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B超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研究

B超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B超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方法 4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后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 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 每组20例。研究组患者行B超引导下PTA治疗, 对比组采用内瘘切除重建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内瘘通畅率、通畅维持时间;手术前后血流量以及静脉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内瘘通畅率以及通畅维持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 研究组患者血流量以及静脉压分别为(125.00±17.85)ml/min、(178.00±14.02)mm Hg(1 mm Hg=0.133 kPa), 与对比组的(125.48±17.25)ml/min、(178.20±12.75)mm Hg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研究组患者血流量以及静脉压分别为(253.66±15.48)ml/min、(98.74±14.20)mm Hg, 与对比组的(252.89±16.10)ml/min、(99.10±15.05)mm Hg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流量和静脉压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9, P=0.633>0.05)。结论 B超引导下PTA与内瘘切除重建手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內瘘狭窄效果无显著差异, PTA术有保留血管资源的优势。
  【关键词】 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疗效;并发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3.024
  血液透析是一种有效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疗法[1]。通过将患者体内血液引出体外, 清除血液内的代谢废物、毒素等, 再回输体内的方式, 可以维持患者肾脏代谢平衡[2]。而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最理想的血管通路, 具有血流量通畅、安全性高、感染几率小等特点[3]。在治疗过程中, 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引发血管内膜增生、纤维化, 甚至形成血栓, 最终引发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或者阻塞[4]。对于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可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或者内瘘切除重建手术治疗。本研究对40例患者进行研究, 主要对B超引导下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效果进行分析, 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肾内科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后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CKD患者40例, 完善相关检查后,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 每组20例。研究组中, 男12例, 女8例;年龄35~80岁, 平均年龄(62.32±10.52)岁;疾病类型:8例慢性肾炎、3例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肾病、4例多囊肾。对比组中, 男13例, 女7例;年龄37~80岁, 平均年龄(62.45±10.78)岁;疾病类型:6例慢性肾炎、4例糖尿病肾病、7例高血压肾病、3例多囊肾。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患者经临床诊断以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为CKD。纳入标准: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衰竭, 符合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K/DOQI)专家组对CKD的分期中5期的诊断标准;血液透析时间>6个月, >12次/个月;患者内瘘吻合方式均为桡动脉一头静脉端侧吻合;血液透析过程中, 血流量<150 ml/min, 静脉压有超高报警;彩超血管成像证实血管内径有明显的狭窄。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患者;合并其他重大疾病患者。
  1. 2 方法
  1. 2. 1 研究组 患者行B超引导下PTA治疗。术前彩超探查内瘘狭窄处, 于头静脉近心端穿刺。采用Seldinger法, 将5F动脉鞘置入。微导丝通过动脉鞘进入头静脉近心端, 在B超探头引导下, 通过内瘘狭窄处, 进入桡动脉吻合口远心端。将长度40 cm的球囊扩张导管沿导丝置入, 直径超过狭窄部位正常血管直径1 mm左右。于血管狭窄处反复进行扩张, 扩张压力在8~24 atm左右, 直至球囊压迹消失后。术后, 应用肝素抗凝, 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1. 2. 2 对比组 采用内瘘切除重建手术治疗。于吻合口瘘狭窄处附近取一2 cm左右的切口, 暴露内瘘静脉中比较粗的血管, 向吻合口方向分离。至狭窄处, 将静脉远端进行结扎, 并使用肝素盐水进行扩张, 使用止血夹夹闭桡动脉。取一合适切口, 对静脉侧血管进行修整后, 将静脉、动脉端侧进行连续吻合缝合。放开止血夹, 触及内瘘有明显震颤时, 缝合切口。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内瘘通畅率、通畅维持时间。内瘘通畅标准:狭窄处直径大于PTA成形直径的75%, 再次血液透析时, 血流量>250 ml/min, 透析机静脉压无预警。②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血流量以及静脉压。③统计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包括切口出血、局部肿胀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内瘘通畅率、通畅维持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的术后内瘘通畅率以及通畅维持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流量以及静脉压比较 术前, 两组血流量以及静脉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两组血流量和静脉压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血流量和静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比组术后发生切口出血1例, 局部肿胀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研究组术后发生切口出血2例, 局部肿胀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9, P=0.633>0.05)。
  3 讨论
  血液透析治疗可以提高急慢性肾病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存质量。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 对血管通路的建立和维护是保证透析效果的重要环节[5]。选择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 可以保证透析血流量, 且相对来说比较安全[6]。而血液透析后, 自体动静脉内瘘会出现狭窄现象。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手术过程比较简单, 通过对内瘘狭窄段进行切除重建或者剥离血管内膜, 都可以恢复内瘘通畅[7]。但是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 反复手术治疗, 导致可用的血管资源越来越少, 会影响透析通路的选择[8]。PTA治疗不仅治疗效果显著, 还可以保留血管资源, 避免中心静脉置管, 保护中心静脉不受损伤[9]。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血管内瘘通路的使用寿命, 保证了血液透析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的术后内瘘通畅率以及通畅维持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 研究组患者血流量以及静脉压与对比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研究组患者血流量以及静脉压与对比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流量和静脉压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9, P=0.633>0.05)。这说明采用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其使内瘘再畅通的效果与内瘘切除重建手术治疗相当[10], 却具有保留血管资源的优势。但是这种手术对仪器以及技术的要求都比较高, 会引发切口渗血以及血肿等并发症, 需要密切注意[11]。在进行临床治疗时, 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进行手术术式的选择, 以保证血管再次畅通, 提高血液透析的血管利用率。
  综上所述, B超引导下PTA与内瘘切除重建手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效果无显著差异, PTA有保留血管资源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苏朝江, 姜燕, 司马重阳, 等. 超声引导联合介入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贵州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暨血液净化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8:1.
  [2] 徐佳波, 刘旻, 王伟, 等. 超声引导下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早期疗效评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9, 16(11):653-656.
  [3] 顧福嘉, 田茂露, 胡英, 等. 介入手术联合口服培哚普利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功能不良的疗效.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2017, 15(3):25-29.
  [4] 周敏, 卢方平. 高磷血症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失功再次手术后通畅率的影响. 中华医学杂志, 2018, 98(42):3406-3410.
  [5] 黄俊, 刘日光, 陈浩雄, 等.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中国综合临床, 2019, 35(1):41-44.
  [6] 吴限, 叶红, 雒湲, 等. 透析患者外周血管通路狭窄的超声评估与介入治疗分析.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8, 34(12):917-923.
  [7] 陆皓, 何英, 李秀荣. 细小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技巧及术前术后观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8, 41(3):219-222.
  [8] 王宾, 肖恩华, 尚全良, 等.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和经皮支架植入术治疗透析通路中心静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比较.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8, 6(2):137-141.
  [9] 蔡彦, 俞集会, 张卫兵, 等. 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7, 6(5):239-240.
  [10] 吕霞, 王浩宇, 刘园园, 等. 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观察. 广西医学, 2017, 39(9):1413-1415.
  [11] 欧月秀, 秦曙光, 林昌平, 等. 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能危险因素的 logistic回归分析. 安徽医药, 2019, 23(1):72-75.
  [收稿日期:2020-03-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3104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