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1993―2012年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社区居民死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分析了解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社区居民的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社区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1993-2012年淮海社区户籍人群死亡及人口监测资料进行分类,其中1993-2001年的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9、2002-2012年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进一步计算各种死因的减寿率(PYLL)。结果:1993-2012年,淮海社区居民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其中,男、女人群主要死因与总人群死因基本一致。各年龄组死亡率上升幅度呈几何级数增加。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及损伤和中毒是影响淮海社区居民人群寿命上升的三大主要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损伤、中毒已成为严重影响淮海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淮海社区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对这方面的预防控制工作。
  关键词 疾病 死因 死亡率 减寿率
  中图分类号:R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08-
  Analysis of the residents’ death causes from 1993 to 2012 in Huaihaizhonglu Community of Huangpu District in Shanghai
  XU Feng1, FU Renjiao1, WANG Yi2, SHENG Qian1
  (1.Huaihaizhongl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25, China; 2.Huangp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002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ain death causes of the residents in the Huaihaizhonglu Community of Huangpu District in Shanghai so as to provide a base for the prevention of the community diseases. Methods: The household register population death and population monitoring data in Huaihai Community from 1993 to 2012 were classified, among them, the death causes from 1993 to 2001 and from 2002 to 2012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9 and ICD-10, respectively.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 rate of all kinds of death causes was further calculated. Results: From 1993 to 2012, the main death cause of the residents in Huaihai Community were the disease of the circulatory system, malignant neoplasm, disease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injury and endocrine and nutritional and metabolic disease. The main death causes of the male and female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The mortality rate in all age groups rose geometrically. The malignant neoplasm, disease of the circulatory system and injury were the three major diseases which affected the life increase of the residents in Huaihai Community. Conclusion: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and injury have become the main diseases which affect the health of the residents in Huaihai Community as well as the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s that Huaihai Community faces. I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m.
  KEY WORDS disease; death cause; mortality;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
  通过疾病死亡原因分析可揭示影响当地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作出估计[1]。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淮海社区居民1993-2012年死亡原因分析,了解本社区居民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进一步制订区域卫生规划和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收集黄浦区淮海中路派出所《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中1993-2012年淮海社区死亡户籍人口的资料,其中大部分《人群死亡医学证明书》由死亡患者的救治医师填写,部分由死亡患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医师填写。户籍人群死亡个案卡均由上海市一、二、三级临床医疗机构开具,统一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统计专业人员根据国际疾病分类规则进行编码(1993-2001年根据ICD-9统计分类,2002-2012年根据ICD-10统计分类)。对于死亡填写不全或不明者,由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生命统计医师向治疗单位进行病史核查、入户调查或者电话访问等调查方式予以补充,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统计方法
  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的统计软件(Dis、Access)进行汇总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粗死亡率计算=某年某地全年死亡数/年平均人口数×100 000/10万。死因专率计算=某地某年全年某原因死亡数/同年平均人口数×100 000/10万。(死因别)减寿率计算=某地某年全年(某原因)减寿人年数/同年平均人口数×1 000‰。PYLL(寿命损失年)=∑(ai*di)(ai:某一年龄组生命损失年数;早死亡年龄域采用1-70a;di: 某一年龄组死亡人数)。AYLL(平均减寿年数)=PYLL/∑di。SPYLL(标化寿命损失年)=PYLL×校正系数(年龄组标准人口构成比/年龄组现时人口构成比)。
  结果
  主要死亡原因分析
  1993-2012年,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以及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一直位居淮海社区全人群死因顺位的前5位。
  1993-2012年,淮海社区居民全人群粗死亡率变动范围为823.91/10万(1996年)至1 111.40/10万(1998年),其中,男性居民死亡率变动范围为808.27/10万(1996年)至1 128.80/10万(1998年),女性居民死亡率变动范围为839.26/10万(1996年)至1 094.32/10万(1998年)。经标化后,2012年淮海社区居民标化死亡率达近20年内最低,为209.93/10万,变动范围为209.93/10万(2012年)至641.82/10万(1994年);男性居民变动范围为242.87/10万(2012年)至660.70/10万(1994年),女性居民变动范围为174.79/10万(2012年)至640.62/10万(1994年)。
  循环系统疾病
  2006年淮海社区居民循环系病的粗死亡率最高,为438.67/10万,1993年最低为295.19/10万。经标化后,2006年居民循环系病标化死亡率为124.41/10万,变动范围64.93/10万(2012年)至214.99/10万(1996年)。从性别来看,女性循环系病的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的水平不同于男性,但其变化特点类似。绝大部分年份的女性循环系病的粗死亡率高于男性,而标化死亡率的男女差异相反,表明女性人口老龄化对其循环系病死亡的影响大于男性。
