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如何发挥老中医在中医药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沙乘风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积累了大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中医,这也是健康水平提高和人事制度合力的结果。如何根据老中医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制度,发挥他们在中医药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就成了应该研究的课题。师承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中医药教育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中医学的特点决定了老中医在两种模式下都能利用其自身优势,在重树专业信心、挖掘前人经验、保护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改革现行人事制度,创新机制为老中医发挥作用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离退休;老中医;师承教育
  
  本文所说的老中医是指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依据现行的人事制度,已经不具备法律意义上正式的工作机会而归为离退休人员进行管理的中医药人才。发挥老中医在中医药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是由中医药学术环境和学术特点决定的,这不是简单的老中医作为离退休人员发挥“余热”的问题,而是如何提高中医药高等
  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
  
  1 两种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都要求老中医发挥作用
  
  1.1 师承教育模式下,老中医的作用
  师承教育是中医药教育的经典模式,即使在学校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亦是极为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式。纵观中医药发展史,传统的中医教育尽管形式多样,但多数体现或表达了师承教育(包括家族相承)的特点,师徒之间的“耳提面命”、“口耳相传”直接培养了下一代的中医力量,近现代以来的很多名医大家无不具有师承或者类似师承教育的经历,即使在学校教育模式确立后,师承教育也并没有受到忽略,只是在两种方式的力量对比中没有成为主流。在此新老模式交替的过程中,尽管培养的方式各异,但效率都很高,不难想象,老中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现在看来是个体化的教育模式,在医德和医术的培养上都具有直接而有效的作用,用现代教育理念中关于教学过程监控的观点看,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实施了有效的监督,无疑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非常有益的。
  1.2 学校教育模式下,老中医的作用
  学校教育模式是在人才培养规模化和集约化的要求下产生的,在中医教育界亦是如此。现代学校教育模式下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是决定教育质量的主要方面,因此,对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和重要作用的认识是一致的。中医学的课程,无论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经验色彩。老中医在基于中医药知识和学术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上与中青年教师相比,更为得心应手,他们的课堂教学或是临床带教,无疑更具有说服力、征服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中医学校教育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下,老中医对于青年中医大学生深化和提升专业兴趣、巩固和夯实专业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3 两种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利与弊
  现在,学校教育是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师承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两者的关系上,仅仅依靠师承教育远远不能满足中医药发展的需要,“师承”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作用已经受到极大的限制,但同时,完全脱离师承教育又不能较好的继承并创新中医临床经验的精华。
  由于中医有“体验之学”的成分,所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老中医,要将其丰富的体验单纯地用课堂灌输的方法传给学生是不可能的,师承形式能够使学生跟在老师后面增强临床体验,较快的将老师积累的体验内化为自己的体验。否则,光靠课堂教学,就会造成中医临床的接触不足,体验不足。并且,中医和西医在诊疗思维和手段上也不同,西医虽然也会有临床思维的不同,但是规范和临床实践的对应性较为明确,但是中医的临床思维有很大的个体性,同一患者,不同经验的中医医生会采取不同的方剂治疗,并且都能够取得疗效,所以中医的教育不能够将思维限定在某个单一的标准上。
  目前高等中医药学校教育的最大的弊端就是过于倾向于课堂教学,完全脱离了传统的师承教育模式,造成了中医上的一些无形的个人经验资源无法得到传承,而这些在中医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仅靠课堂教学,会造成学生对中医的接触不足和体验不足,这一点被越来越多的中医教育界人士提出来。虽然在现阶段有很多的学校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整体来说还没有形成一种既定的制度,甚至只是在课堂教学模式外的一种即兴的和附加的教育模式。在新一轮的教育体系的完善中,将要把师承教育体系固定化、规范化、有效化,成为中医教育的一种固定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有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老中医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2 作为师承教育的重要主体,老中医的作用应该得到重视和发展
  
