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方法对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经过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分析,主要包括病灶的形态、边缘、大小、内部结构、与相邻组织结构的关系等。结果全部50例肺炎性假瘤患者的CT表现主要为病灶大部分表现为边缘模糊、密度均匀的类网形团块状阴影;病灶大部分为单发;部分患者可见空洞形成,支气管充气征和钙化情况比较常见;肺下叶病灶比较常见。结论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虽然存在多样性,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相对特征性,临床诊断时要根据相关检测和临床病史来进行全面分析,这样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肺炎性假瘤;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8(a)-0127-02
  肺炎性假瘤是一种非肿瘤性病变,是肺内的良性肿块。肺炎性假瘤患者大部分都存在呼吸道感染病史,并伴有间歇性咳痰、发热和咳嗽等临床表现,因为肺炎性假瘤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比较相近,所以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比较高,最终对患者的救治造成延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该研究主要总结分析了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希望能让肺炎性假瘤的诊断准确率提高,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肺炎性假瘤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经过病理证实。全部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37.2±3.5)岁,有18例患者没有临床症状,有21例患者具有基础病史。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咯血、胸痛、咳嗽、咯痰以及低热等。
  1.2 方法
  胸部CT检杏:利用GE16排螺旋CT进行常规横断扫捕,同时利用MPR图像进行后处理,扫面范围为肺尖到膈面,层厚5mm,120-180mas,120KV,病变区给予2mm薄层扫捕。给予静脉注射非离子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捕。
  2 结果
  2.1 病变分型和分布情况
  病变分型主要包括结节型、浸润型、肿块型、类似纵膈肿块型、并发右肺中叶综合征型。左肺21例,上叶6例,下叶14例;右肺29例,上叶7例,下叶22例,并发右肺中叶综合征患者5例;类似纵膈肿块型3例。患者没有出现显著的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节肿大。
  2.2 CT影像学表现
  两肺叶都可能出现肺部炎性假瘤,但是右肺比左肺多,下叶比上叶多。病变主要以结节型和肿块型为主,瘤样肿块表现为椭圆形、圆形、三角形以及其他不规则形状,比较常见的是椭圆形和圆形。病灶以单发为主,大小不同,也可见多发,直径一般为0.7-14 cm,主要以3-5 cm为主。肺部边缘是主要的病变部位,部分病变部位也可位于胸膜上。肺炎性假瘤CT影像学表现如下:
  ①CT平扫:平直征:肿块部分边缘比较平直,形状像刀切一样,一般是病灶的肺叶或者肺段分界处。尖角征:肿块边缘为尖角样的突起,病灶密度较低,边缘不清楚,周围有网格状、索条状的阴影。这种征象被认为是现阶段肺部炎性假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在鉴别肺肿块的良恶性时,尖角征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空洞:该征象比较少见,通过CT检查能有效显示,一般在病灶的偏中心位置,可见厚壁型空洞,会多发。钙化:表现为密集状、毛絮状、斑点状或者弧形的高密度影,散在的斑点状形态比较常见,尤其是病灶的点状钙化,通过CT扫捕能更有效的显示出来。胸膜肥厚粘连:和假瘤相邻的胸膜表现为条带状、线状密度增高影,位置比较局限。支气管充气征:含气的支气管贯穿在病灶内,形状像支气管状的低密度影,其实是没有受到侵犯的支气管。肺不张:大部分是局灶性肺不张,也会因为纤维组织或者局灶性肺不张的牵拉,出现临近支气管扩张,相邻支气管充气征象。胸腔积液:正常情况下量比较少,主要表现为肺外围膈角后内侧表现为密度比较均匀的液性密度半月形影。是因为病变对胸膜进行侵犯,导致胸膜炎性渗出引起的。分叶征:在假瘤直径较大时出现,而且分叶比较浅,该征象比较少见。
  ②CT增强扫捕:病灶表现为中等以上强化,周边部分显著强化,增强后假瘤的CT值会增加一定程度,大约为50-70HU,CT值一般会>164 HU。
  3 讨论
  现阶段人们对于肺炎性假瘤的发病机制还并不清楚,学术界认为可能与机体的代谢紊乱、肺部慢性炎症、免疫反应、相同部位反复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临床中男性肺炎性假瘤的发病率比女性高,大部分患者都存在呼吸道症状,如咯血、胸痛、咳嗽、咯痰以及低热等,部分患者没有临床体征和症状,本研究中全部50例患者中,32例患者存在临床症状和体征,另外18例患者并没有临床体征和症状,与相关临床研究报道相似,所以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了解,能为肺炎性假瘤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CT图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对肺炎性假瘤与肺境界面清楚显示;通过CT横断图像能对小空洞的存在进行有效观察,不管小空洞是多发还是单发,通过CT横断图像都能清楚显示。另外CT图像还能对肿块周围毛刺情况进行有效显示,而且还能显示胸膜增厚粘连征象,在对肺炎性假瘤进行诊断时,胸膜增厚粘连征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肉眼观察肺炎性假瘤的病理标本,发现是肺实质内的瘤样肿块,周围可能存在假包膜,质地比较柔韧,这是慢性增生性炎症一种比较特殊的形态。镜下观察发现是肉芽肿结构,组成成分包括了多种细胞成分,最新的病理类型将其分成硬化血管瘤型、淋巴细胞型、乳头状增生型、浆细胞型以及组织细胞增生型。
  肺炎性假瘤大部分都发生在肺边缘部位,直径一般不超过5cm,边缘比较整齐,瘤周纹理受压出现移位.能观察到存在胸膜尖角状粘连,通过增强检查发现肿块有比较显著的强化,长时间动态观察发现没有显著的变化。在临床诊断肺炎性假瘤时,应该要与肺错构瘤、周围型肺癌、球形肺炎、肺结核球进行有效区别。肺错构瘤的边缘锐利,没有毛刺,CT发现骨骼或者脂肪成分,则能有效鉴别。周围型肺癌患者有比较典型的临床症状,如消瘦、咯血丝、咯痰等,分叶征比较常见,病灶周围有比较密集的毛刺,其CT典型征象是胸膜凹陷征,如果同时发现有纵隔淋巴结或者肺门肿大,则能史方便进行鉴别同。球形肺炎临床上表现为发热、胸痛、咯痰和咳嗽等,病灶一般位于两肺下叶的背段,密度比较均匀,边缘模糊,在给予抗生素治疗后,临床症状会快速消失。肺结核球可能存在结核中毒症状,病灶一般位于下叶背段或者上叶尖后段,多数为单发,密度均匀而且比较高,病灶周围有斑点状、条索状的高密度影。
  炎性假瘤的分布位置比较特殊,采用支气管镜对炎性假瘤进行检查一般都不能获得比较有用的信息,实验室检查大部分都是阴性,具有较高的误诊率,所以采用影像学对肺炎性假瘤进行检杏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中,HRCT的检查优势最明显,另外在对肺内病灶的良恶性进行评价时,HRCT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PET/CT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肺炎性假瘤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尤其是在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炎和肺炎性假瘤时,PET/CT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更高。
  临床诊断肺炎性假瘤比较难,而且其他的辅助检杏作用不大,所以为了让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提高,从而为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更合理的依据、指导,就需要对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学表现进行正确的认识。在对肺炎性假瘤进行诊断时,虽然CT坚持具有比较明显的优点,但是因为肺炎性假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所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需要时可以给予胸部穿刺活检,以及在正规治疗后给予CT定期复查。总之,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虽然存在多样性,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相对特征性,临床诊断时要根据相关检测和临床病史来进行全面分析,这样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6687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