  恶性肿瘤
  2006年淮海社区居民恶性肿瘤的粗死亡率最高,为284.77/10万,1996年最低为175.40/10万。经标化后,2006年居民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为110.52/10万,变动范围为67.81/10万(2012年)至177.28/10万(1993年)。从性别来看,绝大部分年份男性肿瘤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表明男性的肿瘤死亡危险性高于女性。
  呼吸系统疾病
  1994年淮海社区居民呼吸系病的粗死亡率最高,为179.77/10万,2007年最低为97.47/10万。标化后,2012年呼吸系病标化死亡率为13.63/10万,达最低水平,变动范围是13.63/10万(2012年)至117.29/10万(1994年)。从性别来看,女性呼吸系病的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的水平均低于男性,其死亡危险水平较低的变化特点比男性更明显,呈逐年降低。绝大部分年份男性呼吸系病的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表明男性的呼吸系病的死亡危险性高于女性。
  损伤和中毒
  1998年淮海社区居民损伤和中毒的粗死亡率最高,为68.53/10万,1993年最低为30.41/10万。标化后,2012年损伤和中毒标化死亡率为9.57/10万,达最低水平,变动范围是9.57/10万(2012年)至40.09/10万(1998年)。从性别来看,女性损伤和中毒的粗死亡率高于男性,但标化死亡率男女差异相反,表明女性人口老龄化对损伤死亡的影响大于男性。
  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
  2012年淮海社区居民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的粗死亡率最高,为63.38/10万,2008年最低为23.28/10万。经标化后,2008年居民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标化死亡率为6.98/10万,为最低水平,变动范围是6.98/10万(2008年)至29.63/10万(1994年)。从性别来看,绝大部分年份女性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的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均高于男性,表明女性的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的死亡危险性高于男性。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2000年淮海社区居民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粗死亡率最高,为18.68/10万,2009年最低为6.07/10万。经标化后,2011年居民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标化死亡率为2.75/10万,为最低水平,变动范围是2.75/10万(2011年)至14.55/10万(1994年)。从性别来看,绝大部分年份男性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表明男性的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死亡危险性高于女性。   年龄组死亡率
  45岁以后男、女以及全人群的死亡率均呈倍数递增,尤以65岁以上年龄组上升明显。男性各年龄组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年龄是淮海社区人群死亡的重要独立因素。
  减寿分析
  1993-2012年,淮海社区全人群的前三位主要减寿死因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其中,恶性肿瘤减寿率变动范围为7.87‰(1993年)至14.60‰(2006年),循环系统疾病减寿率变动范围为2.11‰(2007年)至7.43‰(1994年),损伤和中毒减寿率变动范围为1.55‰(2006年)至5.31‰(1998年)。
  男性、女性人群前三位减寿死因与全人群一致,男性人群恶性肿瘤减寿率变动范围为3.13‰(1993年)至19.58‰(2009年),循环系统疾病减寿率变动范围为5.06‰(1993年)至9.36‰(2008年),损伤和中毒减寿率变动范围为2.35‰(2006年)至7.84‰(1998年);女性人群恶性肿瘤减寿率变动范围为6.73‰(2011年)至12.36‰(1993年),循环系统疾病减寿率变动范围为0.75‰(2010年)至7.06‰(1994年),损伤和中毒减寿率变动范围为0.31‰(2001年)至5.15‰(2005年)。其他主要减寿死因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先天畸形等疾病。
  讨论
  淮海社区概况
  截止2013年底淮海社区户籍人口有95 016人,人均期望寿命为83.13岁,人口年龄结构及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均与黄浦区乃至上海市的水平比较接近。
  人群主要死因
  淮海社区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中的中心社区,经济水平在逐年攀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也在不断变化。从死因谱可见,传染病、寄生虫病等致死原因比例逐年下降,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已成为主要的致死原因,这与诸多报道相似[2-5]。淮海社区主要死因粗死亡率均高于2003年全国城市居民同类死因死亡率[6],但标化死亡率差异相反,这其中人口老龄化是主要因素之一。
  1993-2012年,淮海社区户籍居民全人群的主要死因是循环系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病、损伤和中毒和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占全死因的84.12%~88.50%;而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仅占全死因的1.68%~2.09%。
  年龄组死亡率
  淮海社区人群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成几何级数递增,尤以65岁以上年龄组明显,这与夏正常等[7]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老龄人群已成为淮海社区全人群的主要死亡年龄段。按联合国规定,65岁以上人口超过7%的国家或地区称之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社会 [8] ,2012年末,淮海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构成达18.73%,已大大超过该标准,已属老龄化城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未来几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应该重点关注老年人群的生存质量。
  主要减寿死因
  减寿分析结果表明,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及损伤是影响淮海社区居民人群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是人群寿命上升的主要障碍,与文献报道相似[9-10]。
  参考文献
  杜渐, 金达丰, 方顺源, 等. 2001-2003年杭州市区居民疾病死因顺位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5, 13(2): 85-86.
  许丽霞, 陈亮. 1991-2010年上海市徐家汇街道居民死因分析[J]. 上海医药, 2012, 33(4): 40-41.
  颜士勇, 孙伯燕. 上海市静安区居民2002-2006年死因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 28(8): 578-580.
  谢建妙, 郑剑勇, 陈佩, 等. 温州市瓯海区2010-2012年居民主要死因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14, 26(1): 3-7.
  贾谊军, 何宝华, 陈俊. 上城区2007-2009年居民死因分析[J]. 浙江预防医学, 2011, 23(3): 47-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 224.
  夏正常, 周晔, 王晓琴. 上海市某社区2007-2009年死因分析[J]. 上海医药, 2012, 33(6): 32-34.
  孙敬之. 80年代中国人口变动分析[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6.
  戴依群, 张一英. 上海嘉定区居民主要死因的减寿指标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0, 16(6): 769-770.
  张红叶. 上海市徐汇区1995-1999年居民主要死因及减寿率[J]. 浙江预防医学, 2001, 13(6): 13-14.
  (收稿日期:2014-12-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8539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