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更年期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疾病,其表現为月经紊乱、潮热、出汗、急躁、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主要是因为卵巢储备功能的衰退,导致卵巢分泌的激素不断减少所致。随着社会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女性寿命的延长,更年期女性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40~65岁妇女为2.2亿,更年期的保健、治疗也越来越重要。规范的保健、治疗有利于为更年期女性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提高更年期女性的生活质量。本文从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保健指导、激素替代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发病机制;激素替代
  [中图分类号] R711.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11(c)-0021-03
  Research progress of climacteric syndrome
  GUO Li1   LIU Chun2   GONG Ai-ling1
  1. Department of Reproductive Health, Yin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Shandong Province, Yinan   2763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Yin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Shandong Province, Yinan   276300, China
  [Abstract] Climacteric syndrome i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 which manifests as symptoms of menstrual disorders, hot flashes, sweating, impatience and depression. Climacteric syndrome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he main reason is the decline of ovarian reserve function, which resulting in the continuous reduction of hormones secreted by the ovaries.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socie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medical conditions, the life expectancy of Chinese women has increased, and the number of menopausal women has increased. So far, the number of women with 40 to 65 years was 220 million, and health care and treatment of menopause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Standardized health care and treatment are conducive to the management of menopausal women′s life cycle management and can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menopausal wome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athogenesis, health guidance,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of menopausal syndrome.
  [Key words] Menopausal syndrome; Pathogenesis; Hormone replacement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1],又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症状有月经周期不规律、经期延长、经量减少或增多,同时伴有血管舒缩症状和神经心理症状,如潮热、出汗、急躁、易怒、抑郁等。中国为人口大国,三年自然灾害后中国出现人口高峰,其间出生的女性从2010~2013年渐进入更年期,2013年以后女性更年期人口呈爆发式增长。随着社会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女性寿命的延长,更年期女性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40~65岁妇女为2.2亿[2],占我国人口的11.28%,预计到2030年我国50岁以上的妇女将增加到2.8亿以上[3]。现将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保健措施和治疗新进展综述如下。
  1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1.1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卵巢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来源,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储备功能逐渐下降,雌激素也随之减少,影响雌激素受体(ER)的正常功能,引起多系统的相关症状,如受雌激素依赖的器官萎缩、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其他精神症状[4-5]。
  1.2神经内分泌发生改变
  卵巢功能衰退,引起H-P-O轴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失衡。血清中单胺类递质,如去甲肾上腺激素、5-羟色胺下降是更年期综合征出现焦虑抑郁的病理生理基础;血清中阿片肽的活性发生改变,研究表明更年期综合征潮热严重程度与血浆β-内啡肽水平成明显正相关[6]。
  1.3血管舒缩因子活性改变   陈亚琼等[7]研究发现,更年期综合征的潮热、盗汗和其他症状群与血浆吲哚类物质有正相关关系。
  1.4免疫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各项功能出现下降,免疫功能也不例外。当免疫功能下降时,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具有调高免疫应答能力的细胞群体CD3+、CD4+等免疫细胞群体减少,而有调低免疫应答能力的细胞群体增加,使免疫系统失衡,增加更年期症状的发生[8]。
  1.5国内外研究现状
