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敷贴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艳萍

  关键词:敷贴疗法;儿科;应用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62-01
  
  敷贴疗法是采用中药研粉或调成糊状贴敷于体表,经皮吸收后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现就敷贴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浅述如下。
  
  1 治疗方法
  
  把所需的中药研粉过筛(100目以上),加透皮剂或溶解剂调成糊状,敷贴于体表(穴位或阿是穴)。
  
  2 用药原则
  
  外敷药物辨证用药是提高小儿敷贴治疗疗效的关键。“内治之理即外治之理”,“内治之法即外治之法”。正确把握疾病的病机,分清寒热虚实,辨证使用外用药,灵活选配穴位,以便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3 临床验案
  
  例1 马某,男,10个月。因“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在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1周后,除发热缓解外,喘息痰鸣不减,故出院寻求中医治疗,症见喘息,喉中痰鸣,纳可,眠差,舌淡苔白,指纹浮青紫,过风关。查体:T:37.2℃,咽无明显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前胸及后背可闻及较多痰鸣音,无湿罗音,余无特殊。辨证为风痰阻肺,痰热未清。嘱停用所有口服药物,予肺炎1号方(由生南星、白芥子、细辛等组成)敷贴膻中穴、肺俞、定喘等穴位及痰鸣音点,交替进行,治疗1天后喘息即明显减轻,睡眠好转,治疗3天痰鸣已基本消失,后神阙穴贴健儿膏收功。
  例2 沈某,男,5岁。梦中时有尿床,精神饮食如常,劳累及气候变冷时尿床加重,舌淡苔白,脉稍沉。诊为肾气虚冷,下元不固。给遗尿散(由菟丝子、五倍子、肉桂、麻黄等组成),选贴关元穴、神阙穴、肾俞穴、涌泉穴交替敷贴,1次见效,1周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4 体会
  
  “头为诸阳之会”,囟门在头顶,位于督脉上;脐即神阙穴,是人体先天之本源,位于任脉上,“任为阴脉之海”;通过刺激阴阳经络上的穴位,使得阴阳交通,气血流畅;涌泉穴位于足底,足底又和内脏器官密切相连,通过对足底的刺激,取到上病下治的作用;阿是穴,是病痛瘀积的集中部位,通过药物的吸收刺激,则使瘀滞消散,通则不痛。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小儿囟门未闭,脐部封而未密,全身皮肤角质层薄,皮下脂肪少,是敷贴疗法治疗小儿疾病的优越之处。结合小儿的这些生理特点,通过贴敷穴位刺激治疗,更能体现外治敷贴法的妙处。而且据现在经络研究报道,穴位处敷贴药物吸收面更广,血药浓度更高。所以,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敷贴药物,既可以起到刺激经络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又可以起到加强药物吸收的作用。中药外治简便易行,无任何痛苦与副作用,乐于被患儿和家长接受,因而中药外用值得在儿科治疗中大力推广。不断总结用药经验,发掘新型外用药,并结合当今一些高科技产品作为辅助手段,进一步提高中药外治的疗效,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需注意的是,由于小儿皮肤薄弱,在使用胶布敷贴时,易出现胶布过敏情况,需使用皮肤保护剂先涂抹,如涂蛋清等。选择外用药时一定要配合透皮剂,即穿透性强的药物,这类药物一般是辛香味浓之品,其次是活血化瘀的药物。另外,在选配穴位时,也要精当,针对性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506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