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贴秋膘前先调理 宝宝脾胃强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兰政文

  经过一个夏天的折腾,如大量出汗导致体内钾、镁、锌等微量营养素流失,以及冰激凌、冰镇饮料等冷饮、冷食的伤害而伤气损津,宝宝的脾胃功能很可能遭受到不同程度地削弱。此时盲目进补导致大量肥甘食物涌入消化道,势必引起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紊乱(“虚不受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难以收到补益效果,甚至出现问题。
  切莫小看脾胃虚弱的危害。其中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消化功能紊乱,甚至造成积食,引起呕吐或腹泻,进而株连体格与智力发育,使其长不高,长不壮,智力低;同时免疫力受损,容易与感冒、咳嗽、发烧等疾病结缘。所以,及时调理,尽快让其脾胃功能复常刻不容缓。加之立秋后气温渐减,尤其是早晚日趋凉爽,小宝宝的胃口增强,活动量也有增加,乃是调理脾胃功能的“黄金期”。宝宝的脾胃功能调好了,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素的吸收机制便能正常运作,再进补就有基础了。同时,宝宝的气血能量也会得到相应提升,各种疾病临身的风险大大减低,为平安过冬创造了有利条件。
  家长应掌握的脾胃
  功能评估方法
  早晨起床后花10秒钟时间观察一下孩子的情况。若有以下表现,则提示宝宝的脾胃功能变虚弱了。
  闻口气是否有酸臭味  小宝宝口气原本是香甜的,很好闻。一来没有长牙,牙齿最容易残留食物残渣,滋生细菌,促使口气变味;二来大部分时间张着嘴,空气流动抑制了细菌的生长;三来食物较为单纯,没有大蒜、洋葱等辛辣味重的成分,所以口气能长时间地保持清新。以后随着牙齿的萌出及食谱的多样化,口气开始变了,不再那么香甜,但总体说来也不会很差。
  看舌苔  看舌头是否覆盖有白色或黄色苔。健康的舌头为淡红色,舌苔若有若无。
  看体态  吃得不少却不胖,个头也不见长,属于脾虚胃强,乃因消化虽多,但养分的转化和运输方面太差;或吃的不多却很胖,生长发育慢,属于胃弱脾强,虽说养分的吸收与转化不错,但湿气运化跟不上而致肥胖。另外,脾胃功能正常的宝宝肌肉紧实致密,若小胳膊、小腿脚的肌肉松弛、疲软,也提示脾胃虚弱。
  看大便  大便的间隔时间、次数、性状明显改变。如几天不大便,或大便非常干、硬;或排便不成形,一天排两三次次甚至五六次,提示宝宝脾胃虚弱。
  看睡眠  中医云“胃不和而卧不安”。翻来覆去睡不踏实,或磨牙,或经常自汗,尤其是晚上睡觉,天气不是很热,也是一脑门汗,等,也提示小宝贝的脾胃急待调理了。
  食物调理
  “胃在养而不在治”,乃是调理宝宝脾胃功能的不二法则。要诀是从清热、利湿、健脾等角度切入,以促进宝宝脾胃功能尽早恢复。
  调整三餐结构  减少那些不易消化、过于油腻的食物,特别是肉类等高脂肪食品。以清淡、富含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包括小米(强健脾胃、滋阴养血、防治消化不良)、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大枣(健脾补血)、薏米(健脾除湿)、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化痰)、荞麦面(养脾胃、除湿热)、菠菜(促进肠儒动)、苹果(健脾益胃、生津润燥)、南瓜(补中益气、消炎杀菌)等。
  多用以水为传热介质的烹饪方法  如汤、羹、糕等。少用煎、烤等以油为介质的烹调方法,以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
