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特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特征, 探讨其发病因素与中医征候间的联系。方法 分别选取确诊为早期糖尿病的病例80例, 分析总结其中医证候特征。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患者中脾肾阳虚证型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1)。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的发病因素与脏腑证型存在着密切关联, 且脾肾阳虚证型病例最容易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 且在该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 肾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中医征候特征
  糖尿病性视网膜神经病变(DR)是一种最常见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同时也是四类最为严重的致盲性疾病之一, 致盲率达到6%~8%[1]。糖尿病性视网膜神经病变发病率较高, 严重损害视功能, 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秉承中医“治未病”的治疗指导思想, 广泛调查并总结分析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 实现预防、控制发展的目的, 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降低患者致盲率, 探索早期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神经病变的新思路,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病例80例。其中男43例, 女37例, 年龄在45~72岁, 平均年龄61.4 岁。
  1. 2 DR诊断标准[2] 1期:无明显视网膜病变, 未见异常;2期:轻度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 并仅存在微动脉瘤;3期:中度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 较仅存在微动脉瘤的病例重, 但轻于重度者;4期:重度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但未见有增生性病变体征者:①4个象限每个都有20个以上的视网膜出血;② 2个以上象限有确定的静脉串珠状改变;③ 1个以上象限有明显的视网膜内血管异常;5期:增生性视网膜病变, 存在下列一种或多种异常: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
  1. 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采取主证、次证及舌脉共同诊断的方法, 将患者中医征候特征分为脾肾阳虚型、心脾两虚型、肺阴不足型、肝阳上亢型及肝肾阴虚型五种。
  1. 4 研究方法 眼部检查:采用视力、裂隙灯检查, 除眼压过高患者外均散瞳后进行眼底检查, 对部分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医证型辨证: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分析患者全身体征及症状, 归纳确定为某一病变证型。
  1. 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中医证型与DR发病率比较 通过检查发现, 糖尿病患者中不同中医证型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神经病变的几率各有不同, 详见表1。
  表1 糖尿病患者各种中医证型与DR发病率间的比较(n, %)
  中医证型 糖尿病病例数 DR病例数 发病率(%)
  脾肾阳虚型 36 28 77.8
  心脾两虚型 14 3 21.4
  肺阴不足型 9 1 11.1
  肝阳上亢型 2 0 0
  肝肾阴虚型 19 7 36.8
  其中, 脾肾阳虚型诊断结果与心脾两虚型、肺阴不足型、肝肾阴虚型诊断结果相比, χ2值分别为:18.459、10.247、9.863, P值则均为P<0.01, 说明与其他证型相比, 脾肾阳虚型患者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神经病变的几率最高,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2 各中医证型中DR分期分布比例 详见表2。
  经统计可知, 非增生期的病例明显多于增生期病例, 且糖尿病性视网膜神经病变各期中均以脾肾阳虚证型所占的比例最大, 这一现象表明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神经病变其中医证候已表现为脾肾阳虚。
  3 讨论
  本次研究通过对早期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的研究发现, 脾肾阳虚证型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神经病变的发病率与其他证型相比有明显的升高, 通过对比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神经病变分期同各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证实, 脾肾阳虚型糖尿病患者中,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比例最高, 而肝肾阴虚型次之, 这一发现揭示出肾脏功能不足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神经病变的发病及发展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据古籍《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记载:“肾者主水,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而《灵枢・大惑论》则认为:“目者, 五脏六腑之精也”。所谓“精”, 指的是构成“目”、维持“目”正常功能的物质基础, “目”以“精”为本, 虽然五脏六腑之精均上注于目, 但肾者主藏精, 五脏六腑之精皆藏于此, 肾中所藏精气的多寡盛衰, 将直接对“目”的功能造成决定性的影响。糖尿病是一种涉及多脏腑损伤的疾病, 通常久治不愈, 而五脏之伤, 久病之症, 穷必及肾, 当个体肾气亏虚、肾阳不足时, 将很快地演变为脾肾阳虚.此外, 糖尿病患者以中老年最多, 人体衰老则肾气日衰, 天癸渐竭, 肾阳亏虚, 阳气布散津液、蒸腾温煦的功能逐渐衰退, 从而造成血行不畅、目络瘀阻, 引发目视不明, 是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神经病变[4]。
  同时, 脾主统血, 使血行循经, 上达目窍, 不至外溢。如果脾气亏虚则不能濡养目窍, 且血失统摄, 外溢脉外, 流于视衣, 从而导致出血、水肿等病变。因此脾功能不足同样对该病的发病及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其次, 阴虚也同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阴虚致使目络失养, 且可致阳亢、虚热、火热炎上, 阴血因之耗伤成瘀, 或者迫血妄行导致患者眼底出血, 视网膜微血管瘤及硬性渗出的发生皆缘于此。血行不畅、瘀血阻络、血脉膨隆故而成瘤, 血溢目络之外, 留着视衣则为出血, 血行离经遮蔽而使神光不得发越, 故而视物不清甚至视物不见。因此, 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可运用活血化瘀法, 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 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神经病变其根本多在于脾肾阳虚、气阴两虚, 以虚热、瘀血为标, 宜温肾健脾、活血化瘀、固本防变, 从而起到预防、控制发展的作用, 降低患者致盲率。
  参考文献
  [1] 张保琴,胡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进展.医学综述, 2009,15(6):898-900.
  [2] 姜小帆,邵明义,蔡东梅,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辨证分型及证候要素分布的文献研究.时珍国医国药, 2009,20(12):3171-3173.
  [3] 欧扬,邱波,刘聪慧,等.张梅芳教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病变的经验简介.新中医, 2011,43(2):158-159.
  [4] 魏丽娟,蒋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疗法.吉林中医药, 2009, 29(8):687-6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2696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