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状况。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儿科患者453例,分析其抗菌药物使用率和药物使用合理性情况。结果:453例使用情况中,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281例,占比62.03%。不合理案例为67例,占比14.79%,不合理次数99次,不合理类型上,联合用药原因54次(54.55%),给药方法原因15次(15.15%),用药指征不明确为12次(12.12%),药物疗程原因为10次(10.10%),药物剂量为8次(8.08%)。结论:对于儿科抗菌药使用情况要做规范系统的管理,从而确保用药的安全、效果,减少药物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抗菌药物;儿科;合理用药
  由于儿科感染性疾病状况较多,抗菌药物使用较为频繁,而其中药物的不合理运用情况较为突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抗菌药物滥用会导致小儿患者产生更多耐药菌株,进而导致药物治疗效果逐步减弱,感染情况难以掌控,药物副作用增多。小儿患者由于身体组织没有得到完全的发育,对药物的吸收、代谢等都与成人患者有显著的差异,相对而言更容易有不良反应出现,因此药物合理应用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儿科抗菌药使用情况453例,其中男患儿236例,女患儿217例;年龄范围为3个月至12岁;疾病分类中,肺炎113例,气管炎6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78例,肠炎54例,胃炎21例,腹泻35例,尿道感染15例,哮喘14例,扁桃体炎33例,其余23例。
  1.2 方法
  分析所有案例中药物不合理使用各问题情况及发生率,药物联用情况、药物类别使用情况等。其中不合理使用情况分为联合用药、给药方法、用药指征不明确、药物疗程、药物剂量等不合理等。药物联用分为单用、二联和三联;药物类别使用情况集中在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2 结果
  表1:抗菌药联合使用情况
  分类 案例数 占抗菌药比例 占总案例比例
  单用 165 58.72% 36.42%
  二联用药 105 37.37% 23.18%
  三联用药 11 3.91% 2.43%
  合计 281 100% 62.03%
  注:两组对比,p<0.05
  表2:抗菌药使用类别
  药物类别 案例数 比例
  头孢菌素 206 46.61%
  青霉素 167 37.78%
  大环内酯 46 10.41%
  其他 23 5.20%
  总计 442 100%
  注:两组对比,p<0.05
  表3:抗菌药不合理使用情况
  不合理类型 案例数 比例
  联合用药 54 54.55%
  给药方法 15 15.15%
  用药指征不明确 12 12.12%
  药物疗程 10 10.10%
  药物剂量 8 8.08%
  总计 99 100%
  注:两组对比,p<0.05
  453例使用情况中,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281例,占比62.03%。不合理案例为67例,占比14.79%,不合理次数99次,不合理类型上,联合用药原因54次(54.55%),给药方法原因15次(15.15%),用药指征不明确为12次(12.12%),药物疗程原因为10次(10.10%),药物剂量为8次(8.08%)。具体情况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3 讨论
  在儿科患者中,目前有较高的抗菌药使用比例,本研究中,453例使用情况中,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281例,占比62.03%。导致高比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原因多样。首先是因为在临床用药中,在可用可不用的情况下,医生更倾向于使用抗菌药来达到快速控制病情发展的作用,特别是小儿疾病发展迅速,自身发育未完全,疾病控制情况较为紧急,在患儿家属较为焦急的状态下,医生也会更希望能控制病情来稳定家属情绪。而其次,患儿疾病中可能并不属于细菌感染,当属于病毒感染情况下,采用抗菌药物会并不能引起疾病的控制情况。因此,需要对患儿进行疾病的细致诊断,再采用对应药物治疗才能避免滥用抗菌药物的效果[1]。
  小儿患者由于自身发育状况和生理结构情况,在药物的选择中更需要谨慎性,要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保证药物使用安全性,因此,可供选择的抗菌药物并不如成人群体多。一般而言,采用头孢菌素、青霉素和大环内酯方面的药物较为多见。而其他的抗菌药物,如四环素类药物会导致牙齿不良发育或者黄牙出现,在低于8岁的小儿患者中要禁止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会产生显著的耳肾毒性;其他抗菌药物部分会导致骨骼不良发育等问题,因此使用要尤为谨慎[2]。
  在药物联合使用上,虽然以单用抗菌药物为主,但是可以发现二联用药仍然比例较大。而多联抗菌药物会导致药物之间的不良作用,对药效的发挥产生影响。而其次在给药方式、药物剂量、药物疗程上,也因为医生个人因素或者其他外在因素导致了不合理情况的发生。由于没有遵循药物动力学标准给药,因此导致药物血药溶度上无法达到有效标准。或因为药物给药时间选择不当,而导致药物浓度在患儿体内呈现反复波动状态,进而导致更多的耐药性产生。同时给药方式上,如口服药、滴注药物、雾化吸入等方式都回答影响药物效果的发挥,同时产生不同的药物不良反应,对患儿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合理根据情况来运用给药方式,保证药效的同时更减少药物使用的不良作用[3]。
  而对于不合理抗菌药物的使用,要做好日常监管问题,提升用药相关诊断依据的落实,避免对于生命体征不明确的滥用药。在监管上要运用数据为依据来反应问题,做好相关考核标准的要求,提升医生用药的谨慎程度,避免因为个人或者外在各种因素干扰而导致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日常要认真做好小儿患者身体状态的细致观察与检查,确保药物使用的针对性和安全性,从而确保药物效果的情况下,避免加重患者家属的经济压力,同时也减少药物资源的浪费。相关药物使用的安全性还需要让患者方充分了解,做好必要的健康教育来获得家属的认可和配合。
  【参考文献】
  [1]杨蕊. 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探讨[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8:292.
  [2]崔素英. 抗菌药物在儿科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4:161-162.
  [3]滕雪. 抗菌药物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4,27:384-3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603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