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南通市区2003―2008年桶装纯净水监测结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用纯净水以其卫生、便捷的优势,在企事业单位、学校、服务行业和家庭等迅速普及,已成为各种人群饮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卫生质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身体健康。饮用纯净水供水形式主要是纯净水厂供水点根据预约和需求,将不同容量桶装纯净水送货上门。在一些大城市中新兴的居民小区管道分质供水形式,目前在南通市区尚未真正开展。
  为了解南通市区桶装饮用纯净水的卫生质量现状,本文对2003―2008年市区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质量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不合格指标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1 材料与方法
  
  1.1 基本情况
  南通市区现有纯净水生产企业32家,除4、5家生产量相对较大以外,规模普遍较小。纯净水处理工艺主要是以市政管网自来水为水源,经离子交换、反渗透、紫外线消毒等处理,采用灌装机灌装、封口完成。目前,大部分纯净水厂水处理及灌装设备使用年限较长,已进入设备和技术更新阶段,但总体进程比较迟缓。南通市区纯净水企业的卫生质量监管主要由卫生和质检部门负责。根据职责要求,卫生监督部门按照《食品卫生法》要求,以《定型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卫生规范》为技术标准,对市区各纯净水生产企业审核发放卫生许可证,并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等形式不定期对产品进行监督抽检。
  1.2 样品来源
  2003―2008年期间,由南通市卫生监督所对南通市辖区内32家企业生产的桶装饮用纯净水抽样234份,送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
  1.3 检测项目
  依据《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 17324―2003)进行感官指标(色度、浑浊度)、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和理化指标(pH值、电导率、高锰酸钾消耗量、氯化物、亚硝酸盐)共计10个项目的检测。
  1.4 检测方法及评价依据
  分别依据《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T 8538―199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 5750―2006)、《瓶装饮用纯净水》(GB 17324―2003)和(GB/T 4789―2003)进行感官、微生物和理化指标的检测;依据《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 17323―1998)进行评价,检测结果中有1项不合格者即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2 结果
  
  2.1 抽检合格率
  抽查32家企业共234份纯净水水样,总合格率为85.0%。2003―2008年南通市桶装纯净水监督抽检合格率基本呈上升趋势(表1)。
  
  2.2 季度合格率
  一至四季度南通市区桶装饮用纯净水的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3.9%、80.0%、77.1%、92.7%,一、四季度合格率高于二、三季度(表2)。
  
  2.3 指标合格率
  菌落总数合格率最低,仅为86.8%,电导率合格率为92.3%,其余指标合格率均大于95.0%(表3)。
  
  3 讨论
  
  3.1 合格率
  监测结果显示,南通市区桶装饮用纯净水合格率基本呈上升趋势,分析其原因,与南通市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监督部门加强监管,企业自身加强内部管理等因素有关。
  一、四季度桶装饮用纯净水合格率较二、三季度高,这可能与二、三季度气温、湿度较一、四季度高有关。在温湿环境下,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桶装纯净水生产中各个环节污染的概率增加,产品卫生质量检测合格率有相应下降。用wstata软件对4个季度的抽检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饮用纯净水不合格指标主要为微生物指标,其中菌落总数的合格率最低。在日常监管中发现,有些企业的生产过程存在以下问题:① 功能区域划分不明确,不按照工艺流程和布局要求组织生产,人流、物流不能严格分开;② 消毒措施不到位,尤其是空桶清洗消毒不按规范进行,部分企业没有灌装前预消毒程序,仅依靠灌装线几十秒时间的消毒液内冲消毒,难以达到理想消毒效果;③ 消毒液配比达不到标准浓度,且更换周期长,达不到预定消毒效果;④ 按规范要求,灌装间应设置空气净化和消毒设施,其空气清洁度应达到10 000级,灌装局部应达到100级,而大部分企业达不到要求;⑤ 标签标识不严谨,部分企业采用加贴小标签纸的形式来标注生产日期,达不到《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要求,个别企业存在更改生产日期现象,使得产品质量在保质期限内难以得到保证。
  3.2 设备
  目前南通市区的纯净水企业大部分已生产5年以上,有的企业有10多年。一些企业的水处理、灌装设备以及卫生设施等已不能完全适应纯净水生产工艺要求,加之RO膜等核心材料不及时更新,设备维护不能及时跟进,导致成品水卫生质量不能达到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同时,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企业为节约成本,擅自缩减工艺流程,减少水处理工序,致使生产达不到工艺要求,成品出现不合格现象。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按卫生、QS许可要求,配备了必要的微生物和理化检测设备和仪器,但有些企业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做到每批次检验合格出厂,导致一些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有些企业质控制度不完善,没有建立卫生质量控制体系和标准操作规程,应对卫生质量事件没有相应的预案和召回制度。
  3.3 对策
  3.3.1 把好准入关 卫生、质检等监管部门要严把卫生、生产许可准入关,加强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的发证管理,加强沟通,统一标准,严格审核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发证放行。
  3.3.2 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要求企业规范操作行为,严格按工艺流程和布局组织生产,明确清洁区、准清洁区和一般区的划分,人流、物流严格分开,杜绝交叉污染。加强消毒措施,增设空桶内冲预消毒等设备,使用正确的消毒方法,确保消毒效果,保证产品质量。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灌装间等重点功能区域的卫生条件,达到规定洁净度等规范要求,规范操作,防止污染。针对产品卫生质量季节性变化的情况,企业应对二、三季度的生产重点把关,防止不合格纯净水流入市场。应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和考核检查,督促员工严格按规程操作,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防止人为污染。
  3.3.3 建立完善的产品卫生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产品自检,配备必要的出厂检验所需设备、仪器和技术人员,做到批批检验,对暴露的问题应进行分析研究,及时改进。企业应加快设备和技术更新,对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改进水处理、灌装等生产工艺,适应形势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卫生质量,树立“卫生第一,质量第一”意识,强化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产品卫生质量。
  3.3.4 推行先进的管理模式 在饮用纯净水生产企业中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企业设施条件、内部管理水平、产品卫生质量等评定A、B、C、D等不同等次,形成百姓“看等级喝水”习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新闻媒体,及时将纯净水监督检查和抽检结果向社会公布,扶持优秀企业、优质产品,打击违法企业、劣质产品,真正做到扶优治劣,正确引导百姓消费。
  (收稿日期:2009-06-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560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