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62例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调查伊宁市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方法 对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62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62例患儿中,5岁以下患儿60例,占96.7%。有接触史者58例,占91.9%。临床表现主要是皮疹和发热。并发症主要是心肌炎及心肌损害19例(30.6%),其次是脑膜炎2例(3.2%)。发病高峰在3~5月份,共计42例,占67.7%,较资料显示提前2个月。 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与年龄,季节有关,有效地预防措施和积极的隔离治疗至关重要。
  [关键词]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 R181.3;R51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22-0086-03
  Etiology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62 cases with hand-foot-mouth disesse
  YAN Wushu ZENG Shengtao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Xinhua Hospital of Yili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Yining 835000, China
  [Abstrsct] Objective To investigeate the ct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utbresk of hand-foot-mough disesse in yiling.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62 children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or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3 in terms of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characterstics. Results Among the 62 children, 60 cases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5 years old, accpimting for 96.7%. Have cpmtact 58 cases, accpimting for 91.9%.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mainly rash and fever. Complication mainly myocarditis and myocardial injury 19 cases(30.6%), followed by meningitis in 2 cases(3.2%). Pesks in 3-5 months, a total of 42 cases, accounted for 67.7%. The data showed that 2 momths in advance.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is rclated to age and season. Effective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isolated treatment are critical for prevention and therapy.
  [Key words] Hand-foot-mouth disease; Epidemiolog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V)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该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和(或)臀部等部位的丘疹、疱疹为临床表现,可导致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心肌炎等,重症患者尤其是伴有神经系统损伤者,常伴有较高的病死率[1]。为了解该病及其流行特征,现将2013年我院收治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62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1~12月我院感染科就诊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62例,男38例,女24例;依据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10年版)临床诊断标准[2]。符合:①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②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③检测肠道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或分离出肠道病毒可确诊。重症和危重症病例诊断依据:依据《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的分期,凡具备第2期表现的患儿列为重症,具备第3、4期表现的患儿列为危重症[3]。病例资料完整。
  1.2 研究方法
  对62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1 流行病学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民族、住址、职业、发病季节、接触史、疫苗接种史。
  1.2.2 临床资料 临床表现、临床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并发症情况及转归等。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分析
  2.1.1 发病时间 2013年1~12月手足口病发病例数分别为0、4、12、14、16、6、6、0、0、2、2和0例,分别占0、6.4%、19.3%、22.5%、25.8%、9.6%、9.6%、0、0、3.2%、3.2%和0。发病主要集中在3~5月份,共42例,占67.7%。
  2.1.2 性别、年龄及民族成分分布 62例患者中,男38例,女24例,男女比例为1.58∶1。6个月~3岁14例,占22.5%,3~5岁36例,占58.0%,5岁以上2例,占3.2%。本组统计数据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9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少数民族56例,汉族6例,民汉比例为9.3∶1。   2.1.3 地区分布 所有病例均为本市区患儿。散居儿童57例,幼托机构5例。
  2.1.4 接触史 62例患儿中有明确接触史者58例,占91.9%。
