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理因素对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质量影响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勇

  摘要:通过将教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基础理论与笔者多年的体育舞蹈教学实践相结合,总结出几种对学生心理因素产生积极影响的教学方法,并进一步提出关于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心理因素;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12-0083-04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Sport 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WANG Yo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such as education psychology,physical psychology and so on as well a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eaching,the author,in this article,tried to explore an efficient way of dealing with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education.Furthermore,the author also came up with several feasible advic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port dance education.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factor;sport 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quality of teaching
  
  提高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就是教育工作者最关心的一个问题。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总结梳理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发现在影响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学生的心理因素,尤其是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与调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最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笔者就此问题,立项展开调查研究。首先,通过查阅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文献,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理论上设定了相关的教学方法。其次,以中国人民大学大一、大二学生和选修体育舞蹈的研究生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教学效果跟踪统计和个人访谈等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总结。再次,通过与其他高校体育舞蹈教师进行深入的访谈、沟通,从教师经验的角度进行了总结。
  
  1理论基础
  
  1.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自己的理论、研究方法、关注的问题和技术。”[1]
  教育心理学以了解和促进教育作为主要目标。
  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根据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这样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近代西方教育思潮倾向于把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这是促进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前提条件。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的著作《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科书》等书,对教育心理学的建立起到开拓作用。虽然当时尚未使用“教育心理学”这一名称,但实际上已把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依据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教学分为教育的教学和非教育的教学两种。前者指伦理、道德、意志、性格的培养,后者指传授知识、技能的智育活动,这两方面都必须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在讨论教育和教学问题时,他特别重视“兴趣的引起”,并把兴趣分为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和宗教的兴趣等六种。这些心理状态,可以引导儿童的注意力定向,并引起心理快感,促进思想活泼和精神旺盛。
   从理论角度,教育学和心理学界认为兴趣在人从事活动时,起到很大的作用。人对一项活动有强烈的兴趣,就会在此项活动中取得好的成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的老师应当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老师。“兴趣的激发”成为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开端,只有使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产生强烈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2体育心理学体育行为动力理论认为,动机在人的活动中具有重要支配地位,它是一个人产生某种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是激励一个人活动的心理原因,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积极性的核心。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各式各样,但归纳起来,也可将其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两种。直接动机是与体育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动机,它是以自己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为学习动力,是毫无功利目标的。比如一个学生喜欢打篮球,那么出于对篮球的兴趣,他自动会在篮球课上更认真地听讲、学习技术要领。而间接动机是由自己的意志和社会的需要所产生的,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作为其学习动机的,比如学习打篮球的同学的最终目标可能是为了强身健体,可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而不仅仅是喜欢篮球本身。可见,间接动机对于提高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直接动机有更重要的意义;直接动机是表面的,间接动机才是根本的。因此,我们要善于把学生的直接学习动机,引导到间接动机上来,使他们更深刻理解体育的社会意义,更深刻体会体育对他们身心的塑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激发他们的潜力,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总之,全面正确地理解体育教学心理学理论及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动力,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导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间接动机,是教师准备和教授的重中之重。体育舞蹈教师在拥有熟练技术的同时,也应该加强自身理论学习,了解学生心理的结构框架,使心理学理论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相结合。
  
  2对于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调查结果
  
  2.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本次问卷共发出162份,其中男性77份,女性85份,比例相对均匀。在年龄分配上是20岁及20岁以下居多,符合体育舞蹈教学的学生年龄。我们发现,多数人对于社交舞蹈课和国际标准舞蹈课兴趣较大,对于其他类型的艺术体育课兴趣较小,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前者实用性较强,在各种社会交往中能够促进交流沟通,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
  2.2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选课制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3.8%的学生是主动选课的,说明学校本身的选课系统是符合学生的志趣和爱好的。在选修体育舞蹈课的原因方面,42.0%的学生选择了兴趣爱好,这在各个选项中比例是最高的,可见之前所论述的“兴趣的引起”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同时,选择锻炼体质的有28.4%,表明学生对于自身的体育锻炼有较明确的目标和更深层次的考虑。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在每次上课前的心态上有72.8%的同学选择了“很高兴”。在调查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小部分同学对体育舞蹈课的内容缺乏了解,不知道自己选课的目的是什么,只是盲目的跟从,随意感很强。在体育舞蹈的选课中,学生的心理反馈应当得到重视,毕竟是他们在学,他们的情绪状态关系到未来的教学效果,学生本身也是传递教师理念的最后载体。如果他们能够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学习态度,那么教学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2.3教学的课堂效果判断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身心收获和对教学质量的评估。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跟踪调查统计,可以说体育舞蹈教学达到了较好的健身和育人效果。本次调查对象中,学生们普遍认为通过体育舞蹈课程的学习既锻炼了体质又增强了自信,提高了对美的认知和感受。同时也有少部分学生对体育舞蹈课抱有怀疑和观望的态度,他们对这门课既有担心又有期待。担心的是自己能不能学好,期待的是如何让自己蜕变。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个别同学的平衡性、协调性和舞蹈意识的偏差,会产生挫败感,造成烦躁、厌烦心理。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期望能够继续学习体育舞蹈课程的学生占85%,尚有近9%的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
  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对于整个教学过程,同学们对体育舞蹈教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良好的反馈。56.8%的同学认为实际课堂情况比预想好,25.3%认为没有差距。而在每次上课后的状态方面,77.8%的同学身心被很好的调动起来。在教师的评价方面,48.1%的同学认为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对舞蹈的热爱,12.3%认为舞蹈水平高,示范好,这两个方面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部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同学们对于能否激发兴趣远比老师本身的舞蹈水平更加重视。然而在教师教学效果的调查中,尚有24.7%的同学没有回应,这说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仍有不同意见。同时也有21%的学生认为课后收获不大并且感到很疲惫,这些都表明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来,舞蹈教学还未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与舞伴及团队的配合还不默契,这些都需要得到教师进一步的关注(表1-3)。
  
