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品管圈在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效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观察品管圈在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效果, 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方法 选择本院实施品管圈前(2017年9月~2018年1月)的78例手术患者和实施品管圈后(2018年7月~2018年11月)的78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比品管圈实施前后药物使用情况(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及药物使用合理情况。结果 品管圈实施前预防用抗菌药物44例, 使用率为56.41%(44/78);实施后预防用抗菌药物31例, 使用率为39.74%(31/78);品管圈实施后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品管圈实施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40, P=0.037<0.05)。品管圈实施前药物使用不合理33例, 不合理率为75.00%(33/44);实施后药物使用不合理13例, 不合理率为41.94%(13/31);品管圈实施后药物使用不合理率低于品管圈实施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84, P=0.004<0.05)。品管圈实施前给药时间合理12例, 合理率为27.27%(12/44);品管圈实施后给药时间合理23例, 合理率为74.19%(23/31);品管圈实施后给药时间合理率高于品管圈实施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087, P=0.000<0.05)。品管圈实施前药物选择合理11例, 合理率为25.00%(11/44);品管圈实施后药物选择合理19例, 合理率为61.29%(19/31), 品管圈实施后药物选择合理率高于品管圈实施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80, P=0.002<0.05)。品管圈实施前使用疗程合理19例, 合理率为43.18%(19/44);品管圈实施后使用疗程合理23例, 合理率为74.19%(23/31), 品管圈实施后使用疗程合理率高于品管圈实施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98, P=0.008<0.05)。结论 实施品管圈干预, 有利于降低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 提高了给药时间、药物选择、使用疗程的合理性, 保证了医疗安全, 该模式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 品管圈;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0.073
  手术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较为常见, 在多数疾病治疗中, 手术也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感染是手术治疗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在污染性的手术中患者局部软组织受损易引起继发感染。在开放手术中, 无菌操作中的失误会增加感染风险, 手术时间越长感染的风险越大[1]。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有利于预防术后感染, 为此, 多数患者在术前会使用抗菌药物, 术中追加抗菌药物治疗, 术后积极进行抗感染。但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会增强细菌的耐药性, 在目前细菌耐药已成为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在临床工作中, 由于临床药师与医护人员的沟通不足, 医护人员专业技能较薄弱, 对手术可选择抗菌药物种类、时机、使用量的认知较为模糊, 管理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缺乏有力监督和分析, 导致药物不合理事件常有发生, 加强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 提高用药合理性迫在眉睫。品管圈强调持续改进质量管理, 通过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不断改进管理质量。本文旨在研究品管圈在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实施品管圈前(2017年9月~2018年1月)的78例手术患者和实施品管圈后(2018年
  7月~2018年11月)的78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品管圈前患者中男42例, 女36例, 年龄17~75岁。实施品管圈后患者中男41例, 女37例;年龄18~74岁。实施品管圈前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患者同意,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2 方法
  1. 2. 1 成立品管圈 为改进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本院成立品管圈, 品管圈活动由1名药剂科主任领导, 5名临床药师协助处理品管圈活动中的各项事宜。
  1. 2. 2 制定品管圈计划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计划的主体由品管圈全体成员共同选定。成员在2018年1月拟定管理计划, 并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使用现状进行调查, 分析其中的问题。在2018年2月全体成员完成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的目标设定, 并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对策。在2018年3~7月实施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措施。小组成员在2018年7月统计品管圈实施后的药品使用情况有关数据, 并检查实施效果分析其中可改进之处。
  1. 2. 3 现状分析 回顾实施品管圈前的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状况, 本院存在用药不合理事件。从物料上分析抗菌药物种类、规格较多, 而本院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并不完善, 管理难度较大。从临床角度分析, 医护人员对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较弱, 导致医嘱执行不到位;临床药师与医生、护士的沟通不足, 在评审处方时发现的不合理之处不能在后续进行探讨;药物管理制度不完善, 对不合理用药事件缺乏惩罚措施;医生担心术后发生感染事件, 造成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
