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向利 张钰弦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PHN患者70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5例。常规治疗组予以加巴喷丁+卡马西平治疗,针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抑郁评分(SDS)、受累部位及其对称部位皮肤温度差值。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SDS评分、皮肤温度差值比较(P>0.05);治疗后7 d、14 d、20 d,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针刺治疗组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结束后,针刺治疗组皮肤温度差值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针刺辅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较单纯药物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针刺治疗;疼痛;红外热成像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一种顽固难治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主要的治疗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阿片类镇痛药、免疫调节剂等。然而,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疼痛缓解并不明显,且长期药物治疗带来的毒副作用以及经济负担不容忽视[1]。针刺治疗作为祖国医学的瑰宝,用于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安全经济等优点。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提供有效、安全、经济的新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疼痛科2020年1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PHN患者7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各35例,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及疼痛程度。
  1.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加巴喷丁,第1 d服用0.3 g,睡前1次;第2 d,0.3 g/次,早晚各1次;第3 d,0.3 g/次,每日3次;之后维持此服用剂量;卡马西平,每次0.2 g,每日3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如果出现眩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适当减量。
  针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依据皮损部位神经节段分布,取与患处相应的神经节段及上下各一节段同侧夹脊穴,以及病变皮损处阿是穴。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患处,局部常规消毒后,采用 0.3 mm×40 mm 毫针进行针刺,在阿是穴皮损局部沿皮下围刺,夹脊穴采用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用一条10cm长的直线,两端标以0和10。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让患者标出其目前疼痛的位置。
  (2)抑郁评分:SDS评分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3)红外热成像:被检查者脱去衣物,暴露受累部位皮肤3min,采用红外热成像仪(上海维恩伟业)拍摄热成像图片(见图1),记录受累部位及及其对称部位皮肤温度差值。
  (4)不良事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眩晕、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PHN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PHN患者VAS疼痛评分、SD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 VAS疼痛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治疗组VAS疼痛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
  2.3 两组红外热成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病变皮肤与对称皮肤温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事件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仅常规治疗组出现1例轻度眩晕,卧床休息后好转。
  3讨论
  目前PHN的l病机理不清,西医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导致潜伏的VZV病毒再次激活,侵犯神经系统,使其发生外周或中枢敏化,从而发展为神经病理性疼痛[2]。而中医研究认为,热毒瘀结、经脉阻塞、不通则痛是导致PHN的主要病机[3]。针灸作为传统医学的瑰宝,由于其独特优势,近年来人们将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研究表明,针刺治疗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稳定机体免疫细胞的平衡状态,防止机体炎症的恶性进展[4]。从在中医角度来看,针刺对于经脉瘀阻所致的痛症疗效甚佳。基于上述理论,我们将针刺作为干预手段治疗PHN,取得满意的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VAS疼痛评分、SDS评分明显改善,且优于常规治疗,通过患者的主观疼痛和抑郁评分,可认为患者乐于接受针刺疗法。
  红外热成像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现代医学,根据体表温度变化,对疼痛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做出客观的评价[5]。由于其不是采用放射线,而是检测人体自然发出的红外线,故具有无创性、安全、反复检测等优点;根据温度变化可进行定量分析;检查快速,即查即果,为急/重症患者抢得诊治时间;使用范围广,便于前后比较定性观察、治疗观察[6]。本研究记录PHN患者的红外热成像图,分析病变部位与对称部位皮肤温差,定性、定量分析治疗效果。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温差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表明PHN患者局部炎症和疼痛得以改善。此外,针刺组的病变皮肤与正常皮肤表面温度更加接近,进一步说明针刺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结合主观VAS疼痛评分、SDS评分以及红外热成像技术,说明了针刺对PHN治疗的可靠性。但是,本研究没有将针刺治疗作为单一的治疗方法,而是联合常规治疗,不足以说明问题,因此尚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 高海香,鲍文强,王毅,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经历的质性调查研究[J].中华疼痛学杂志,2022,18(2): 227-232.
  [2] 张莉莉,孙忠人,仇立波.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4):84-87
  [3] 皇甫佳欣,沈德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2):65-68.
  [4] 陈洪沛,陈佳,杨运宽,等.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4):31-33.
  [5] 张文征,窦艳仙,安容姝,等.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辨析疼痛性质和发病机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5):355-357,363.
  [6] 胡珊,薛朝霞,李晓洁,等.红外热成像在医学疼痛中的应用[J].分子影像学杂志,2021,44(1):202-205 .

nlc2022111416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442133.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