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门诊输液室儿童意外损伤的预见及护理干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确保小儿在门诊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不发生意外损伤。方法:对易引起小儿意外损伤的因素进行预见,通过改善门诊输液环境的设施设备、护士采取健康宣教及干预措施。结果:2008年01月~2009年04月未发生小儿意外损伤。结论:对日常小儿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安全现象进行预见性分析,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避免和减少小儿意外伤害的发生,确保小儿安全,使家长掌握自护知识,提升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输液室;儿童;意外伤害;预见;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163-01
  
  我院儿童门诊输液室日均接待输液患儿650人次,收治对象小儿的特性为好动、好奇,对各种危险因素的感知能力差,加上家长在孩子生病时对孩子的溺爱心理增强,在输液过程中为了哄骗小儿,听之任之,甚至将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用具当作玩具给小儿玩耍,极易造成意外损伤的发生。
  
  1 门诊输液室易发生的小儿意外损伤
  
  1.1 坠床:小儿好动,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家长看护不到位,小儿从输液床(椅)上坠落造成外伤等;
  
  1.2 烫伤:家长在使用热水时缺乏防范意识,如保暖热水袋温度过高、取用热水后看护小儿不到位导致热水翻倒烫伤;
  
  1.3 刀割伤:在输液过程中将锐利的器具(如水果刀等)当玩具给小儿玩耍,造成刀割伤;
  
  1.4 针刺伤:主要表现为家长在陪护过程中,为了打发时间,将毛衣编织带到输液室操作,由于小儿输液环境中陪护人员较成人多,造成环境拥挤,易造成编织针针刺伤;
  
  1.5 食品误吸:在输液过程中,家长为了使小儿不哭吵,喂食一些食品,如花生、果冻等零食,由于小儿边哭边进食造成将食物吸入咽喉部或气管内;
  
  1.6 药物误服:由于家长对口服药的保管不到位,将药品给小儿玩耍极易造成小儿将药品当做食物食用,产生不良后果;
  
  1.7 电击伤:在输液室由于设施设备需要配置了供电插座,家长会使用插座用于手机充电及电脑使用等,患儿在输液过程中触摸插座易引起触电等意外损伤;
  
  1.8 其他意外损伤:夹伤、玩具破裂造成的损伤等。
  
  2 护理措施
  针对以上预见到的儿童输液过程中容易发生的意外损伤,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在日常工作中落实,确保患儿输液过程的顺利、安全。
  
  2.1 护士对小儿意外伤害防范的必要性认识到位:组织护士培训,护士长将日常工作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要求护士要有爱心及责任意识,出于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对患儿家长的一些不正确的方法进行制止或纠正,做到晓知以理,动之以情,使家长配合护理工作。
  
  2.2 加强健康宣教:将安全输液的相关知识采用展板形式在醒目墙面进行上墙,例如在输液穿刺等候区及输液区域等,使家长在等候时间可以了解一些知识,主要是如何履行好监护责任及保证小儿安全输液的告知;护士在输液个环节有针对性地做好宣教,例如家长随身带有锐利器具(水果刀、口服药)时,护士就叮嘱家长妥善保管好,切记不要让小儿玩耍,加强输液过程的巡回工作,护士随时发现存在引起小儿意外损伤的安全隐患及时予以纠正和制止,如家长在输液室内编织毛衣、给小儿玩耍危险玩具、不正确的喂食小儿食物等。另外我院有计划安排家长学校,开设输液安全知识的课程讲座,普及安全自护知识。
  
  2.3 确保输液环境的硬件设施的安全:输液室内的硬件配套设施要安全,我院儿童输液室采用的输液床为加床挡输液床,可有效预防婴幼儿坠床的发生;配套的电源插座采用带安全防护膜插座,且有触保性能,预防小儿触电意外;
  
  2.4 安全警示及友情提示标牌的设置:在开水间设置红色标牌“看护好小儿,勿触摸,防烫伤”警示语;在各输液区标示“禁止小儿攀爬窗栏”、“为确保您的孩子输液安全,请勿外出输液”等告示牌,使家长在患儿输液期间配合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2.5 设计发放安全输液温馨提示卡:内容涉及输液流程及输液安全自护知识,使家长在患儿输液全过程中对一些自护知识能够了解及掌握,主动配合及理解护理工作,提升门诊输液室服务满意度。
  
  3 讨论
  自2008年01月~2009年04月,在我院门诊收治的295215人次输液患儿中,经门诊问卷调查,接受各种形式输液安全宣教前对上述儿童输液过程中意外损伤发生的知晓只有40%,经过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家长的知晓及配合程度达到98%。结合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种类及导致原因,通过对门诊输液室日常工作中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预见,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我们有效防范了儿童输液过程中的各类意外伤害的发生,确保了患儿输液过程的顺利及安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5908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