  2.1.5 疫苗接种史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可供预防[4]。
  2.2 临床特征分析
  临床表现:62例患儿均有手、足、口腔皮疹,56例伴有臀部皮疹,占90.3%。58例伴有发热,体温在37.8℃~39.8℃,占93.5%。无并发症41例,占66.1%。并发脑膜炎2例,占3.2%;心肌炎及心肌损害19例,占30.6%,年龄分布8个月~5岁,平均年龄1.8岁。
  2.3 实验室检查
  62例患者中,血白细胞计数正常32例,占51.6%。>10×109/L者6例,占9.6%,中性粒细胞2例升高明显。<4×109/L者24例,占38.7%。心肌酶谱异常19例,肌酸激酶90~16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83~96 ng/mL;小儿心电图检查10例异常,占52.6%,3例提示窦性行动过缓,5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有频发室性早搏。2例并发脑膜炎患儿均行脑电图检查均提示异常脑电图。所有患儿常规行血糖及血压监测,血糖监测均在正常生理范围;血压监测2例并发脑膜炎患儿血压轻度升高。
  2.4 治疗转归
  手足口病无特殊治疗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持续高热者给予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5~10 mg治疗3 d[1~2 mg/(kg・d)]。口腔皮疹进食困难患儿静脉给药补充复合维生素及小儿氨基酸等,并行口腔护理。合并心肌炎患儿给予心肌营养药物。脑膜炎患儿给以2%甘露醇注射液1~2 g/kg快速静脉注射,给药次数依据脑水肿的程度确立,并给予脑神经营养药物治疗。62例患者均治愈,2例脑膜炎患儿无后遗症,出院2周后复查脑电图正常。19例心肌炎患儿2周左右复查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均恢复正常。62例患者均预后良好。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A组16、4、5、7、9、10型B组2、5型,埃可病毒(ECHO viruses)和EV71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中EV71和A16型(CoxA16)是主要病原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5~7月份为发病高峰[2]。该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传染性强,易引起爆发流行,尤其是由肠道71型(EV71)感染者,易出现重症及危重症患儿,造成神经系统损伤,常伴随较高的病死率。因此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丙类传染病。资料显示,EV71持续优势流行是导致近4年来我国手足口病连续爆发和致死的重要原因[5]。
  本研究显示手足口病在我区呈散发流行。3~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占67.7%,与资料显示的5~7月发病高峰期比较明显提前,目前原因不明。发病年龄3岁以内占22.5%,3~5岁占58.0%,发病以婴儿为主,与资料显示一致。调查显示6个月~5岁共60例,占96.7%,5岁以上2例,占3.2%,这与婴幼儿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健全,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外界病毒与细菌感染有关,同时Lu等[6]认为体内缺乏EV71保护性抗体可能是低年龄组儿童高发及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减少,这与婴幼儿自身抵抗力随着免疫系统的发育而逐渐增强有关。手足口病(HFMD)病毒是肠道病毒,主要经过粪-口/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过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感染,本组62例患儿中有明确接触史者58例,占91.9%。HFMD病毒感染除了侵犯皮肤和口腔外,病毒还会侵犯肺、心、脑等重要器官。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4期:Ⅰ期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期;Ⅱ期为神经系统受累期;Ⅲ期为心肺功能衰竭期;Ⅳ期为生命体征稳定期。手足口病临床分期最关键在Ⅱ期早期识别神经系统症状,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断病情发展至第Ⅲ期尤为重要[7]。
  本组病例显示手足口病主要临床症状为手足口及臀部皮疹,占100%,有资料表明皮疹也可出现在膝部、躯干(背部)[8],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发热占93.5%。并发症以心肌炎及心肌损害最常见,共19例,占30.6%,主要表现为心悸、乏力、心肌酶谱CK-MB升高[9],随着病情好转,一般1周内临床症状消失,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手足口病重症及危重症患儿易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对儿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早期发现危重症患儿极为重要。2例手足口病合并脑膜炎患儿,依据《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的分期,具备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表现,诊断为重症手足口病,占3.2%。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外周血检查白细胞升高>10×109/L,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血压轻度升高,血糖正常,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阳性;脑电图检查均提示异常脑电图。对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应常规检查脑电图,有助于早期发现脑膜炎及脑炎并发症。我国卫生部在2010年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及《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中提出: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②血糖升高;③血压升高等列为重症的参考指标。同时有研究发现,重症HFMD患儿空腹血糖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普通型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故认为在危重症早期诊断上,高血糖是独立评判指标之一。因此在手足口病患者常规检查中不可忽视空腹血糖的检查监测[10]。本研究中的2例重症患儿持续高热1周以上,体温持续在39.5℃~39.8℃之间。杨朝晖等[11]对1570例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研究中也显示发热持续时间与病情相关,体温峰值越高者进展为重症的危险性越高。