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院门诊用药处方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黎新云 肖晓珍

   作者单位:343000 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黎新云
  【摘要】 目的 了解本院门诊抗精神病用药处方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本院2011年1~3月门诊西药口服处方,对其中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的处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药处方5673张,对药物利用频率、联合用药情况及使用的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处方中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共13种,常用抗精神处方占门诊处方量的62.84%,占总金额的55.86%。结论 根据DUI值,本院抗精神病用药使用基本合理,基本符合目前抗精神病药治疗原则,但联合用药频度过高。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物; DUI; 联合用药
   本文通过对本院2011年1~3月门诊抗精神病处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医院门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处方情况、用药数量、金额所占的比例。
  1 方法
  1.1 统计2011年1~3 月所有抗精神病用药处方5673张,对患者年龄、性别、用药名称、用法及联合用药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1.2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值作为药物使用测量单位,DDDS该药销售总量/该药的DDD值,DDDS越大,说明该药用药频度高,用药强度大,对该药的选择倾向大,DUI药物利用指数是以DDDS除以患者实际用药天数,可作为判别临床用药是否合理的标准。若DUI大于1.0,说明医生日剂量大于DDD,用药不合理[1,2]。
  2 结果
  本次调查抗精神病用药处方5673张,占统计处方的62.84%,占用药金额的55.86%。处方中,患者年龄最小15 岁,最大83 岁,平均35.78岁。其中女性2888例,占50.9%,男性2785例,占49.1%。抗精神病药物在处方中出现总频数为6201次。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应用处方517 张,三种联用处方11张。具体见表1、表2。
  表1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频率和排序
   注:相同化学成分不同厂家或不同剂型视为同种药品
  表2 13种精神药物的DDD值和DUI值
  
  3 讨论
  3.1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本院常用精神药物的平均DUI 均小于1,按WHO建议的限定日剂量(DDD)说明临床应用该类药物基本合理。从表2可以看出部分精神药物的DUI 值偏低,说明医生对此类药物的使用较为谨慎。
  3.2 在处方统计中,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应用处方占8.34%,这与精神病患者用药应尽量避免联用这一原则有一定的矛盾,应进行调整。
  3.3 抗精神病用药处方及用药金额均占全年统计处方及金额的很大比例,说明精神病患者在本院门诊就诊中占绝大多数,符合本院精神病专科医院特点。
  3.4 联合用药显示,抗精神病药物常与抗抑郁药、抗焦虑药、镇静催眠药物合用,说明大部分患者常伴有焦虑、失眠、抑郁等多种症状,建议医生从多个角度了解患者,全面检查,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3]。
  3.5 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氯氮平等出现频数占此类药物出现频数的77.08%,与近年临床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应用频繁相一致,也与这类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小、对患者的思维和行为影响较少有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对药物也有较好的依从性,有利于维持治疗和预防复发。患者回归社会也有较好的社会活动,体现患者的人生价值,易被社会接触,消除患病后的自卑心理,容易被患者接受,也广泛地被医生选用。
  3.6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在使用中以舒必利、吩噻嗪类氯丙嗪DDDS为多,此类药物适用治疗急、慢性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反应性精神病及其他重症精神病的治疗,可控制兴奋、攻击、幻觉、妄想、思维联想障碍及木僵等[4]。
  3.7 门诊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使用单一药物疗效不明显,副作用较大,因此期望联合用药以减轻副作用,提高疗效,但应提醒临床医生联合用药每种是否都要足量,还是半量。如果病情好转,究竟应该保留哪一种作为维持。一旦出现严重副反应或过敏反应,也无法归咎于哪一种,所以应谨慎使用。综上所述,本院门诊精神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应加强规范精神药物的临床应用,对症治疗,按量服用,严格控制精神药物的联合应用。药师应发挥自身在临床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方面的优势,协助临床医生更加合理地应用精神药品。
  参 考 文 献
  [1] 金跃.综合性医院精神药物与抗精神药物处方使用调查.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2,12(10):444.
  [2]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91-95.
  [3] 辛传伟,叶佐武,袁雍.658例门诊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分析.中国药业,2006:42-44.
  [4]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72-277.
  (收稿日期:2011-06-07)
  (本文编辑:陈丹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468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