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应用3.0 T MRI与64排CT检查的诊断价值对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吕文武?张利荣?陈强?赵瑞雪

  摘 要:目的 对比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应用3.0 T MRI与64排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1年2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患者(97个病灶)临床资料,统计3.0 T MRI与64排CT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残余、复发病灶的诊断情况、诊断价值及不同碘油沉积类型影像学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残余、复发病灶结果。结果 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共70个病灶残余或复发,复发或残留发生率72.16%。3.0 T MRI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残余、复发病灶的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高于64排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油沉积状态病灶数目为Ⅰ型23个、Ⅱ型27个、Ⅲ型15个、Ⅳ型5个,3.0 T MRI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残余、复发病灶的检出率高于64排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 T MRI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残留、复发病灶的诊断价值高于64排CT,同时受碘油影响低于64排CT。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MRI;CT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19-0-04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病死率中排在第二位。目前,临床采用介入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通过导管经肝动脉将化疗药物注入肿瘤细胞组织供血血管,达到促进肿瘤细胞死亡的作用,达到局部化疗的目的,可有效控制原发性肝癌患者病情进展,并有望治愈未发生转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由于肿瘤细胞组织侧支循环丰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难以对病灶部位癌细胞进行消除,同时其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肿瘤大小、病灶数目、肝功能分级情况等均可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疗效产生影响,治疗后患者病灶残余、复发率均较高[1]。因此,早期检出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肿瘤残留或复发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血管造影是目前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病灶残余、复发的金标准,但属于一种有创检查,患者临床接受度较低。3.0 T磁共振成像(MRI)与64排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2]。目前,临床关于3.0 T MRI与64排CT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病灶残留、复发的应用效果尚未完全明确。基于此,本研究采用3.0 T MRI与64排CT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患者进行检查,分析两者对患者病灶残留、复发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1年2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患者(97个病灶)临床资料。男49例,女31例;年龄37~67岁,平均年龄(55.37±2.17)岁;肝功能分级A级55例,B级25例。本研究获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原发性肝癌及介入治疗后复发的诊断标准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3];②临床资料完整者;③无其他肝占位疾病者;④无化疗、放疗治疗史者等。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其他器官功能障碍者;④血管造影、MRI、CT检查禁忌证者等。
  1.3 方法
  3.0 T MRI:患者仰卧,双臂上举,对患者膈顶到肾下界区域进行横断面脂肪抑制序列T1WI(层距1 mm、层厚2 mm、TE 1.44 ms、TR 3.0 ms)、T2WI(层距1 mm、层厚7 mm、TE 80 ms、TR 1 277 ms)、冠状位T2WI(层距1 mm、层厚7 mm、视野FOV 375 mm、TE 80 ms、TR 1 800 ms)、屏气3D双回波T1WI(层距1 mm、层厚7 mm、视野FOV 375 mm、翻转角15°、TE 2.3 ms和1.15 ms、TR 180 ms)扫描;后进行增强扫描,经肘前静脉团注射对比剂钆贝葡安注射液(生产企业: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702,规格:15 mL:7.935 g钆贝葡胺),0.1 mmol/kg,速率为3.0 mL/s,注射对比剂后18~20 s、60~80 s、3~5 min分别进行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64排CT:患者仰卧,双臂上举,先对患者膈顶到肾下界区域平扫(层间距5 mm,层厚5 mm),后进行增强扫描,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碘海醇注射液(生产企业:通用电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95,规格:l00 mL:30 g)90 mL,速率为3 mL/s,注射对比剂后25~35 s、55~65 s分别进行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在门静脉期扫描结束后2 min进行延迟期扫描。
  1.4 观察指标
  ①不同影像学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残余、复发病灶的诊断结果 以血管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根据血管造影结果统计3.0 T MRI、64排CT检出原发病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残余、病灶复发情况。
  ②不同影像学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残余、复发病灶的诊断价值。根据诊断结果计算3.0 T MRI、64排CT检出原发病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残余、病灶复发的诊断价值,其中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假阳性)例数×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阳性)例数×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真阴性+假阴性)例数×1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