  饮食有节  美国专家提醒父母,满周岁的宝贝就已具备饮食自我调节能力(即吃饱了就不再吃的能力),吃什么、吃多少的决定者应是他本人。父母不要总是担心他吃不饱而一直喂,甚至将自己认为好的食品硬塞给他吃。这样做不仅压制了他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且会诱发积食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把握好三餐食物的温度与质地  3岁内的婴幼儿,食物要温热软烂。以辅食添加为例,先以白粥、米汤为主,逐渐过渡到复杂的辅食。一开始就喂蛋黄、肉糜一类不太容易消化的食物,很容易伤及稚弱的脾胃功能。同時要求温热,寒凉食物会抑制甚至损伤脾胃功能。油炸类同样会使脾胃功能受害,而且一旦受害很难恢复。
  酌情选用药食同源的食物  如红枣、山楂、生姜、白扁豆、山药、白术、茯苓、山楂、神曲、淮山、薏米、芡实、莲子等,发挥食疗作用(伤气伤津者以健脾祛湿的淮山、薏米为主;身体湿困且汗出淋漓者以芡实、莲子等为首选)。另外,大麦茶、陈皮水、白萝卜汤等亦可助一臂之力。若能每天给宝宝安排一餐粥(尽量将粥煮得黏一些)更好,如大米粥、小米粥、玉米粥、红枣大麦粥、莲子粥、苡米粥、山药莲子粥、山楂粥、梨粥、南瓜粥、栗子粥等。肉汤类(如鸡汤、牛肉汤、排骨汤)加入豆蔻、丁香、茴香、桂皮等也不错。
  忌喝凉茶  一些父母受媒体广告的宣传,在宝宝便秘、口气重与“上火”之间画上等号,盲目喝凉茶。其实,7岁内的宝宝发生便秘,多是因为脾胃功能没发育好,平时又不节制饮食而造成的“食滞”所致,并非真的“上火”了。正确之举是消食导滞,如多喝水,酌服保和丸、健胃消食片等。凉茶越喝脾胃功能越弱。
  药物调理
  药物务必慎用,尤其不可盲目使用板蓝根冲剂、清热泻火口服液等清热泻火药物。但在必要时,还是要在专科大夫的指导下选用中西药物。
  中药  首推山药、茯苓、扁豆、莲子、芡实、苡米等,亦食亦药,用起来安全方便,强健脾胃功能的效果也好。神曲、山楂、鸡内金、麦芽等可消除积食,清空肠胃,使宝宝产生饥饿感,亦可酌用。另外,健脾和胃、消食助运的中成药,如香砂六君丸、参苓白术散、小儿复方鸡内金散等,亦不失为良药。
  西药  胰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消化酶足堪一用,可有效地促进消化,防止食积。另外,B族维生素、酵母片、乳酶生等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补钙补锌  脾胃虚弱的宝宝往往合并存在矿物元素缺乏的问题,尤以钙、锌为甚。一旦食补不能纠正,宜在儿科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制剂。但两者同服会产生干扰问题。医学研究显示,钙、锌制剂混用,虽然锌不会干扰钙的吸收,但钙能降低锌的吸收。应错时服用,如早晚服钙剂,中午吃锌制剂,两者间隔3小时以上。
  推拿按摩调理
  穴位按摩  即足三里(位于膝眼下三寸的胫骨外大筋内)与中脘(位于脐上4寸)两大穴位。足三里为全身性的强壮要穴,常按摩可使宝宝消化系统功能旺盛,消化吸收率增加,面黄肌瘦可获得改善。中脘按摩能行气活血,清热化滞,健脾和胃,对于宝宝食积疳积、腹痛胀满、便秘泻泄等有较好作用。按摩包括揉、推、摩、旋摩等多种手法,力度适中,每天早晚各1次。
  捏脊疗法  即顺着宝宝脊柱两侧(人体督脉所在地)提拉背部的皮肤。方法是父母将双手握成空拳,用拇指按压宝宝背部突起的部分,然后从上往下推挤,每天做2次,可令身体的经络和血气运行恢复正常,脾胃功能改善。
  运动调理
  医学研究显示,宝宝每天到户外玩耍最少1小时,可以增加气血运行,增强脾胃消化代谢功能,减少积食的发生。如何运动呢?根据宝宝的年龄段安排合适的项目,如周岁内的小婴儿可根据动作发育的程序以及活动能力,多做抬头(3月龄以上的宝宝)、翻身(5月龄以上的宝宝)、扔物(6、7月龄以上的宝宝)、爬行(7、8月龄以上宝宝)、跳跃(10月龄以上宝宝)等。周岁以后,可将走路、体操、跳绳、慢跑等项目逐步纳入每天的活动中,原则是因龄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350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