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互联网延续护理在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落术后的应用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明明

  摘 要:目的 探究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落(RRD)术后患者应用基于互联网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5月~2021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00例单眼RRD术后患者,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干预,两组均护理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健康行为能力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视力、焦虑及抑郁评分,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o理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视力、营养、心理安适、运动、健康责任、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延续护理可改善单眼RRD术后患者健康行为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其负性心理,进而促进视力恢复,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落;单眼;互联网;延续护理;视力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7-0-04
  孔源性视网膜脱落(rhegmatogenous retinaldetachment,RRD)为临床常见眼部疾病,多为单眼RRD,患者有致盲的风险。临床多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患者术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住院期间患者接受护理干预较为全面,但出院后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可直接影响疾病控制效果[1]。常规护理多通过电话进行延续性护理内容,但患者与医护人员沟通仍较少,获取医疗信息难度较高,无法满足其护理需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基于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微信群组、QQ、互联网应用程序(APP)与患者保持密切联系,使患者在院外仍接受科学、及时、专业的疾病护理干预,研究显示,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在多种慢性疾病中均具有可行性且改善患者预后,但目前在单眼RRD术后患者中应用较少[2-3]。本研究纳入100例单眼RRD术后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旨在分析单眼RRD术后患者接受基于互联网延续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00例单眼RRD术后患者,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5.02±4.08)岁;发病位置:左眼27例,右眼2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4.82±4.20)岁;发病位置:左眼24例,右眼2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展开。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眼科学》[4]中RRD诊断标准者;②单眼发病,具备手术治疗指征并完成手术治疗;③年龄>18岁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躁郁症、痴呆、双相情感功能障碍、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护理者;②合并严重感染、营养不良、恶病质等严重消耗性疾病者;③妊娠期与哺乳期妇女等。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住院期间注意监测患者体征,并进行营养、用药、活动指导,出院前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通过1次/月的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疾病控制情况观察。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干预:①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干预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5名,包括2位护师及3位护士,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且由护理人员在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干预小组中行使主要作用,与心理医生、眼科医生、营养医生等多方团队进行对接。②建立互联网APP平台,APP平台分为患者端(针对患者个人建立数据库,收集患者基础数据及康复进展信息)与医护端(共享患者的信息、辅助答疑),通过家庭、医院以及社区医护人员完成护理签约并安装互联网APP平台,形成医院-社区-家庭信息的互联互通,以便及时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并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实施分级护理。同时患者可在APP平台自行学习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单眼RRD发病机制、治疗原理、视力健康相关知识、自我护理经验、注意事项等),实现延续护理服务价值。③通过即时通讯软件(QQ、微信)和互联网APP平台对患者进行提醒,引导患者及时复诊,交流回复患者疑问,并给予有效、专业的建议和指导,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两组患者均护理6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健康行为能力评分: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根据《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5]为评价标准,效度指数在0.85以上,包括营养、心理安适、运动、健康责任评分4个方面,得分均为0~35分,得分越高则患者该方面的健康行为能力越强。
  ②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6]为评价标准,效度指数在0.84以上,包括健康知识(0~65分)、自我概念(0~35分)、自护责任感(0~35分)、自护技能评分(0~37分),得分与自我护理能力呈正比。
  ③视力及焦虑、抑郁状态: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以标准视力表为依据分析两组患者的视力,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价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得分均为0~100分,SDS的分界值为53分,SAS的分界值为50分,评分高于分界值表明患者存在相应抑郁、焦虑情绪,得分越高,则患者该项负性情绪越严重[7]。

nlc2022041817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428659.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