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医辨证治疗中风效果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中风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110例中风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8.18%,对照组为87.27%,前者明显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中风的方式不仅可以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中医辨证; 西医治疗; 中风; 不良反应;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6-0055-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5.16.030
  中风即“脑卒中”,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结构的转变,其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在治疗方式的选择方面,大致可分为中医治疗及西医治疗两种,均有不同的临床效果[1]。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110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这两种方式对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110例中风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均分为两组,所有患者的中风类型为缺血性卒中,且处于恢复期。其中单号组(观察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51~82岁,平均(68.17±5.63)岁;合并高血压16例,合并颈椎病25例,合并糖尿病14例。双号组(对照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53~80岁,平均(67.26±5.02)岁;合并高血压18例,合并颈椎病24例,合并糖尿病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必须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必须包括在以下分型中:即风阳上拢型、风痰阻络型、气虚血瘀型、痰热内闭窍型、痰热腑实型[2-3]。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具体如下:口服脑复康片0.8 g,3次/d;华佗再造丸6 g,3次/d。以90 d为一疗程,持续服用2个疗程。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具体如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发病原因及病情等进行中医治疗[4-6]。(1)针对风阳上拢型患者,中医药方主要包括生龙骨、石决明(先煎)、钩藤(后下)、生牡蛎各15 g,牛膝12 g,天麻8 g,栀子6 g;
  (2)针对风痰阻络型患者,中医药方主要包括泽泻、胆星各12 g,半夏、白术、天麻各10 g,杜仲8 g;(3)针对气虚血瘀型患者,中医药方主要包括黄芪20 g,地龙、当归、赤芍各8 g,川穹、牡丹皮、丹参各6 g;(4)针对痰热内闭窍型患者,中医药方主要包括鲜竹沥15 g,半夏、泽泻各10 g,白术9 g,天麻、郁金、胆星各8 g;(5)针对痰热腑实型患者,中医药方主要包括麦冬、牛膝各12 g,胆星、黄芪各9 g,大黄、芒硝、玄参各8 g,栀子6 g。以上药方以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下。以90 d为一疗程,持续服用2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是指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血压恢复正常范围,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生活;显效是指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基本消失,原本卧床患者可以下床扶杖行走,或者原本扶杖患者可以不依靠外力独立行走,能够基本恢复正常生活;有效是指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改善;无效是指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主要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层面,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更具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明显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8.18%,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7.27%,观察组明显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从西医角度看,中风可以分为脑梗死、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疾病,又可以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其中前者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致脑动脉狭窄引起的,本文主要研究该种类型。而后者是由于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等原因引起的;从中医角度看,中风属于一种本虚标实的症候,如果人体的气血内虚,很可能会导致由于长时间忧思恼怒、过度饮酒、起居不慎等引起的疾病[7-8]。过去传统的治疗中风的方式多选择西医治疗,其局限性在于治疗效果不够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多,随着中医辨证治疗的实施逐渐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其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由于中风病属于一种本虚标实的症候,但在临床表现中却多见虚实夹杂症状,所以应该首先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其次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通常来讲,中风可以分为风阳上拢型、风痰阻络型、气虚血瘀型、痰热内闭窍型、痰热腑实型这五种,应该在正常分型的基础上对症治疗[9]。
  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110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中风类型为缺血性卒中,且处于恢复期,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研究发现,在总有效率方面,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为94.55%,明显高于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患者的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8.18%,对照组为87.27%,前者明显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中风的方式不仅可以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雪娜.中风辨证施护的心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86.
  [2]王蕊.苗春艳.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131-132.
  [3]赖婷珊.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中医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3):97-99.
  [4]任亚平,张志强,赵艳红.体针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8):74-75.
  [5]杨成林,周语平,刘光炜.穴位注射疗法结合针灸电疗仪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1):82-83.
  [6]周记平.益气息风活血汤在缺血性中风中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1):184-185.
  [7]赵亚萍,蒋绪爱,巩延丽.自拟化瘀祛痰通络法(脑络健)治疗缺血性中风72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20-21.
  [8]赵亚萍,巩延丽.缺血性中风病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0,8(30):180-181.
  [9]陈柱花,彭玲玲,马明菊.21例老年中风卧床患者合并会阴部肛门疱疹的护理方法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69-70.
  (收稿日期:2015-02-17) (编辑:金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2684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