  1. 2. 4 制定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 品管圈开展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干预。①对本院临床药师、科室医生、护士加强抗菌药物应用培训, 提高对抗菌药物的认知, 掌握药物的应用范畴、禁忌、使用时机等。药剂科主任对培训工作进行考核测试, 确保培训效果。②及时更新手术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目录, 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避免抗菌藥物使用过度或使用不合理。③规范化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流程, 明确不同手术需使用抗菌药物以及使用时间, 品管圈小组成员每个月抽查手术病例, 核实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④完善药品信息化管理。网络管理人员优化ERP系统, 及时修补网络漏洞, 确保ERP系统能全面覆盖抗菌药物数量、名称、规格、有效日期、领取记录等信息, 提高药品管理效率。⑤加强反馈。仔细核实手术病例抽查中发现的药物使用、管理等不合理事件, 并在晨会中指出用药问题, 强调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督促不合理事件的纠正。⑥落实奖惩措施。加强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的考核, 落实奖惩措施, 提高临床药师与医师的重视度。⑦后续管理计划。总结阶段性管理工作, 分析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改进之处, 将其中问题作为下一个循环的开端。   1. 3 观察指标 对比品管圈实施前后药物使用情况(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及药物使用合理情况。品管圈实施前后的药物合理使用情况从给药时间合理、药物选择合理、使用疗程合理3个维度进行评价。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品管圈实施前后药物使用情况对比 品管圈实施前预防用抗菌药物44例, 使用率为56.41%(44/78);实施后预防用抗菌药物31例, 使用率为39.74%(31/78);品管圈实施后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品管圈实施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40, P=0.037<0.05)。品管圈实施前药物使用不合理33例, 不合理率为75.00%(33/44);实施后药物使用不合理13例, 不合理率为41.94%(13/31);品管圈实施后药物使用不合理率低于品管圈实施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84, P=0.004<0.05)。
  2. 2 品管圈实施前后药物使用合理情况对比 品管圈实施前给药时间合理12例, 合理率为27.27%
  (12/44);品管圈实施后给药时间合理23例, 合理率为74.19%(23/31);品管圈实施后给药时间合理率高于品管圈实施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087, P=0.000<0.05)。品管圈实施前药物选择合理11例, 合理率为25.00%(11/44);品管圈實施后药物选择合理19例, 合理率为61.29%(19/31), 品管圈实施后药物选择合理率高于品管圈实施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80, P=0.002<0.05)。品管圈实施前使用疗程合理19例, 合理率为43.18%(19/44);品管圈实施后使用疗程合理23例, 合理率为74.19%(23/31), 品管圈实施后使用疗程合理率高于品管圈实施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98, P=0.008<0.05)。
  3 讨论
  在药物治疗无效、病情发展快速等情况下, 通常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在手术治疗后易发生感染。其原因与局部软组织损伤引起继发感染, 开放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格有关。伤口感染会造成伤口经久不愈合、愈合不良、化脓、肿胀痛疼, 严重者甚至引发毒血症或者败血症, 对生命造成威胁[2]。抗菌药物能够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的活性,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够提高围手术期感染防治的效果。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抗菌素选择的条件为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易于给药以及价格低[3]。
  对本院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进行调查、分析, 发现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且存在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给药时间不合理、药物选择不合理、使用疗程不合理)。分析其原因发现抗菌药物管理的风险因素为信息系统对药物涵盖存在缺陷, 药师、医师、护士缺乏有效沟通, 医护人员对药理知识认知不足, 药物使用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与流程等[4]。为此本院实施品管圈活动, 通过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深入分析, 确定症结所在。品管圈成员确定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的目标, 并制定对策[5]。
  对医护人员加强培训, 提高其综合素养;更新各种手术预防感染常用抗菌药物表, 避免抗菌药物使用过度或使用不合理。完善药物使用流程以及ERP系统对药物的覆盖率;强化反馈、监督、奖惩制度, 并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 不断完善抗菌药物的管理。
  在本次研究中, 品管圈实施后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使用不合理率均明显低于品管圈实施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实施后给药时间合理率、药物选择合理率、使用疗程合理率均高于品管圈实施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品管圈在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中取得显著成效。
  总之, 实施品管圈干预, 有利于降低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几率, 提高了给药时间、药物选择、使用疗程的合理性, 保证了医疗安全, 品管圈在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中具有较高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静, 高赟赟, 鹿艳, 等. 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9, 25(3):139-144.
  [2] 张步有, 段旺旺, 黄剑林. PDCA方法在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中的应用. 中国药事, 2019, 32(10):139-143.
  [3] 东振彩. 某院抗菌药物病历书写方法研究. 中国病案, 2019, 19(2):40-42, 112.
  [4] 陈伟, 方宇. 某三甲医院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1200例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中国药事, 2018, 32(1):142-149.
  [5] 项菲菲. 品管圈在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 27(3):159-161.
  [收稿日期:2020-04-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358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