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脑卒中患者使用丙戊酸钠预防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使用丙戊酸钠预防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预防性使用安慰剂预防癫痫, 观察组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预防癫痫。比较两组治疗后癫痫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用药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癫痫发生率2.0%(1/50)低于对照组的20.0%(10/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36.2±1.6)分与(35.8±1.2)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16.5±
  1.2)分与(32.8±1.5)分, 观察组NIHS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6.0%略高于对照组的2.0%,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脑卒中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能有效预防癫痫的发生, 应用安全性高, 推荐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 脑卒中;丙戊酸钠;癫痫;预防性用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5.058
  脑卒中是临床高发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急性的脑血管疾病, 因为突然发生的脑血管的破裂或者梗阻造成的脑内的血流供应不足而发生脑组织损伤, 在年龄较大的男性中容易发病, 根据疾病发病类型的不同分为缺血性的脑卒中和出血性的脑卒中, 其中, 缺血性的脑卒中更加常见[1]。临床常见的诱因包括脑内血栓、颈动脉栓塞的脱落、高血压等, 发生脑卒中后患者可出现身体一侧无力、肢体麻木、嘴歪眼斜、神志不清等表现, 严重者可发生昏迷, 需要及时的诊断与治疗。临床中在治疗方面采取溶栓、降低颅内压、抗凝和神经保护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时针对脑卒中的症状进行控制, 但是因为脑卒中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 特别是癫痫, 在发病后可加重脑卒中的症状, 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恢复, 会影响患者的病死率[2]。
  因此, 针对脑卒中的癫痫并发症给予预防性的抗癫痫药物治疗, 但是在预防性用药后对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一定的考察, 方便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本研究分析了脑卒中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患者表现为突然半身知觉障碍、身体活动受限、肢体麻木、口眼歪斜等;经影像学等检查诊断为脑卒中, 未使用过抗癫痫药物。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 无癫痫病史, 有严重的心脏、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4例, 女26例;年龄49~75岁, 平均年龄(58.3±5.6)岁;疾病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7例,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23例。观察组中男25例, 女25例;年龄50~79岁, 平均年龄(58.5±6.9)岁;疾病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9例,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2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需要第一时间接受常规治疗, 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需要针对患者的情况积极给予对症治疗, 均给予常规溶栓、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等治疗, 同时需要对原发病积极治疗, 如降压和降糖治疗等。观察组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83059)预防癫痫, 按照15 mg/kg的剂量溶解在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之后口服15 mg/kg剂量的丙戊酸钠, 连续用药3个月。对照组预防性使用安慰剂预防癫痫, 患者在手术前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 之后服用安慰剂, 安慰剂的给药剂量和方式与观察组相同, 连续用药3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治疗后癫痫发生情况。②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3], 评分包括11个条目, 得分为0~42分,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③在用药期间监测两组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生情况,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皮疹和肝功能损害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后癫痫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癫痫发生率为2.0%(1/50), 对照组癫痫发生率为20.0%(10/50);观察组癫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兩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36.2±1.6)分与(35.8±1.2)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16.5±1.2)分与(32.8±1.5)分, 观察组NIHS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发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发生胃肠道反应2例, 神经系统反应1例,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中发生神经系统反应1例,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脑卒中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突发的脑血管疾病, 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脑卒中患者因为发病时导致脑组织损伤的原因不同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是因为脑内栓塞或者脑出血而使供应大脑血流的血管无法将血液供应至大脑而造成的脑组织的损伤[4]。脑卒中的发病中以缺血性脑卒中比较多见, 以老年的男性居多, 患者表现为起病急, 出现明显的一侧肢体的麻木、偏瘫、嘴歪眼斜等, 存在一定程度的意识和语言等功能障碍, 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休克等, 因此, 脑卒中患者的及时诊断, 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直接影响预后的恢复, 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很关键, 同时需要降低患者的颅内压, 给予一定的神经营养治疗, 在积极地纠正患者的临床症状之后, 需要积极地对原发病予以治疗, 如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降压治疗,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 心脏疾病患者需要给予积极的治疗, 血脂异常患者积极调整血脂等治疗[5, 6]。虽然在临床积极地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了治疗, 但是仍然存在脑卒中并发症, 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包括癫痫、偏瘫等, 其中癫痫是常出现的并发症, 癫痫是指大脑的神经元异常放电, 导致大脑的功能障碍, 严重者会窒息, 脑卒中患者在发生癫痫之后会加重运动功能的障碍, 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使患者在预后恢复中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 在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考虑增加预防性抗癫痫药物治疗, 对脑卒中患者治疗后的癫痫并发症给予一定程度的预防, 但是抗癫痫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在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癫痫发病率方面的效果及在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内容需要一定的临床研究[7]。丙戊酸钠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抗癫痫药物, 在治疗中对单纯的和复杂性的发作、肌肉痉挛性的发作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并且容易通过血脑屏障, 同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没有影响, 不会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 同时在应用中丙戊酸钠仅出现恶心等胃肠道的反应, 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 临床中应用比较安全[8]。在脑卒中患者的癫痫预防性用药方面能发挥一定的抗癫痫的作用, 同时在用药期间相对安全, 在临床中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可以考虑在脑卒中患者的预防用药中应用, 并且通过对预防效果和安全性的考察, 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中将选入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与观察组, 其中观察组预防性应用丙戊酸钠, 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癫痫发生率2.0%(1/50)低于对照组的20.0%(10/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36.2±1.6)分与(35.8±1.2)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16.5±1.2)分与(32.8±1.5)分, 观察组NIHS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略高于对照组的2.0%,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见, 在脑卒中患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预防性的应用抗癫痫药物能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癫痫的发生率, 更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 同时有利于患者其他如运动功能等方面的恢复, 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期,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外抗癫痫药物的应用会使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 但是本研究中在脑卒中患者中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药物应用的安全性良好。因此, 在脑卒中患者中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
  综上所述, 脑卒中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能有效预防癫痫的发生, 明显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癫痫发生率, 同时在用药期间安全性高, 临床应用价值高, 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育英, 廖海燕, 谢彩云, 等. 老年脑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脑电图表现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7, 44(5):507-511.
  [2] 农媛, 肖海, 陈奎, 等. 脑卒中后癫痫的影响因素研究.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 24(1):77-79.
  [3] 刘建英.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因素.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7, 15(5):32-33.
  [4] 林凌, 蒋柳结, 梁乐, 等. 急性脑卒中并发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 24(10):42-45.
  [5] 龍亚德, 陈国光, 关春红, 等. 80例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6(3):244-246.
  [6] 习志洁. 癫痫猝死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 29(2):14-16.
  [7] 张文军. 脑卒中后癫痫发病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 中医药导报, 2017, 23(18):116-119, 126.
  [8] 王立恒. 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的分析探讨. 当代医学, 2016, 22(27):33-34.
  [收稿日期:2020-03-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563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