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早期胃癌手术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0.8%,高于对照组的57.6%(P<0.05)。研究组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5.7%,低于对照组的22.9%(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胃癌治疗过程中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降低术中出血量,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有效性 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early gastric cancer and its effect o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Method: A total of 104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7 to March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52 patient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laparotomy,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Compared the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0.8% in the study group, higher than 57.6%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5.7%, lower than 22.9%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ime of operation, the time of getting out of bed and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all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amount of surgical bleeding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out of bed activity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days, and reduce 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It should be further promoted and applied in clinical.
  
   早期胃癌是指無论病灶的大小及是否有淋巴转移,患者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在黏膜或者处于黏膜下层[1]。手术切除方法是治疗早期胃癌有效的方法,患者手术后五年的存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然后手术也有很多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患者的预后也有着很大的差距[2]。临床中常用的传统开腹手术能够对患者的病灶进行一定的清除,但是由于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大、术后的并发症多等导致该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也逐渐地被应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疗中[3]。本文为探讨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早期胃癌手术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临床表现症状符合且经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早期胃癌且无淋巴转移。(2)患者精神、意识无障碍,能够配合完成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患者其他严重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的患者。(2)重要资料不全。(3)1个月前进行对观察指标造成影响的化疗及治疗。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32~76岁,平均(56.8±7.8)岁。研究组患者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33~78岁,平均(57.1±8.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知情本次研究,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给予患者麻醉处理后取患者平卧,由患者的腹直肌旁开始切入,必要时用拉钩牵开刀口,使患者的术野暴露。后沿患者的横结肠游离大网膜进入到患者的胃组织,根据肿瘤的大小切除患者胃部的大小,然后給予消化道重建,完成后在放置引流管在腹腔内,然后进行消毒缝合。
   研究组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主要方法如下:通过超声镜等对患者病变部位的形状、大小及深度等做出观察。然后用内镜下确定病变的部位后,找到患者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处,在距离0.5 cm处用电凝进行间隔为0.5 cm的标记。用甘油果糖以及亚甲蓝混合后给予患者进行多点黏膜下注射,重复注射到病患者病变部位出现隆起的现象。然后用IT刀在标记点外围绕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黏膜的切除,直至切除到病变组织的黏膜下层。然后在沿黏膜下层进行剥离操作,直至完全剥离。若出现出血现象可采用电热止血钳进行凝固止血。最后进行荷包缝合关闭创面,将切下的病变胃部用中性甲醛固定,然后送至病理科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在实施不用手术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借助实体瘤近期疗效评定标准,(1)完全缓解(CR):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完全或者基本消失,瘤体缩小>70%或者完全消失,且无新瘤体出现;(2)部分缓解(PR):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有效的缓解瘤体缩小30%~70%,且无新瘤体出现;(3)稳定(SD):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未缓解也未严重,瘤体缩小<30%,且无新瘤体出现;(4)肿瘤进展(PD):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加重,瘤体增大或者出现新的瘤体;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越短,手术出血量越低,说明手术的方法越好,患者的恢复越快。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感染、吻合口瘘及肠梗阻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0.8%,高于对照组的57.6%(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22.9%(P<0.05),见表2。
  2.3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研究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早期的胃癌在临床中的特征并不是很明显,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腹疼痛、腹胀、消瘦以及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特征,往往不被人们重视,造成了疾病的进展,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4]。早期胃癌的发病原因比较多,患者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家族遗传因素以及患者是否患有过胃溃疡导尿管疾病都与早期胃癌的发生有着很大的关系。临床中有大数据统计,早期胃癌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因早期胃癌导致的死亡患者也在逐渐地增加,而且进行早期胃癌手术的预后较差,因此对早期胃癌进行有效的治疗手术是目前临床中急需解决的[5-6]。传统的开腹切除术需要对患者进行腹肌切口,不仅对在患者的身体上留下较大的疤痕,而且会在患者的心理上留下一定的创伤,容易引起感染、吻合口瘘等多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7]。而且术中的出血量较高,在手术过程中很容易对病灶周围正常的组织造成伤害,对患者的机体功能影响也较大,导致患者术后的恢复较慢,因长期卧床还会导致患者的肠胃消化功能减弱,增加了肠梗阻的发生率。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逐渐地被临床应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疗中[8]。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具有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势,逐渐地受到患者的关注以及欢迎[9-10]。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借助于超声镜及内镜对患者病变部位的位置、大小以及深度进行确认,然后在对患者进行剥离、切除操作[11]。在这个过程中会对病变组织以及正常组织的边界进行标记,在切除过程中会极大地减少对患者正常组织的影响,这极大地降低了术中的出血量,减轻了对患者造成的痛疼。由于手术的过程带给患者的伤害较少,这也缩短了患者术后早期下床的时间,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12]。通过研究笔者发现,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0.8%,高于对照组的57.6%(P<0.05),表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较常规的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研究组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22.9%(P<0.05),表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预后较好,能够降低各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研究发现,研究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能够缩短患者治疗及手术的时间,降低了术中的出血量,这也会减少疾病给患者带去的经济压力及负担,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也有利于医院的长期发展。
   综上所述,早期胃癌的治疗过程当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应用该种方法有效地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有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形成,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晓,窦利州,薛丽燕,等.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临床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回顾性对比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7,34(8):543-548.   [2]王韶峰,郭霞,闫彩文,等.胃食管连接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前后病理的比较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8,35(11):849-850.
  [3] Chai X B,Duan X H,Li Y,et al.Clinical efficacy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J].Chinese Journal of Endoscopy,2018,46(1):50-55.
  [4]陳伟琴,胡明富,季峰.不同病变部位和年龄段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J].中华消化杂志,2019,39(7):473-477.
  [5]戎龙,刘冠伊,年卫东,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病变的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7,34(12):852-856.
  [6]吴楠楠,陈明锴,曾西,等.改良牵引法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8,35(4):262-265.
  [7]黄根,成婧,周平红,等.双腔双弯内镜在胃角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9,22(7):634-638.
  [8]吴传楠,刘世育,张海涵,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后壁黏膜固有肌层起源的胃重复囊肿一例[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9,36(7):521-522.
  [9] Zhang B,Ling H Q,Chai N L,et al.Analysis off actorsrelated to recurrence of gastric mucosal lesions af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stripping[J].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Endoscopy,2018,35(1):32-36.
  [10]蔡世伦,钟芸诗,周平红.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指征把握——基于日本JCOG-0607研究的探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8,21(2):225-227.
  [11]张幸,史冬涛,李锐,等.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治疗胃角巨大黏膜病变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8,35(10):732-735.
  [12]赵洁,于綦悦,侯峰,等.为制作数字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标本评估系统对切片制作流程的改进[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9,48(2):147-149.
  (收稿日期:2019-12-03) (本文编辑:张亮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363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