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标准化护理模式对儿科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模式对儿科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的影响。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3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计算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以标准化护理模式展开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质量总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的8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标准化护理模式对儿科患者展开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进而提升基础护理合格率、降低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 标准化护理模式 儿科 基础护理 合格率 护理质量
   doi:10.14033/j.cnki.cfmr.2019.30.0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30-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standardized nursing mode on the qualified rate of basic nursing for pediatric patients. Method: A total of 300 children in pediatrics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computer number table, with 1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standardized nursing mod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the qualified rate of basic nursing and the occurrence of nursing error ev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scores of nursing quality and total nursing qualit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qualified rate of basic nurs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7.33%, which was higher than 87.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error ev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2.00%, which was lower than 8.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of pediatric patients through standardized nursing mod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then improve the qualified rate of basic nursing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errors events.
   [Key words] Standardized nursing mode Pediatrics Basic nursing Qualified rate Quality of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Putian University, Putian 351100, China
   兒童免疫系统方面的发育尚未达到成熟水平,易发感冒、腹泻、哮喘等疾病,加之患儿多无独立社会能力,病情发生变化时,家属情绪容易激动,导致儿科护理难度增加[1-2]。以往临床上对儿科患者进行护理时,多关注病情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患儿本身及其家属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护理需求,基础护理合格率不够理想[3]。标准化护理模式强调护理操作流程的程序化、标准化,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及安全性,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已将其应用于儿科护理中。此次研究将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300例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模式护理、标准化护理模式护理,旨在进一步对标准化护理模式对儿科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300例患儿。纳入标准:(1)需住院治疗5 d以上者;(2)无严重先天性疾病者。排除标准:(1)患儿或家属存在精神、认知障碍者;(2)先天性、传染性疾病者;(3)无法对研究进行配合者。按照计算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男78例(52.00%),女72例(48.00%);年龄1~8岁,平均(4.52±0.56)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54例(36.00%),腹泻57例(38.00%),皮肤疾病23例(15.33%),其他16例(10.67%)。试验组:男79例(52.67%),女71例(47.33%);年龄1~9岁,平均(4.51±0.55)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53例(35.33%),腹泻56例(37.33%),皮肤疾病26例(17.33%),其他15例(10.00%)。分别于两组参与护理操作的护理人员中选取20名,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21~46岁,平均(33.52±2.32)岁。试验组均为女性,年龄22~46岁,平均(34.12±2.33)岁。两组患者及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配合签字。本研究已经笔者所在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加强对患儿的病情观察,并辅助医师予以用药干预,同时根据患儿需求进行生活指导,了解患儿及其家属心理状态,再予以及时性、有效性心理安抚等。基于此,试验组通过标准化护理模式展开护理:(1)标准化护理模式构建。对标准化护理小组进行成立,成员包括科室护士长、主管护师、护士等,每组15名左右,随后展开会议,共同探讨儿科护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针对此对标准化护理流程进行制订,护理流程包括儿科相关疾病的护理工作内容、工作标准等,使护理人员能够按流程展开护理服务。(2)标准化护理管理。对护理人员实施友情管理、友情疏导,使全科护士对基础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并对基础护理服务实施流程化管理,对专科基础护理服务项目、晨间基础护理内容进行制定,如指甲长短标准、胶布痕迹、床单位干净标准等,使护理人员从事基础护理的主动性、自觉性提升。同时,护士长对护理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实行一日三查房制度,重点对基础护理落实情况进行查看,发现问题时,现场反馈,及时纠正,重点问题记录通过基础护理质控本记录,并于晨会上反复强调。(3)展开标准化护理。对病房进行童趣化布置,准备相关玩具,使患儿因处于陌生环境中的不安情绪缓解,减少其哭闹。接收到患儿后,以患儿病情为依据,按照标准化护理流程展开疾病护理、家属沟通、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护理过程中注重双轨道护理的实施,即同时对患儿、患儿家属展开护理,使其配合度得以提升。例如,患儿心理发育尚不完全,病情本身、治疗措施的实施均会导致患儿痛苦增加,使其产生恐惧、厌烦等情绪,导致护理配合度下降。对此,护理人员需以亲切的语言与患儿展开交流,并注重鼓励、表扬,使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升,主动配合。另外,儿童生病入院后,家属多会产生紧张、自责等情绪,护理人员需对其展开标准化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使其对疾病的认知度、照护水平提升。对于需要输液的患儿,可借助移动信息化技术展开护理,构建标准化的移动信息化护理系统,以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差错。(4)标准化护理工作总结。完成一个阶段的护理后,标准化护理小组组织会议,对此阶段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总结措施,不断对标准化护理流程进行完善,以便于下一阶段护理工作的开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护理质量评分。