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改良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括约肌肛瘘的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吉照
摘 要:目的 探究改良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括约肌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无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括约肌肛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40,治疗方式采取常规肌间瘘管结扎术)与观察组(n=40,治疗方式采取改良肌间瘘管结扎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改良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括约肌肛瘘患者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括约肌肛瘘治疗;改良肌间瘘管结扎术:VAS评分
中图分类号:R65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3-0034-03
肛瘘治疗具有较大的难度。切口手术为常用的临床治疗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术后容易复发,且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不太理想[1-2]。改良肌间瘘管结扎术对肌体损伤较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术后不易复发,受到广大医师和患者的欢迎[3]。本次研究通过对无棣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括约肌肛瘘患者分组给予不同的方案进行治疗,对改良肌间瘘管结扎术应用于括约肌肛瘘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以此为后续括约肌肛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具体情况如下文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无棣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份收治的括约肌肛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7.32±1.28)岁;病程3~40个月,平均病程(20.62±5.38)个月。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7.55±1.30)岁;病程4~41个月,平均病程(20.75±5.26)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继续进行后续组间比较。本次研究符合伦理学的相关要求,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后开展实施,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协议。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括约肌肛瘘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且经肛门直肠压力测定、MR(肛周磁共振)及盆底肌电图检查结果及病理学推理确诊[4];②患者均具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语言及认知障碍疾病的患者;②存在高位复杂肛瘘的患者;③肛门形态和功能有异常者;④既往存在手术禁忌证,无法配合手术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治疗方案为常规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实施步骤为:从瘘管上方位置,使用探针引导沿肛缘括约肌间沟作一长度为2.0 cm左右的弧形切口,由切口进入至内外括约肌间平面,至瘘管位置进行分离操作,然后在内括约肌平面紧贴横断,缝合切口,缝合线选择3.0可吸收缝线。分离外括约肌并切断外括约肌侧瘘管(约1 cm长)。利用刮匙彻底清除感染的肉芽组织,然后使用甲硝唑生理盐水来消毒冲洗瘘管,使用可吸收线对切断的瘘管内外侧进行固定缝合,保持针口疏松,使用纱布加压包扎。
1.3.2 观察组
治疗方案为改良肌间瘘管结扎术。实施步骤为:找到内口位置,从肛瘘外口将探针探入,经内口探出,可使用亚甲蓝+过氧化氢由外口处注入、以明确内口定位;括约肌间沟部位使用手指进行明确,沿瘘管由外口行走,将外括约肌瘘管贴紧瘘管壁游离到括约肌间沟部位,然后借助止血钳将瘘管夹闭,并切除外侧已游离的瘘管,使用可吸收线(3.0 mm)紧贴外括约肌侧缝合内口部位的瘘管,并进行结扎封闭操作。将过氧化氢注入创口,以确认瘘管至内口完全闭合,并将其修剪椤袄叭型”,最后使用敷料进行加压包扎,一切检查正常后,手术结束。
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为期1 d的禁食后,食物摄入由流食向普食过渡,适当饮水,使用温盐水及时清洗便后肛门位置,定时更换药物及外口部位盐水清洁,以降低伤口感染发生率。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记录和比较。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伤口愈合情况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①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彻底消失,创口愈合良好为痊愈;②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体征得到明显改善,创口有一定程度恢复但没有完全愈合为显效;③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创口没有愈合,为有效;④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显著的改善,创口溢出分泌物为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排便困难、顽固性排便、肛门溢液等。
1.5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数据录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4238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