  更年期综合征常是妇女就诊求医的主要原因,个人症状因人而异,因种族和文化背景各有差异。北京协和医院对北京某社区353名年龄40~60岁身体健康的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妇女进行自我评估,其症状发生率:潮热46.7%;夜汗32.3%;记忆力下降84.1%;后腰痛65.2%;肌肉关节痛65.7%[9]。Yim等[11]通过信件普查6096例45~54岁的中年妇女,调查了存在的症状及其影响,57%有潮热,而仅22%认为影响生活。其他症状也类似,夜汗多,阴道干,仅有4%没有任何症状。跨国妇女健康研究调查了16 065例40~55岁多种族妇女,发现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中,所有症状都有潮热汗出,日本和中国妇女发生潮热症状比较少,与白种人比较,非裔美籍妇女血管舒缩症状及阴道干症状较多。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绝经妇女报告的漏尿、阴道干、健忘更多。以上调查研究表明更年期症状和人种/种族特点,社会经济状况均有关系。
  除潮热、夜汗等基本症状,更年期女性多伴随心理问题,抑郁、焦虑等。更年期心理问题的出现容易带来不良行为,如自杀,家庭破裂,其发生率也有差异,国外文献为8.0%~47.0%,国内文献为9.2%~46.1%[11-13],更年期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引起关注。
  2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
  随着更年期群体的不断扩大,更年期所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针对更年期的治疗也越来越重要。更年期治疗分为以下几种。
  2.1保健指导
  更年期是女性进入老年的过渡期,更年期保健是提高妇女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要重视更年期的保健工作[14]。冉宇[15]选取120例更年期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方式分组,每组60例,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联合更年期保健教育)。比较两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抑郁自评得分、焦虑自评得分及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率指标。对观察组实施更年期保健教育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抑郁自评得分、焦虑自评得分指标及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①饮食:建议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饮食,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②运动:建议每天进行累积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骨骼强度,减少骨质流失,同时要注意补充钙剂[16]。收腹小運动,20~30次/d。骨盆小运动,20~30次/d,反复收缩臀肌提肛[17]。③体重控制管理:正常的体重指数(BMI)应保持18.5~23.9 kg/m2,BMI≥24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超重和肥胖者均建议减肥。④焦虑、抑郁:更年期女性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心理障碍,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家人应当体贴、理解并积极进行心理咨询。⑤定期体检:50岁左右也是女性常见肿瘤多发的年龄,如乳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要定期体检,有问题早发现、早治疗。
  2.2激素替代治疗
  引起更年期出现各种症状的根本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下降,各生殖激素缺乏。故对更年期的药物治疗多采用激素替代治疗。激素替代治疗被广泛用于更年期患者,可有效缓解更年期症状[18-20]。更年期早期用激素替代治疗不仅有效改善更年期症状,还可预防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而且对免疫系统功能提高和预防老年慢性疾病也有一定的影响[21-23]。激素替代用药方案分为以下几种。
  ①单纯孕激素补充治疗:用于更年期月经紊乱的治疗。②单纯雌激素补充治疗:适用于已切除子宫的更年期患者。③雌孕激素序贯用药:用于有完整子宫、围绝经期或绝经后期仍希望有月经样出血的妇女,分为周期序贯和连续序贯。④雌孕激素连续联合用药:适用于有完整子宫、绝经后期不希望有月经样出血的妇女。⑤连续应用替勃龙:适用于有完整子宫、绝经后期不希望有月经样出血的妇女。⑥阴道局部雌激素应用:用于绝经后期妇女阴道干燥、疼痛、性交困难、尿频、尿急的生殖道萎缩症状。
  虽然激素替代治疗能明显改善更年期的症状,但在临床工作中仍存在争议,主要是部分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滞后,缺乏科学、正确、系统的激素替代知识。另一方面,更年期妇女对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不足,对激素替代治疗存在偏见。总的来说,激素替代治疗在排除禁忌证的基础上应用是利大于弊的。
  2.3中医中药
  传统医学中无“更年期”“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病名,但对妇女绝经前后有关生理、病理、临床症状的记载论述较多可见于“脏燥”“郁证”“不寐”“心悸”等病种。《金匮要略》中有:“妇人年五十所”“妇人脏燥”及“百合病”的记载。中医学认为更年期主要是冲任两脉出现亏损、精气不足及肾气衰退等生理变化的重要时期[24]。临床常见分型有肾阳虚、肾阴虚、肾阴阳两虚,其中以肾阴虚多见。中医疗法常通过阴阳调节和补肾益气使机体恢复平衡。
  中药在缓解更年期症状方面安全有效,中药多是根据辨证分型自拟方剂治疗,也可用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更年康片等,在针灸治疗方法中,多是采用纯针刺治疗。
  针灸治疗常取太溪、太冲、照海、三阴交、关元等穴位补肝肾不足。王学锋等[25]运用针药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治疗组(48例)取穴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针刺为补法,丰隆、太冲针刺为泻法,百会、神庭、内关针刺平补平泻法,同时服用中成药二至丸,共治疗8周。对照组(48例)仅给予中成药二至丸治疗。经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为81.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Kuperman、围绝经期生存质量表(MEN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通过调节经气运行,改善脏腑气血状态,进而缓解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症状。   3小结
  更年期是一个需要妇科、内分泌、骨科、乳腺、心内等多学科综合长期管理的疾病[26]。在部分三级医院已经建立了更年期门诊,以“三级预防”为核心对更年期女性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提高更年期女性的生活质量。但县区级医疗机构更年期治疗和保健工作存在差异。因此全面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科学普及更年期的健康问题,开展适宜的健康教育,对更年期的保健治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20-322.