本组研究中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源学检查为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A组,表明我区手足口病的病毒为非EV71占优势病毒。   我区少数民族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汉族儿童,民汉比例为9.3∶1,这与新疆少数民族春、秋季喜欢带孩子走亲访友的生活习性有关,导致婴幼儿活动范围较广,接触病毒机会多,缺乏对该病的免疫力,本组56例少数民族患儿均有明确接触史。因此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加大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力度,加强家长的监护意识,尽量避免婴幼儿在人员拥挤公共场所玩耍,加强个人卫生意识极为重要。我区2013年手足口病幼托机构发病5例,较之前调查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这与近年来加大力度对幼托机构老师及儿童家长宣传手足口病等相关传染病防控知识密不可分,强化了防病意识,加强幼托机构晨检,发现发热、皮疹儿童出现,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发现疫情后能及时隔离诊治患病儿童,对接触儿童进行积极观察,并行各类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了传染环节。
  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其广泛的多系统损害尤其是神经系统损害往往导致严重后遗症,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手足口病其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目前手足口病尚无有效疫苗可供预防,亦无有效药物治疗,根据其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控制本病的流行,重点是做好婴幼儿的预防,减少或阻止手足口病的发病及流行;同时其危重症多由肠道71型(EV71)病毒导致,因此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对当地手足口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的分析研究极为重要,对发病高发季节进行预警,引起高度重视[12]。为减少流行季节手足口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①当地CDC对发病高发季节进行预警,以引起患儿家长及幼教人员的重视。②CDC及相关卫生部门在流行季节及时做好病原学检测,发现肠道71型(EV71)优势流行及时预警,以引起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级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③尽早发现手足口病患者,及时隔离观察尤为重要,避免造成爆发流行。及早发现危重患者,重症者积极行规范化治疗,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最大限度的降低病死率。④流行季节加大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尤其是对幼托机构、小学及社区[13-14]。⑤加强手足口病科普知识的宣传,流行季节要求做好幼托机构及小学的晨检工作,要求儿童家长尽量避免带孩子走亲访友,及尽量避免婴幼儿在人员拥挤公共场所玩耍。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参考文献]
  [1] 杨绍基. 肠道病毒71型感染[J]. 新医学,2008,39(6):354-355,36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EB/OL]. [2010-4-20]. http//www.moh.gov.cn/mohyzs/s3586/201004/46884.s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EB/OL]. [2011-14-29]. http://www.moh.gov.cn/mohyzs/s3586/201004/46884.shtnl.
  [4] Xu J,Qing Y,Wang S,et al. EV71:An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vaccine target in the Far East?[J]. Vaccine,2010, 28(20):3516-3521.
  [5] 曾敏,王建设. 重视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及临床研究[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4):193-194.
  [6] Lu CY,Lee CY,Kao CL,et al. Incidence and case-fataliey rales reulting from the 1988 enterovirus71 outbreak in Taiwan[J]. J Med Virol,2002,67(2):217-223.
  [7] 杨智宏,朱启荣,李秀珠,等. 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例的调查[J].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8):652.
  [8]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 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8.
  [9] 殷皓,愈蕾. 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报道,2009,6(28):67-68.
  [10] 韦小莉. 手足口病患儿血糖,白细胞计数及削减hs-CRP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山东医药,2010,50(11):70-71.
  [11] 杨朝晖,秦承志,季金萍,等. 儿童手足口病1570例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4,3(3):154-157.
  [12] 刘海云,张瑞兰. 菏泽市儿童多次罹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J]. 中国医药科学,2013,3(2):56-57.
  [13] 韦亚,马昌相,韦爱华. 广西少数民族边远山区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护理干预评价[J]. 中外医学研究,2015,27(12):94-96.
  [14] 吴小秧,乐高钟,罗勤,等. 江西省萍乡市儿童手足口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研究[J]. 当代医学,2015,22(3):158-159.
  (收稿日期:2015-04-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6663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