以两组参与护理操作的护理人员为对象展开护理质量评价,评价表自制,从护理操作、信息核对、护患沟通、服务态度、交流协作五项入手,每项20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护理质量越高。(2)基础护理合格率。分别对护理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主要为健康知识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整理床单位、面部清洁、口腔护理、足部护理、翻身拍背、指/趾甲护理等,其中某项操作不合格即判定为此例患儿基础护理不合格,统计基础护理合格率[4-5]。(3)护理差错事件。记录两组患儿护理中的相关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液体外渗、坠床/跌倒、错误用药、识别错误、管路滑脱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統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试验组护理人员护理操作、信息核对、护患沟通、服务态度、交流协作及总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对比
   试验组基础护理合格率是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患儿护理中相关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儿科病房是对儿童进行医治的主要场所,涉及到的疾病较多,且患儿自理、配合能力较差,护理工作难度较大,基础护理工作常有不合格现象出现,难以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不仅如此,儿科收治的患儿较多,陪护人员多且杂乱,且治疗操作相对复杂,容易发生护理差错事件,导致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产生纠纷,进而致使整个儿科护理质量受影响[6-7]。然而,以往的儿科护理工作普遍存在缺乏标准化、流程化的问题,护理质量还有一定提升空间,基础护理不合格,护理差错事件时有发生[8]。因此,儿科需不断对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充分对现有资源进行应用,构建标准化的护理模式,为患儿提供更为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进而促进儿科护理质量的提升。    标准化护理模式是常用护理模式的一种,强调根据科室护理要求制定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再将其应用于临床中,以实现对患者展开规范化、程序化护理的目标[9-10]。近年来,标准化护理模式已被应用于多种疾病护理中,余艮珍等[11]的研究将标准化护理流程应用于儿科急诊急救护理中,发现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护士处置行为正确率则明显较高。而此次研究将标准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中,发现其应用价值体现如下三个方面:(1)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总分为(96.32±0.52)分,高于对照组的(78.45±2.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儿科护理中,相较于常规护理,以标准化护理模式展开护理有助于提升儿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2)可提升基础护理合格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的8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儿科护理中,相较于常规护理,以标准化护理模式展开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3)可有效减少护理差错事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护理中的相关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儿科护理中,相较于常规护理,通过标准化护理模式对儿科患者展开护理可使相关护理差错事件有效减少。
   儿科护理难度较大,基础护理不合格率、护理差错事件时有发生,不仅会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下降,而且还会致使患儿痛苦增加,进而致使家属产生不满情绪,配合度下降,影响治疗效果[12-13]。通过标准化护理模式对儿科患儿展开护理时,标准化护理小组的成立及标准化护理程序的构建能够为护理人员提供可靠、规范的护理流程,使其能够按照程序展开护理,并提升其责任意识,提高护理质量,进而达到提升基础合理合格率的效果。另外,标准化护理模式强调护理过程中患儿的心理干预、家属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对患方配合度进行提升,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差错事件。不仅如此,标准化护理模式还对各个阶段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制定下一个阶段的护理规划,可使护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有效提升,进而提升总体护理质量,使基础护理合格率提升,并减少护理差错事件。
   综上所述,对儿科患者展开标准化护理模式护理可有效对护理质量进行改善,提升基础护理合格率,并减少相关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但此次研究选取的样本量较小,且未行长期观察,尚需展开进一步研究,以探讨标准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云葵,朱振云,叶天惠,等.儿科护士人文关怀素养培养策略[J].护理学杂志,2017,32(6):7-10.
  [2]杜秋香.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对PICU住院患儿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3):116-117.
  [3]陈舒清,赵丽萍,田旭.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7,32(3):69-72.
  [4]赵静,赵丽红,高凤霞,等.品管圈在提升神经外科基础护理合格率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12(7):177-179.
  [5]孙霁雯,楼建华,沈南平.基于护理措施分类系统的儿科护理核心措施的初步确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4):284.
  [6] Tubbs-Cooley H L,Gurses A P.Missed Nursing Care:Understanding and Improving Nursing Care Quality in Pediatrics[J].Hospital Pediatrics,2017,7(7):424-426.
  [7]王妍.标准化护理与流程优化护理在降低妇产科急诊患者转运风险的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8):89-91.
  [8]林宇蘭.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1):99-101.
  [9]牛菲菲.关怀式护理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纠纷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9):95-96.
  [10]戴丽霞.儿科门诊输液服务护理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1):76-77.
  [11]余艮珍,李玲,李艳伟.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规范儿科急诊护士急救护理行为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9):82-86.
  [12] Arslan F T,Türkmen A S,?elen R,et al.Comparing Traditional and Simulation-Based Experiences in Pediatrics with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in Turkey[J].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2018,16(8):62-69.
  [13]谢云,者玉琴,冯园园,等.标准化护理程序应用于重症监护室心衰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1):110-111.
  (收稿日期:2019-05-30) (本文编辑:桑茹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74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