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墨江县1995~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润江

  [摘要]目的 了解和掌握墨江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趋势,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按照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1995~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年共有9380名活产儿作为监测对象,其中399名新生儿死亡,死亡率为42.54‰,533名婴儿死亡,死亡率为56.82‰,有634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亡率为67.5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死因依次为肺炎、新生儿窒息、意外、早产或低体重、腹泻。结论 通过制定实施针对性的相应措施,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科、儿科质量,推广窒息复苏技术,普及科学育儿知识,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将不断下降。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
  [中图分类号] R1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4-118-03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评价儿童健康的重要指标,也是政府部门进行妇幼卫生工作计划、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为探讨影响儿童死亡率的因素,降低儿童死亡率,提高儿童的生存与健康水平,现将墨江县1995~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来自全县5个乡(镇)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报告对象为监测地区常住户及居住1年以上的流动人口中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
  1.2方法
  按照《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死亡病例均填写死亡报告卡,死因诊断和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进行,按方案要求进行补漏调查,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1]。
  1.3有关指标[2]
  新生儿: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到未满28d的婴儿称新生儿;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到未满7d的婴儿称早期新生儿;从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为婴儿;从出生到满5岁以前为5岁以下儿童。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核对无误后,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死亡率
  1995~2005年共有9380名活产儿作为监测对象,其中399名新生儿死亡,死亡率为42.54‰;533名婴儿死亡,死亡率为56.82‰;634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亡率为67.59‰。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5年与1995年相比,新生儿死亡率下降46.16‰,婴儿死亡率下降57.0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68.37‰;其中2001年后各年龄段死亡率急剧下降,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比2000年下降24.38‰、24.83‰、25.88‰。详见表1。
  2.2死亡年龄构成
  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71.43%~96.36%;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48.28%~90.47%;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5%~91.14%。详见表2。
  2.3死亡原因及顺位
  意外占2.63%~41.53%;肺炎占11.43%~40.91%;新生儿窒息占9.38%~34.21%;腹泻最高的比例达15.63%;早产或低体重最高的比例为20.25%。详见表3。
  2.4儿童死亡前就诊情况
  死亡前接受住院治疗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达43.76%,未就医的比例呈下降趋势,2005年达到46.88%,门诊治疗所占比例无明显规律性。详见表4。
  3讨论
  10年来墨江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01年后,墨江县作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国家级项目县,加强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和抢救危急孕产妇、危急婴幼儿的工作,得到项目资金支持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推广和落实了《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母婴保健法》,为全县妇女和儿童提供更多更广泛的医疗保健服务,妇幼保健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但和全省平均水平相比,死亡率仍偏高。要降低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不仅需要卫生部门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且需要政府的足够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才能促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进一步下降。
  3.1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基础
  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为婴儿死亡,其中绝大多数为新生儿死亡。以降低新生儿、尤其是7d以内新生儿死亡率为突破口,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继续保持较快速度下降的重要基础。但要降低新生儿死亡尤其是7d以内新生儿死亡,必须改善新生儿的生存环境,加强产前检查,提高产科质量,提倡住院分娩,重视新生儿保健。这项工作虽然难度较大,但是只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新生儿死亡率定能进一步降低。
  3.2大力推广窒息复苏技术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核心
  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是新生儿死亡的另一主要原因,其发生主要取决于产科诊疗水平、产妇住院分娩率、推广应用新生儿抢救技术及成功率[3]。所以重点加强孕期与围产期保健工作,改善孕妇的营养、健康条件,加大妇幼保健的宣传力度,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增强群体保健意识,加强产儿科合作,提高住院分娩率,规范助产技术和新生儿复苏技术,就一定能将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儿童死亡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3.3加强肺炎防治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点工程
  监测结果显示,这10年中引起5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肺炎、新生儿窒息、意外、早产、腹泻。肺炎仍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严重威胁着婴幼儿的生命,因此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处理好新生儿的第一口呼吸,防止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加强基层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管理,提高对肺炎的诊断率及抢救质量,开展急性呼吸道感染标准病例管理,通过多方面继续不懈努力,将能降低肺炎引起的死亡率[4]。
  3.4建立健康生活行为是防止病从口入的关键
  腹泻大多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引起。要做好卫生宣教工作,防止病从口入,加强母乳喂养的宣传和贯彻,合理添加婴幼儿辅食,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同时需要积极治疗,防治脱水,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减少因腹泻引起的死亡。
  3.5注意意外死亡的防范是今后保健工作的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意外死亡呈不断上升趋势。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应重视对意外死亡的干预,关键在于采取针对不同死因的综合干预措施;意外窒息是1岁以内婴儿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喂哺方法不当、家长粗心大意等,应作好产后的宣传教育。产后访视时,向家长宣传有关婴儿窒息的防范知识,教会家长正确的喂哺方法、日常护理和发生意外后的紧急处理方法,以减少意外窒息的发生。推广现场救护技术,避免不必要的儿童意外死亡[5]。
  3.6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提条件
  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还必须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医疗保健诊疗水平。针对影响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对基层开展适宜技术和危重症的识别、诊治和转诊技术,提高基层专业人员的医疗保健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全国妇幼监测办公室编. 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M]//中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手册. 北京:中国卫生出版社,2006:13-21.
  [2] 王慕逖. 儿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5.
  [3] 马振侠,陆琴,田春霞. 银川市2000-200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6):777-778.
  [4] 蒋亚冰. 2002-2004年温岭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0(2):274.
  [5] 周凤荣,赵彦,张蓬,等. 2000-2004年山东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1):37-39.
  
  (收稿日期:2009-10-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5103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