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 按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平均分为A、B两组, 给予A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措施, 在此基础之上给予B组患者早期康复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6%, 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 B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 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析, 治疗前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A组神经缺损指数为(7.49±3.8), B组神经缺损指数为(2.64±1.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有效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 一般会对患者感觉、神经等功能造成严重损害, 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口齿不清、半身不遂等, 严重者可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 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本院对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与早期康复相结合的治疗措施, 效果显著,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68例患者均为本院2009年2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将检查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确诊为脑梗死病症。患者中男35例, 女33例, 年龄49~71岁, 平均年龄(58.46±7.45)岁。按住院治疗时间平均分为A、B两组, 每组3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 并在此基础之上, 给予B组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具体操作: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48小时之内病情无变化后, 由专业医师引导患者侧卧位与仰卧位相互交替保持, 指导患者对身体各个关节进行活动, 比如移动、翻身、塔桥训练等。帮助患者养成主动训练的习惯, 使其能够独立完成由坐位向站位转换并保持平衡的训练, 逐渐进行下肢负重训练。根据患者实际训练效果对患者进行走路训练, 由挪动小步开始。2次/d, 40 min/次左右重复训练由家属协助[1]。
  1. 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按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标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遵循NIHSS评分标准实施评分。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x-±s)表示, 对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 对组间比较用χ2进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A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6%, 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 B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 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析, 治疗前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A组神经缺损指数为(7.49±3.8), B组神经缺损指数为(2.64±1.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主要由患者头部供血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形成血栓等, 造成血管狭窄或闭塞, 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引发脑梗死。异物进入供血动脉, 对血液循环产生严重阻塞, 导致血流量骤减, 进而造成脑部供血不足, 脑组织坏死进而引发脑梗死[2]。急性脑梗死病发突然, 一般睡梦中或是休息时发作, 在数小时之内便可能达到病情最高峰, 并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害, 因此加强对患者的科学治疗至关重要。
  常规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状况, 促使脑部组织供血正常, 减少病症对患者脑部产生的严重危害。而早期康复治疗是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之上,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的一系列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措施, 帮助患者在最短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当患者生命体征、病情等长时间保持稳定后, 由专业医师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通过关节活动训练、翻身、移动、坐起训练、耐力训练、言语训练、进食训练、心理治疗、站立、行走训练等训练内容, 遵循“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 积极调动患者训练积极性, 从而对患者各个关节进行连续、不间断、系统的康复训练, 帮助患者重建健康、正常的运动模式, 抑制原始的异常的反射活动, 逐渐增加肌肉力量, 最终达到治愈目的。由于早期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学习、训练、再学习、再训练”不断循环的过程, 因此多比较枯燥无味, 患者极易产生焦虑、烦躁等心理状态, 因此及时对患者训练结果进行鼓励, 加强心理疏导, 并引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康复训练提供积极、有效的协助支持, 是促进康复训练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对此在医师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及时沟通, 以便对患者身心所处状态进行充分了解, 进而适当调整康复训练的内容, 争取获得最佳锻炼效果[3]。
  在本次研究中, 常规药物治疗与早期康复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措施, 在很大程度上有力提高了治愈效果, 使得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仅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 B组分值远远低于A组, 说明该种治疗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 减少对其产生的损害, 具有显著实效性,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金良.电针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CD11b、CD18和TNF-α表达水平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9,8(6):569.
  [2] 廖亮华.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行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21(2):162.
  [3] 温德树.卒中单元模式下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22(1):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2696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