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血清RF和抗CCP抗体联合检验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静 王婷 于丽娟

【摘要】 目的 探究血清类风湿关节炎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联合检验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组, 另选取同期50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1组及5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2组。三组均接受血清RF和抗CCP抗体联合检验, 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血清RF浓度为(58.05±22.30)U/ml, 血清抗CCP抗体浓度为(21.55±10.65)RU/ml;对照1组血清RF浓度为(18.70±12.48)U/ml, 血清抗CCP抗体浓度为(9.25±3.70)RU/ml;对照2组血清RF浓度为(8.25±4.05)U/ml, 血清抗CCP抗体浓度为(3.45±1.65)RU/ml。研究组血清RF浓度高于对照1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抗CCP抗体浓度高于对照1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RF浓度高于对照2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抗CCP抗体浓度高于对照2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血清RF浓度高于对照2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血清抗CCP抗体浓度高于对照2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结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疾病特点, 应用血清RF和抗CCP抗体联合检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值得加强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价值;联合检验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4.03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为临床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疾病特征为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包括滑膜炎、关节软骨骨质破坏等, 随着病情逐渐发展, 最终会演变为关节畸形,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及生命质量均造成严重威胁。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以有效预防患者的病情发展, 且与其预后关系密切。以往临床主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表现以及相关影像学表现进行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但是由于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早期症状表现不典型, 因此对其临床治疗及预后均造成一定影响[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血清RF和抗CCP抗体联合检验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 另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1组及5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2组。研究组患者男13例(26.00%), 女37例(74.00%);年龄20~69岁, 平均年龄(45.35±7.89)岁。对照1组患者男15例(30.00%), 女35例(70.00%);年龄21~68岁, 平均年龄(45.20±7.75)岁。对照2组男14例(28.00%), 女36例(72.00%);年龄22~69岁, 平均年龄(45.18±7.94)岁。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 ①参与本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符合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②所有研究对象性别不限, 且年龄18~70岁;③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接受本研究前停止使用病情改善药物1个月或以上。

1. 3 排除标准 ①本研究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患者;②排除关节畸形严重的晚期患者;③排除重叠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④排除合并重要脏器疾病患者;⑤排除妊娠期患者、哺乳期患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

1. 4 剔除标准 ①剔除自行中断治疗、未能坚持治疗以及无复诊研究对象;②剔除临床资料不齐全患者;③剔除在治疗期间妊娠患者;④剔除在治疗期间病情恶化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患者。

1. 5 方法 三组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清RF和抗CCP抗体联合检验, 具体操作如下: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空腹状态下, 抽取静脉血5 ml于真空分离胶试管中, 离心10 min(离心速度为3000 r/min), 分离血清, 将血清放置于-20℃冰箱保存, 等待检验。血清RF浓度通过速率散射比浊法进行检验, 仪器选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BN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 采用西门子医学诊断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血清RF测定试剂盒检测;血清抗CCP抗体浓度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 仪器选用雅培i2000化学发光仪, 采用雅培公司生产的血清抗CCP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所有操作均严格依照相关说明书进行[3]。

1. 6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三组的血清RF浓度与血清抗CCP抗体浓度。

1. 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血清RF濃度为(58.05±22.30)U/ml, 血清抗CCP抗体浓度为(21.55±10.65)RU/ml;对照1组血清RF浓度为(18.70±12.48)U/ml, 血清抗CCP抗体浓度为(9.25±3.70)RU/ml;对照2组血清RF浓度为(8.25±4.05)U/ml, 血清抗CCP抗体浓度为(3.45±1.65)RU/ml。研究组血清RF浓度高于对照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8883, P<0.05);研究组血清抗CCP抗体浓度高于对照1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143, P<0.05);研究组血清RF浓度高于对照2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5368, P<0.05);研究组血清抗CCP抗体浓度高于对照2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758, P<0.05);对照1组血清RF浓度高于对照2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318, P<0.05);对照1组血清抗CCP抗体浓度高于对照2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234, P<0.05)。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疾病患者的手足小关节为主要受侵犯部位, 且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分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受累关节多伴有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畸形等症状, 而且呈持续性、反复性发作。该疾病发生率为0.32%~0.36%, 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正常工作及生活质量均带来严重影响。相关临床统计学资料显示,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2年内, 关节损害发生率可达75.00%, 而且约有30.00%患者在发病10年内均无法正常工作或者无法胜任正常工作量, 导致社会负担及家庭负担显著增加。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 因此已成为世界性临床公关项目。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可逆性, 通过早期检查诊断、早期治疗, 可以有助于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利于改善疾病预后。但是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缺乏典型性早期临床表现, 因此, 若单独依据其临床症状表现、相关影像学检查则未能有效进行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4]。血清RF即血清类风湿因子, 属于免疫球蛋白G(IgG)变性自身抗体, 且广泛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及关节液中[5]。相关临床研究表明,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产生自身抗体时间显著早于其临床症状表现、临床相关影像学检查表现, 因此, 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疾病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血清RF是临床类风湿关节炎检测的主要指标之一, 在损伤指标中, 血清RF是最强有力的预后因子。虽然血清RF的临床诊断阳性率可达60.00%~80.00%, 但其特异度较低, 而且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个别健康老年人群中均可存有一定阳性率。血清抗CCP抗体浓度是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指标, 属于自身抗体, 可以有效鉴别类风湿关节炎[6, 7]。

综上所述, 临床结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疾病特点, 应用血清RF和抗CCP抗体联合检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值得加强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自坤, 李雪, 邓桢, 等.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4+T和CD8+ T细胞TIGIT的表达和意义.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7, 37(5):325-332.

[2] 丁红梅, 刘建华, 贾曙光, 等. 钙网织蛋白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表达及其与自身抗体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 天津医药, 2018, 46(1):84-87.

[3] 曾婷婷, 谭立明, 陈娟娟, 等.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检测血清14-3-3η蛋白和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7, 33(11):1689-1693.

[4] 杜晴, 于晓晶, 李红娟, 等.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水平及其意义. 中华内科杂志, 2017, 56(9):655-659.

[5] 赵蕾, 张志华, 白春强, 等. 血清中WIBG、ZNF706和GABARAPL2在早期類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广东医学, 2017, 38(16):2470-2472.

[6] 吴意, 张艳如. 抗CCP抗体和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价值的比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20(17):2680-2684.

[7] 陈华丽, 杨文东, 韩景银. 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 齐鲁医学杂志, 2007, 22(6):508-509.

[收稿日期:2018-09-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406614.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