  [2]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 19(8):511-512.
  [3]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更年期保健学组.更年期保健指南[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6,3(2):21-31.
  [4]Burger HG,Hale GE,Robertson DM,et al.A review of hormonal changes during the menopausal transition:focus on findings from the melbourne women′s midlife health project[J].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2007,13(6):559-565.
  [5]张香芝,于俊丽,孔德荣,等.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21):186-187.
  [6]于英,李芬,张巧利,等.更年期妇女潮热与β-内啡肽、雌二醇及促黄体生成素的相关性[J].中国妇幼保健,2010, 25(12):1676-1678.
  [7]陈亚琼,叶雪清.血浆吲哚类神经递质与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相关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1):42-43.
  [8]满玉晶,赵丽妍.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发病机制探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3):138-139.
  [9]陈子江.生殖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83-284.
  [10]Yim G,Ahn Y,Chang Y,et al.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menopause symptom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cross menop-ause status in Korean women[J].Menopause,2015,22(10):1108-1116.
  [11]Freeman EM,Sammel MD,Lin H,et al.Symptoms in the menopausal transition :hormone and behavioral correlates[J].Obstetrics Gynecol,2008,111(1):127-136.
  [12]万爱华,修新红.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焦虑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0):1239-1240.
  [13]董胜莲,李丹,陈长香,等.22省(市)女性更年期抑郁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5):347-348.
  [14]杨芬芳.浅谈妇女更年期保健[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387-388.
  [15]冉宇.更年期保健教育在女性更年期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2018,18(A4):218-219.
  [16]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3.
  [17]焦亚丽.更年期综合征综述[J].名医,2018,(12):15-16.
  [18]林守清.怎样做到正确应用绝经后激素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5):321-324.
  [19]Statement P.Estrogen and progestogen us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July 2008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J].Menopause,2008,15(4Pt1):584-602.
  [20]Zhou JL,Lin SQ.Serum lipid profile changes dur-ing the menopausal transition in Chinese women:a community-based cohort study[J].Menopause,2010,17(5):997-1003.
  [21]石玉华,郑庆梅.更年期及绝经激素治疗对免疫系统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7(2):11-14.
  [22]de Villiers TJ,Hall JE,Pinkerton JV.Revised glob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J].Climacteric,2016,19(4):313-315.
  [23]Baber RJ,Panay N,Fenton A,et al.2016 IMS Recommen-dations on womens midlife health and menopause hormonetherapy[J].Climacteric,2016,19(2):109-150.
  [24]佟福祥.常用补肾助阳中药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效果探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7,5(25):33-34.
  [25]王学锋,程井军.针药并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1):88-90.
  [26]白文佩,毛乐乐.更年期多学科综合管理门诊的流程与管理[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7(2):35-39.
  (收稿日期:2019-05-22  本文编辑:崔建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0866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