液不足,不能充盈舌体,舌失濡养所致。
  望舌形还包括要看舌体活动的姿态。如果舌体在外伸时软弱无力,不能随意伸缩回转,叫痿软舌,多因气血亏虚,阴液亏损,舌肌筋脉失养而痿废。舌体痿软而淡白无华者,多属于气血俱虚,多因慢性久病,气血虚衰,舌体失养所致;舌痿软而红绛(深红色)少苔或无苔者,多见于感冒、肺炎等外感发热性疾病的后期热极伤阴,或消渴病(糖尿病)等内伤杂病,阴虚火旺所致。如伸舌时舌体失于柔和,屈伸不利,或不能转动,板硬强直,叫强硬舌。由于舌能调节发音,所以强硬舌的患者多兼见语言謇涩,说话不清楚。若舌强硬而色红,多见于高热患者;若伴肢体麻木、眩晕者,多为中风先兆或中风患者;如果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或左或右叫歪斜舌,多见于中风或是中风先兆的患者。如果伸舌时舌体不停的颤动,不能自主的叫颤动舌。如久病舌淡白而颤动者,多属血虚;如舌红绛而颤动者,多为高热所致。另外,酒毒内蕴,亦可见舌体颤动。
  
  看舌苔
  
  薄白的舌苔表示病情较轻,可见于一般感冒初期及恢复期的病人。多数正常的健康人,也可有薄薄的一层白苔。黄苔多数是热象的表现,一些有严重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的病人,如大叶性肺炎、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人舌苔大多数是黄苔;如果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舌苔变成黑色,便认为是正虚邪实的重症,病人的身体已极度虚弱了。另外还可从舌苔的薄厚、质地、是否苔脱落等情况来诊察疾病。
  当然,人们的年龄不同、体质各异,所表现的舌象也不尽相同,这就要靠经验进行比较辨别。舌象虽不能作为诊断疾病的惟一凭证,但较之脉象更能反映出体内生理、病理变化的情况。因为脉夹于皮肉之间,而舌则是显露于外的。
  由于舌象能比较直观地反映病变情况,所以国内外医学界对舌象的研究十分重视。科学家们已广泛地采用比色表、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超声波扫描、微血管造影、电味觉分析,X射线元素微量分析、活组织切片等检查方法应用于临床诊断。有的还从遗传因素、年龄、维生素缺乏、微生物、抗菌素及其他药物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影响舌苔变化的原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47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