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理护理对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评价心理护理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该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对照组64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64例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进一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①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3项血糖指标水平上,两组护理前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通过积极的护理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护理前低且观察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控制血糖水平,进而改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 心理护理;老年糖尿病;焦虑;抑郁;情绪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3(a)-0115-02
   糖尿病为内分泌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类患者的常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体重减轻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我国老年糖尿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由于糖尿病存在病程长的特点,在医护不当的情况,易造成老年患者血糖水平的波动,进而影响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尤其是焦虑、抑郁情绪,较为明显。考虑到老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便有必要加强医护干预的实施[2-3]。该课题选取该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心理护理的使用价值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该院一共纳入老年糖尿病患者128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有关糖尿病的诊断标准[4],且患者年龄均≥60岁,均在知情的条件下签署相关医护确认书,并将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排除在外。进一步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每组平均为64例;其中,观察组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分布在61~83岁,平均年龄(72.6±1.1)岁;病程为2~15年,平均病程为(5.7±0.2)年。对照组中,男34例、女性30例;年龄分布在62~81岁,平均年龄(72.5±1.2)岁;病程为2~15年,平均病程为(5.8±0.1)年。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以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流程严格执行,加强患者血糖水平波动情况的密切监测,进一步积极开展疾病宣教;处理好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确保护理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此外,加强常规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合理运动指导等护理,促进患者病情改善。观察组患者则在该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包括如下。
   ①沟通交流模式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利用通俗易懂语言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将患者视为兼顾自主性独特性且有生活追求、内心体验及思想情感的人来看待,真正意义上做到尊重患者,促使患者产生自我价值认同感,有助于表达其内心感受,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及意识。
   ②个性化心理安慰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全面分析每一位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状态的原因,制定兼顾个体化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结合护理计划有序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针对害怕遭受歧视或影响自身工作前途的患者通过心理疏导等方法安慰劝解患者,并且干预期间注意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及人格,突出心理护理个性化的作用。
   ③倾听、关心模式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鼓励患者主动诉说内心疑虑予以耐心倾听,给予患者足够多的宣泄机会表示出更多的同情及关心,促使患者切身体会情感层面的支持及温暖,特别是性格内向的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叮嘱患者家属广泛参与护理流程成为患者心理支柱,有助于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
   ④心理情绪控制干预。护理人员建立和谐良好且沟通密切的护患关系,始终保持真诚的沟通态度,有助于大大增加患者安全感,为保证心理干预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且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主动接触患者促使其尽快适应陌生的住院环境,消除患者内心陌生感及恐惧感,帮助患者学会自我调节及控制不良情绪。
  1.3  評价标准
   ①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患者的心理症状;护理后和护理前比较,上述两项量表评分降低,表示患者的心理症状得到有效改善[5-6]。
   ②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3项血糖指标水平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次采取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HAMD评分、HAMA评分
   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护理后,观察组比对照组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前后相关血糖指标水平变化情况    在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3项血糖指标水平上,两组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护理之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指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该次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重点提到心理护理的应用,涉及加强和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心理安慰,并倾听、关心患者,帮助患者消除消极心理情绪。其目的是,通过多角度心理护理方法的应用,使患者的不良心理症状得到有效改善,进一步改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此外,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还有必要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疾病,并充分尊重患者,树立“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加强和患者家属的沟通,由于患者年龄偏高,可指导患者家属了解并掌握监测血糖的技巧方法,在家属的有效帮助之下,提升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能力[5]。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合理进行运动训练,达到促进康复的作用。
   该次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方法,护理之后在HAMD及HAMA评分方面,均显著要比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低;并且,护理后觀察组的FPG、2 hPBG、HbA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充分显示,心理护理有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并控制血糖水平。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控制血糖水平,进而改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护理中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春梅.心理护理对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2):107.
  [2]  张艳秋,王瑛.心理护理对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2):71.
  [3]  苏娟,马琳,同小利.心理护理对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9,25(5):178-180.
  [4]  邹宏伟,曲慧丽.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 3(26):60-61.
  [5]  甘春桃.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5):2208-2209.
  (收稿日期:2019-12-10)
  [作者简介] 曾惠娟(1982-),女,广东佛山人,本科,护师,主要从事护理方面的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417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