  2.4.1心理情绪的调动在开课的最初部分,根据教学需要增添辅助性训练。比如热身舞、形体舞、模特步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音乐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不同节奏和旋律的曲目,激发学生的情趣和美感。在音乐中舒展优美的形体姿态,调整心理状态,感受身体延伸与呼吸的协调互动。运用意念、意识拉伸身体快速进入美的肢体状态。同时根据学生平时对身体姿态的忽略,进行模特步和形体姿态的针对性训练,在行走及形态的展示中培养自信洒脱的个性和敢于展示自我的积极心态。在对待乐感很差的同学要给予单独的辅导,帮助他们摆脱学习中的苦恼(表4)。
  
  认识规律,动作由易到难,由简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主动的接受和消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具有针对性,依据所学舞蹈技术特点进行重复性的肢体训练,强调技术动作的衔接性和连续性,重点强调基本功训练。在基础训练中注重感受舞蹈带给自己的心理感受,并不断尝试用肢体语言和舞伴进行情感交流。
   教师专业的示范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学习动力。教师从音乐节奏的把握 、运动方位的准确、上下肢体的协调配合;从形体气质、内心情感的展示中力求做到动作规范、标准、有视觉冲击力。由于体育舞蹈是艺术与体育的融合,在运动技术和艺术表现上对学生都有较多要求,其中部分同学认为体育舞蹈教学对动作技术的要求过于严格,在基本功的重复训练中感觉枯燥无味,特别是学习效果不明显,和跳得好的同学相比易产生自卑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示范、引带和重复,一定要有耐心,避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他们很看重老师的示范作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对体育舞蹈的兴趣和热爱(表5,表6)。
  
  格和内涵, 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自我艺术表现力。通过肢体和音乐的融合感悟舞蹈带给自己的情趣变化,感受舞伴间的情感互动和内心激情的释放。并通过外在的形体展示来互相影响,在塑造形体,提高技术、培养气质和情感交流的教学互动中共同进步。男女搭伴的默契与协调配合充分体现了合作精神,他们相互信任、互助帮助、通过磨合不断增强舞伴间的沟通和了解,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把心理品质教育放在首位,不断给学生灌输高尚的道德思想,以生活中的先进事例来讲述通俗易懂的道理,和大家分享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激励大家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笔者这种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调查中有50%的调查对象选择认为该课能够在心理、人格、气质方面受到教育(表7)。
  2.4.4教学环境和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良好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体育教学环境,其根本的目的,在于不断地激励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质量,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美的教学环境是学生对教学环境产生美感的客观必要条件。学生在美化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练习,他们将会对即将学习的技术动作产生亲和力,这不仅会增强教学效果,而且还陶冶着他们对环境的审美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直接地影响着他们对体育舞蹈课的参与积极性。[7]尤其是会影响学生对该课的喜好和对个人学习效果的反馈。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对于体育舞蹈教学,学生最看重的是观摩镜的配备,这主要是由于学生注重学习效果,希望通过观摩镜随时检查自己学习模仿的情况。其中21%的同学未做选择是希望体育舞蹈课该有的硬件条件都应该得到满足(表8)。
  
