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退休后,找回自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丽娟

  镜头一
  一放暑假,林林就被送到了奶奶家。想到可以和刚退休的爷爷天天下棋,林林可高兴了。但是,只过了一个星期,林林就吵着要回家,他向爸爸抱怨道:爷爷真是的,成天和别人争个不停,每次下棋都要生气,还跟奶奶斤斤计较。在林林眼里,老年人应该是慈祥、和蔼、充满爱心的,可是退休后的爷爷变得固执、暴躁,脾气很坏,与林林心目中的“爷爷标准”差得很远。
  这个“做爷爷”的标准和规范,就好像舞台上搭好的布景一样,演员必须在这一范围内表演活动,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角色规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特定的情境下“扮演”着某个特定的角色,并受到这个角色规范的制约,它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方式和心理。比如说,一个人做了母亲,她就应该表现母亲应该具备的行为,如履行家庭义务、关心爱护子女等。就此意义而言,林林的爷爷所扮演的角色确实“失真”了。
  “退休后的老人”就是一种社会角色,这一角色也包含了与此相对应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其中,慈祥的爷爷、豁达的外婆、关心爱护孙辈的奶奶等,就是退休后老人的角色规范之一。在家中和孙辈建立起尊重和被尊重的关系,会更有利于退休后的晚年生活。孙辈天真纯洁、活泼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老人在与孙辈的交往中,会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大大地淡化因退休而产生的孤独和寂寞感,人们将此戏称为“孙子疗法”。因此,老年人千万不要用焦躁、自私、小器等把孙辈拒之门外,要用博爱、豁达、宽容等把孙辈吸引在身边,这样,您得到的将不仅仅是饶膝的天伦之乐,更是晚年幸福生活的保证。
  镜头二
  蒋老伯近来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他实在弄不明白,在单位里做了一辈子领导,退休后,在家居然没人听他的。是家人轻视他吗?不是。这边,他的家人也是一肚子的怨气,说蒋老伯常无意识地流露出以前“当官”的口气,摆出“当官”的行为举止,动不动颐气指使,时不时指手画脚,好像家人是他以前的下属一样。碰到同样退休的邻里,蒋老伯也总是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结果,遭致家人不满,邻居冷淡。
  显然,蒋老伯退休后的行为是不合时宜的,他没有意识到,他所处的生活舞台――社会环境已经改变了,或者,他虽然意识到了,却没有在行为上加以改变,还在扮演着以前的“官”角色。这种个人不合时空条件和情景、氛围,在角色行为上的混乱和错位,心理学上称之为“角色混淆”。
  老年人一退休,离开了原先的“官位”,从前热闹的家门变得冷清了,这种突然而至的客稀茶凉的感受,的确会让人不舒服。这时,不妨换一种思维方式想一想,其实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一位退休的老将军曾说过一番很实在的话:退休了就要真正从原来的位置上降下来,要和普通人一样。过去,人们找你谈话、汇报,是冲着你的职务,不是冲着你这个人。现在,你不在岗位上,如果看问题、办事情还是走以往的“领导路线”,人际关系就会变得紧张,自己心里也会感到不舒畅。只有融入到老百姓的行列,才能享受到普通人的快乐。
  镜头三
  老陈做梦也没有想到,退休后,生活会如此“度日如年”。说起来,老陈以前也没有什么爱好,下班了看看电视而已。退休后,他也曾如此这般地打发过时光,但一整天看下来,只感到头昏眼花,腰酸背痛,连腿都抬不起来。现在,老陈真不知道该如何打发这大段的时间,真是日混三餐,夜度一宿,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老伴让他去打打拳,散散步,但老陈既打不起精神,也提不起兴趣。就这样,退休前好端端的一个人,退休后,身体反而日渐衰弱,脾气也变得古怪起来,不是唉声叹气,就是大发雷霆。
  退休后,老陈失去了工作时的行为准则,又不知如何建立新的行为准则,以适应新的生活状态,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角色失范”。处在“角色失范”的状态,人会觉得很茫然,没有方向感,就好像一条绝堤的河,在漫无方向的流淌中逐渐消逝。老陈就是这样让自己的精力和活力逐渐流失,渐渐地失去了躯体和精神的健康。
  生命是一种交换的过程,有丧失必有获得,关键在于如何看待。退休了,不再工作了,正可以让自己的心身清闲下来,做自己真正爱做的事,学会自满自足。走出家门,在努力培养和发展兴趣爱好中,多结交几个“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老年朋友,就会在交往中重新找回健康和快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5022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