nlc202209291805



  ③不同碘油沉积类型影像学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残余、复发病灶结果。根据Nishimine分型将介入治疗后碘油沉积状态分为Ⅰ型(碘油均匀一致沉积于瘤内)、Ⅱ型(碘油沉积部分缺损、缺损区多位于边缘,密度不均匀)、Ⅲ型(碘油散在沉积、累计碘油沉积不少于30%)、Ⅳ型(碘油少量沉积,无碘油或分布稀少),统计不同碘油沉积类型影像学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残余、复发病灶结果[4]。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 检验及一致性kappa检验进行比较。kappa检验标准如下:kappa≥0.75,提示一致性良好;kappa处于0.75~0.4,提示一致性一般;kappa≤0.4,提示一致性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影像学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残余、复发病灶的诊断结果比较
  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97个病灶,经介入治疗后共70个病灶残余或复发,无残余或未复发病灶27个,复发或残留发生率72.16%;3.0 T MRI、64排CT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残余、复发病灶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比较,kappa值分别为0.856和0.540,均具有较好一致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2 不同影像学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残余、复发病灶的诊断价值比较
  3.0 T MRI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残余、复发病灶的诊断灵敏度(91.43%)、阴性预测值(81.82%)及准确度(93.81%)高于64排CT(74.29%、57.14%、7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碘油沉积类型影像学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残余、复发病灶结果比较
  碘油沉积状态病灶数目为Ⅰ型23个、Ⅱ型27个、Ⅲ型15个、Ⅳ型5个,3.0 T MRI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残余、复发病灶的检出率(91.43%)高于64排CT(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典型病例图像
  典型病例具体图像。见图1~图4。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恶性肿瘤是临床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由于原发性肝癌发病隐匿,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因此在诊断时大多已经失去手术指征[5-6]。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方法之一,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后病灶残留、复发率较高[7]。本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经介入治疗后病灶复发或残留发生率为72.16%。因此,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病灶复发或残留及时诊断,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血管造影是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病灶残余、复发的金标准,但其可重复性差,因此寻找一种可重复性好的检查方法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病灶残余、复发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8-11]。
  本研究结果显示,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共70个病灶残余或复发,3.0 T MRI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残余、复发病灶的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高于64排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3.0 T MRI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残余、复发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64排CT主要通过对肝脏组织进行多层扫描进而获取肝脏组织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可清晰地显示出病灶部位的组织结构,但其结果可能受到运动伪影的影响,使得其对部分微小的残余、复发病灶的检出较为困难[12-14];而在增强扫描时,64排CT主要通过碘油在病灶内的沉积情况对残余、复发病灶的存在与否进行评估,但碘油是一种高原子序列,64排CT扫描时穿透性较低,难以穿透碘油作用于碘油沉积区,图像呈高密度影,缺损区强化易被掩盖,难以观察到碘油沉积情况,因此,难以对病灶的残余、复发情况进行评估[15]。与64排CT相比,3.0 T MRI对比度和分辨率更高,且抗干扰能力强,可通过多序列扫描,排除脂肪、运动等因素引起的干扰,从多平面多方位成像清晰显示肿瘤和周边解剖结构情况,通过信号强弱高低及对比剂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病灶残留、复发情况进行评价,如T1MI或T2WI图像低信号提示凝固性坏死、肿瘤出血,而坏死、无强化、病灶残存或复发表现为高信号等[16-18];同时3.0 T MRI扫描的信号来源主要为体内的H质子,碘油沉积情况对其扫描结果影响较小,因此对不同碘油沉积类型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残余、复发病灶效果较好[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3.0 T MRI Ⅱ型碘油沉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残余、复发病灶的检出率高于64排CT,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3.0 T MRI对不同碘油沉积类型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残余、复发病灶效果优于64排CT。
  综上,3.0 T MRI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残留、复发病灶的诊断价值优于64排CT,同时受碘油影响较64排CT小,值得临床应用。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为样本量有限的单中心研究,3.0 T MRI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残留、复发病灶的诊断价值可通过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
  参考文献
  [1]朱芳成,陈鸿光,郎清.CT增强扫描在评估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近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2):29-31.
  [2]张进伟.螺旋CT和MRI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20,35(2):226-2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1):1141-1159.

nlc202209291805



  [4]罗超,闵德庆,胡达海,等.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经增强CT和MRI影像诊断的对比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20):2222-2224.
  [5]高战强,齐杰,刘术昌,等.CT及MRI增强扫描在肝癌肝动脉插管介入术后早期疗效中的评估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9,34(2):41-42.
  [6]李润华.多层螺旋CT及MRI在肝癌介入术后疗效的评估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3):11-13.
  [7]周占文.CT扫描联合磁共振诊断原发性肝癌及评估其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效果[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8):926-929.
  [8]王月波,陈加源.CT及MRI对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评估的对比[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8):3110-3114.
  [9]潘利,郑大伟.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评价[J].中国医学装备,2018,15(8):45-48.
  [10]樊建朝,赵香田.增强CT与MRI在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复查诊断的准确率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9,27(23):4276-4279.
  [11]朱风叶,李红,乔继红,等.CT与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3):76-78.
  [12]刘欣,张莹,张文耀,等.多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原发性肝癌病灶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效能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21(4):513-516.
  [13]李世兴,娄雪磊,常祖宽.CT和MRI评估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后肿瘤消融率及复发情况的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 19(6):96-98.
  [14]张榕蓉.CT和MRI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疗效评估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4):78-81.
  [15]郑新闻,刘丹,李振平,等.3.0T MRI与64排CT评价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2):32-34,56.
  [16]姚蓬,黎学兵,李小军.CT及MRI影像学检查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浸润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1):117-119.
  [17]张艳,刘影.普美显动态增强MRI和动态增强CT对肝细胞肝癌血供的评估与病理对照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1,40(7):1334-1339.
  [18]白云路,徐杰,丁h,等.US-CT/MRI融合成像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显影困难的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21, 36(5):806-809.
  [19]王德志,胡海洋,郭长华,等.钆贝葡胺核磁共振增强与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硬化伴小肝癌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5):449-451.
  [20]杨春红,朱玉,梁俊丽,等.原发性中晚期肝癌肝动脉介入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CT和MRI检查时的护理干预[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2, 32(1):95-98.

nlc2022092918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440538.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