  2. 1 老中医作为传授主体之一的师承教育将会重新得到重视并获得发展
  虽然在中医药学校教育草创和形成的初期,由于师承教育的规模效应不显,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集约培养人才的要求以及其自身的其他一些缺陷,从而被学校教育取代地位,但这种教育方式一直没有停止发挥作用,特别是随着中医药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个性教育、创新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及继承和发掘名老中医经验的事实要求,师承教育将会以新的组织形式展现出新的魅力。
  师承教育的传授主体当然不只是限定于老中医,但老中医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在高等中医药学校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医药自身的学术和学科特点决定了师承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必将有着广阔的空间,师承教育将呈现出新的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
  师承教育对于学校教育背景下人才的培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于,依托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师生间的个体和单边接触,传与承的关系和效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真;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其临床诊疗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和训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于整理和发掘中医临床经验,丰富中医药学术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学校教育背景下的师承教育将在今后的时间内得到更为广泛的重视和发展。
  2.2 老中医临床水平的示范作用不仅是医学学术资源,亦是文化资源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优秀文化传统,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而且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就是中医学这样一颗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中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璀璨明珠,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却被扣以“不科学”或“伪科学”的帽子,甚至还在延续着自上个世纪初以来的存废之争。
  一方面原因是中医药自身发展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中医知识普及不够。很多中国人并不了解中医,学中医的人浅尝辄止,没有一个平静的心态去学习研究中医,致使中医现代化进程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原因是中医药在唯科学性的评价中丧失自身的独立性。现代医学作为科学本身并无国界,有其科学性、先进性,但它近代迅速在国内传播并不是平等的学术交流的结果,是被作为侵略手段随着政治势力而涌入中国的。它是一把同时具有科学性和侵略性的双刃剑。当“西方文化”和“现代科学”成为评价中医的尺度,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改造中医的工具。中医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和平演变的重要战场。
  面对这样的现实,中医药高等教育首先应该打响中医药文化的保卫战,使学人有信心、医者有能力、患者有希望。而老中医的临床水平可以不同程度的回答和解决以上的问题,老中医们能够现实的解决临床问题和难题,充分说明中医药在现代科技非常发达的今天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与唯科学性的单一评价方法做出有力的抗争,这对维护中医学的尊严、保护中医学人的信心非常重要。老中医的这些学术示范作用不仅是一种学术资源,也是一种文化资源。

  
  3 老中医发挥作用的途径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以重拾信心、振兴中医为目的,多渠道发挥作用 近年来,中医界和社会对中医药学校教育不能培养出真正的中医和名中医一直争论不休,在现代医学发展的影响下,中医业者自卑的心态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产生影响,中医药面临着重拾信心的困境。曾国藩说,“经以明理,史以明事”。要想重拾信心,必须从经典入手,明理以立信,除了安排医经典著作的教学外,更应该挖掘与继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老中医的学术经验是中医学术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药学的发展离不开名老中医,挖掘与继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是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与创新的重要途径。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曾先后组织过多种形式的整理总结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和独到经验的工作,到1990年,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颁发了《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直至现在,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对老中医的经验进行总结的新探索,此外,还有全国范围内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工作室制度等,应该说,保护、抢救、挖掘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工作从未停止过,在此过程中也培养很多的具有流派特色和技术专长的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
  但我们看到,目前这些经验更多的是在总结阶段,整理、推广进而获得广泛继承的力度还显不够,而这通过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途径加以实现的可能性是显然的,并且,高等中医药教育本身特别是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更需要这样的学术力量。
  中医是经验医学,许多感性认识和临床经验需要学人体验和感悟。在传统的师带徒中,这种感性认识很方便地就被直接、有效地传递;在学校教育的背景下,这就需要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中医,带领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使学生能够增强临床体验,较快的将老师积累的体验内化为自己的体验。
  尽管因为其自身的特点,师承教育不可能象学校教育那样大规模的开展,但依托学校教育的强大平台实现师承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有着更多的可能,因为中医药教育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一支规模可观的临床师资队伍。近年来,国家除不断有组织地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发掘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还在中医药院校开展以老中医为主体的本科生导师制教育、后期临床教学的改革和临床试点教育等工作,这是师承教育在学校教育的背景下新的发展形式,也为老中医发挥作用提供了多种渠道。
  3.2 梳理现行的相关政策,为老中医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
  根据目前我国的退休年龄,很多老中医的心身状况决定了其在退休后相当一段时间里可以继续精力充沛的进行包括临床、教学、研究在内的学术工作。并且,中医药学术的特点也决定了老中医在退休后依然有着广阔的学术发展空间。特别是,在一个具体的工作单位中,老中医发挥的学术带头作用也是经常显现和容易实现的。比如,让身体条件允许的老中医充实到教学、科研、临床第一线,开展讲学和讲座活动,担任本科生导师等,特别是坚持门诊临床工作,继续以师承的方式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需要在老中医的退休返聘政策及其工作岗位的设置与安排,老中医专家学术团体的建设及其与学校相关学术组织、学生社团联系制度的确立,有关学术组织中的职务安排和活动体制、经费保障等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修订和制定一些重要的制度,加强他们发挥作用的组织载体和渠道的建设,使老中医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再是散在的、自发的,而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这样,其作用发挥的效益将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盛亦如,吴云波.中医教育思想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2] 佘靖.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启动会上的讲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538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