  3.1对学生学习体育舞蹈兴趣的调动如上所述,对于学习兴趣的调动是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关键。体育舞蹈教学相对于其他常规体育教学,具有其特殊性。由于这门课在体育教学中对于美感、协调和流畅度等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往往难以把握或无法达到教师要求,因此也很容易对此丧失信心,并导致沮丧、失落等情绪的出现。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消除心理障碍,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进入学习状态便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体验,“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开始阶段,教师要倍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不厌其烦的认真讲解每一个动作的技术要领,并不失幽默地给学生们以支持和鼓励,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舞蹈训练释放压力,强调学习中对美的感悟和体会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以身作则,在说教中亲自示范每个肢体动作并传递动作所表达的情感,创造情境教学模式,克服学生羞怯、腼腆的状态,培养学生大方得体的行为方式,做到在众人面前敢于展示自我的稳定心态。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行之有效,许多学生对于体育舞蹈可能一开始并不感兴趣,而在教师的引导下会慢慢进入状态,激发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潜能。
  3.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体育舞蹈教学是一项集体活动,众多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学习。作为教师,要多鼓励大家进行沟通,相互指出错误,交流学习心得,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技术动作和运动价值。教师要根据动作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问题。”[5]教师是教学课堂氛围的创造者,丰富的知识储备,优美标准的示范,诙谐幽默的语言,积极阳光的心态,一视同仁、不厌其烦地态度以及对学生心理状况的临场把握是创造和谐学习氛围的关键。在课堂中教师要自始至终保持愉悦的心情,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强调体会与感悟是最重要的,不要过于钻研技术。创造一种积极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容易放松自己,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来,而不会忧虑、担心甚至害怕。良好的整体学习氛围在各种教学中都是必要的,但需要强调的是,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尤为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质量和学生的心态。

  3.3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且由于在形体语言方面天赋的差异,往往有些学生学得较慢,常常跟不上节奏,或者缺乏协调性和平衡感。“体育教学的要求适当,可使学生经常获得成功。而成功的喜悦能增强学生自信,自信又可促进学生成功,两者互为因果,形成良性循环。”[5]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较慢的学生,并不时给与其鼓励和表扬,在课堂上也经常对其进行个别指导。对心理有疑惑和障碍的学生要进行心灵沟通,交流彼此的心得和意见,消除隔阂和偏见,达到教与学的真正和谐。作为一名体育舞蹈教师,除了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还要把握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以不同的方式向他们传达教学信息。善于扑捉每个人学生身上的亮点,夸奖学生音准的同时强调他们的姿态,夸奖学生协调的同时强调他们的情感表现,夸奖学生热情的同时强调他们的平衡感等,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4音乐的作用――美感的熏陶体育舞蹈教学的一个难点是对于美感的熏陶。其中音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课程上播放的音乐一般要经过精心的挑选,因为音乐能够舒缓情绪,让人处于放松状态,对于心灵也是一种滋养和治疗。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音乐的存在往往能让人暂时忘记生活中的烦恼,进而集中精神于艺术体育。与此同时,以音乐为背景,学生对于美感的认知渐渐被激发,在音乐的世界中,美感的熏陶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大家在音乐中展现自信和美感。音乐的选取一定要遵循从慢到快、从简到繁、从节奏到旋律的规律,并对其进行专门讲解,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领悟。在听准节奏的前提下配合肢体练习,必要时让乐感好的同学和乐感差的同学临时搭伴训练,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要不断地演示和讲解动作和音乐的配合,给学生以强化记忆,最终形成他们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体育教师在教法上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就像一块磁铁,把学生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耳目一新。”[6]
  3.5对学生健全人格及健康人生观的培养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无论是何种性质的体育教学,其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及健康人生观,只有拥有这两者,一个学生才能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健全人格将会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拥有健全人格的人能更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能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因此,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培养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人生观要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在体育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制定上充分考虑到美学的诸多元素,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在强身健体的基础教育下以期达到塑造学生健美的体型体态和优雅的行为举止,以及追寻美好心灵感悟的醇美境界,使学生人格得到更好的完善,从而提高高校青年学子的精神气质,改善民族健康形象。
  
  4结论
  
  体育舞蹈课应该是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终身体育和艺术体育的结合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达到教学互动、师生共容,教师要真正做到向学生开启一扇通向艺术体育的窗户,让学生能够透过这扇窗户不仅学到舞蹈或其他课程,而且重新审视自身,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一种健康的理念。课程设置要具备科学性、连续性、有效性,强调基本技术的重要性。教师要善于调动和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兴趣,采取多种训练方式。体育舞蹈教学本身拥有激情和韵律,要以此帮助学生提高修养气质,让他们重视和敢于展示形体美,培养健康身体和健康心理的锻炼意识,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乐趣,度过一个有意义的精彩人生。
  
  参考文献:
  
  [1] [美]阿妮塔・伍德沃克著,陈红兵、张春莉译.教育心理学(第8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1.
  [2] 戴海崎,张锋,陈雪枫,主编.心理与教育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2007.
  [3] 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心理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4] 焦艳编著.体育运动心理学――理论与应用[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殷川.体育教学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43.
  [6] 崔向东.如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J].文教论坛,2007(12):89.
  [7] 肖国栋.基于美学视域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构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6):2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6932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