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冠心病先天伏寒证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对冠心病先天伏寒证理论研究进行总结,发现冠心病先天伏寒证症状及疾病发展规律,并对冠心病先天伏寒证的治疗进行总结,寻求现代微分子学证据。
  【关键词】冠心病先天伏寒证;现代微分子学研究;伏寒方;伏寒颗粒
  1冠心病先天伏寒证的中医研究进展
  早于清代,伏邪理论即有提出。刘吉人在《伏邪新书》云:“……感六淫而不即病,过后发病者,总谓之日伏邪,己发者治不得法,病情隐伏,亦谓之日伏邪。有初感治不得法,正气内伤,……后仍作者,亦谓之日伏邪。有己治愈,而未能除尽病根,遗邪内伏,后又复发,亦谓之日伏邪”。任继学教授在“伏邪”探微中论述冠心病的发病与邪毒伏与心脉,复受其他因素而复发。伏邪的产生有以下几点因素有关:一为中轴有伤,升降失常,久之毒邪内生。二是情志失调,气机不畅,五脏失和,气血循环不利,津液运行受阻,痰瘀此生化毒,伏于心脏。三是先天禀赋不足,邪伏心脉,因外感、情志等其他因素造成心内外之经络阻滞,心不得精血滋润,发为心绞痛。黄氏等通过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中总结发现,冠心病先天伏寒证患者除有胸痛或憋闷外,其顽固性足凉或手足凉比较明显。其症状演变规律,女性患者从月经来潮(14岁左右)即有痛经,足凉或手足凉;男性患者从二八(既16岁左右)出现足凉或手足凉,少腹疼痛或遗尿,至35岁(女)或40岁(男)前。既出现胃疼,胃胀,纳呆,恶冷食,或反酸,暖气。至49岁(女)或64岁(男)前即出现心绞痛症状。姜氏基于“母为基,父为樽”之理,提出“男女媾精,阳气不足,寒伏与内”假说,根据禀赋体质可理解为“伏寒体质”。伏寒体质不同于阳虚体质,源于先天,在年轻时显证不明显,隐证多见。“手足不温”为贯彻始终的特征。运用“伏寒”理论可治疗临床多种疾病。候氏对64名“伏寒”致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观察,治疗组(口服中药)与对照组(口服西药)进行对比,治疗组在远期止痛效果与改善症状及远期疗效方面高于对照组,两组均可以明显缓解疼痛。黄氏等认为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中早起无早期明显表现或者因症状表现为痛经、盆腔痛等被忽视,随时间推移而发病为子宫内膜异位,与“伏邪”致病特点“隐匿性”与“渐进性”类似,而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中经常出现手足厥冷、得温痛减等症状,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伏邪”、“伏寒”相关联。
  2冠心病先天伏寒证的现代微分子学研究进展
  魏氏等对冠心病心绞痛先天伏寒证患者血清进行研究,冠心病先天伏寒兼心血瘀阻证与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相比,冠心病先天伏寒兼心血瘀阻证中丙氨酸、α-葡萄糖、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脂类化合物等物质含量较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较低。冠心病患者大多数患有糖代谢异常,在冠心病先天伏寒证患者中存在能量代谢、脂代谢、糖代谢、氨基酸代谢的异常,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手足怕冷等症状。崔氏报告冠心病组患者与冠心病先天伏寒证兼有血瘀证患者普遍存在炎症反应和HPA轴功能低下,推测冠心病先天伏寒证患者具有潜在的发病倾向。姜氏报告伏寒组与健康人血清蛋白比较上调蛋白质主要为补体C4前体蛋白原与角蛋白,下调的蛋白质主要有补体C6、补体因子I、胆绿素还原酶等。说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相关。魏氏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区分不同证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先天伏寒证患者1H-NM图谱,确定伏寒证与非伏寒证中:丙氨酸,低密度脂蛋白、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等代谢产物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冠心病先天伏寒证微分子学研究较少,待学者继续研究。
  3冠心病先天伏寒证中医药治疗
  黄永生教授在多年临床中不断实践观察,确立伏寒理论,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取得很好的疗效。伏寒方的药物组成如下:淫羊藿30g,黄芪30g,巴戟天15g,白术15g,当归15g,砂仁15g,清半夏15g,仙茅15g,枳壳15g,青皮15g,知母15g,黄柏15g。方中淫羊藿、巴戟天、仙茅补火助阳,温补脾肾散体内之伏寒;黄芪、白术益气健脾,脾得运化而将精微布散,养后天之本以补先天;清半夏燥湿化痰且味辛能散,调畅气机;砂仁醒脾开胃,助芪、术健脾之功;当归补血活血配青皮、枳壳理气之药以化生气血。黄柏、知母苦寒入肾,引火归元。全方寒热同调,气血化生得源,阴阳调和而病自愈。刘氏对60名冠心病先天伏寒证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予伏寒颗粒合血府逐瘀颗粒,对照组予金贵肾气丸合血府逐瘀颗粒;治疗组血清Igh、IgG明显升高,证明伏寒方治疗冠心病先天伏寒证疗效显著。馬氏对冠心病先天伏寒证兼血瘀证患者进行观察,对照组(服用伏寒颗粒和血府逐瘀颗粒)患者在改善胸痛、胸闷症状有明显好转,在改善肢冷、胃痛症状方面有明显好转。吴氏等等对亚健康先天伏寒证患者进行观察,初步证实“先天伏寒”证候患者均有顽固性足凉或手足凉等症状,其疾病发展有规律性,在证候方面运用伏寒方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与次要症状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良好疗效。田氏等对100名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分组,其对照组(服用伏寒颗粒)与对照组(服用养心氏片)相比,能够降低心绞痛复发率、频率、时间,能够有效改善心电图,两组均可以缓解心绞痛。李氏对小鼠进行造模观察,发现其伏寒颗粒组与肾气丸组相比,伏寒颗粒组体温回升更明显,伏寒颗粒组血清ACTH、T3、T4、TSH水平均有提升,证明伏寒颗粒可对先天伏寒证本质进行治疗。郭氏等对小鼠免疫因子进行观察研究,伏寒颗粒组小鼠血清TNF-α,IL-6等因子含量显著降低,证明伏寒颗粒可改善小鼠伏寒模型免疫因子紊乱状态。王氏报告冠心伏寒颗粒给药小鼠中血清CK、LDH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AST呈下降趋势,提示冠心伏寒颗粒可减轻心肌缺血模型动物心肌损伤程度。动物模型与人体结构存在差异,伏寒颗粒在人体内作用机制有待研究。运用伏寒方亦可治疗伏寒证表现的各类疾病。高氏报告雷诺病治疗组(服用伏寒方)在指端回复所需时间优于对照组(心痛定),高氏认为雷诺病重治在“心”,建立“温肾健脾,强心”的治则,运用伏寒方加减治疗雷诺症。
  4总结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家在不断总结历代经验基础上,不断发展并实践“伏寒”理论。运用“伏寒”理论可以指导临床治疗也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体现中医“治未病”的中心思想。但目前对冠心病先天伏寒证现代分子学研究较少,需要继续研究。“伏寒”理论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理论意义,有待深入研究。
  (通讯作者:姜丽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909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