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宋人咏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法良

  临寒高洁、清香淡雅的梅花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是历代文人寄情吟咏的对象。其中尤以宋人的咏梅佳作居多。现选出几首篇幅较小,较为易懂而又各具特色的诗词与大家共赏。诗人们根据自身的人生感悟,用不同的审美眼光写出了许多异彩纷呈的篇章。
  北宋早期著名诗人林逋是位隐士,且终身不娶,以种梅养鹤自得其乐,被人们称为“梅妻鹤子”。他笔下的梅花也像隐士一样,恬淡高雅。请看他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我试着将这首诗用白话浅显地表达出来:在百花凋零的季节,唯有梅花开得鲜艳夺目,她一人占尽了小园的风光。她虬枝横斜的风骨倒影在清浅的水塘中,显得特别疏朗有致;她淡淡的幽香在蒙的月光下,随风飘逸,沁人心脾。霜天里飞翔的鸟儿们都为她的娇艳所动,情不自禁地偷偷窥视;如果此时有蝴蝶飞来,也要被她的美貌所倾倒,弄得销魂失魄。如此高洁的梅花,只有高雅的诗人才配亲近她,为她浅吟低唱;用不着那些俗人敲击着檀板来高声喧哗,饮酒凑趣。
  林逋的这首《山园小梅》以隐士特有的审美情趣,用幽美的笔墨,写出了梅花的自然特点。尤其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将梅花的风姿、神韵写得出神入化,成为古典诗词中咏梅极品,对后人影响极大。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不得志,屡受打击,力主抗金,但报国无门,一度思想消沉。他笔下的梅花就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她独自生长在偏僻荒凉的驿馆(古代旅人中途歇息之所,相当于现代的旅店)外面,断桥旁边,无人眷顾,无人欣赏,多么寂寞,更何况又是难耐的黄昏时候,又有风雨相摧,环境是多么冷落、凄凉啊。下片写梅花高洁的品质:任凭百花嫉妒我,我却无心与他们争春斗艳。即便是花瓣落尽,被别人踩成尘土,我依然保持我的清香和高洁品质。
  显然,陆游的这首《卜算子》是在以梅自喻、借梅咏怀。陆游的人生确实与他笔下的梅花相似,虽然不被南宋统治集团重用,倍受排斥、冷落,但忠心报国之志至死不变,是中国历史上受人景仰的爱国大诗人。毛泽东曾对陆游的这首词反其道而用之,写出了光辉词章《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陈亮,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力主抗战,恢复北方国土,反对议和,遭到打击,三次被诬下狱,但他不屈不挠,坚持正义。请看他的一首《咏梅》诗:“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这首咏梅诗高度赞扬了梅花不畏雪压霜欺的高洁品质和报春不争春的高尚情操,也是陈亮人格的象征。
  南宋词人郑域的一首咏梅词《昭君怨》则不落窠臼,另辟蹊径,不写梅花的“疏影”、“暗香”和傲雪凌霜,而写梅花不欺贫、不媚富的高尚品德:“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这首词的上片,先从词人视觉、嗅觉的感受着笔:说是春天还未到来吧,却有鲜花开放;说是漫天大雪吧,却有异香飘来;哦,原来是农家竹林边的寒梅盛开了!斜斜的一枝,多俏啊。下片有感而发,赞美梅花平等待人的品质,无论你是把她栽在冷落的农舍旁边也好,还是把她栽在富贵人家的花园里也好,她都应时开一样的花!
  这首词写得新颖别致,清丽可人,极富创意,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咏梅佳作。
  在宋人的许多咏梅诗词中,我们常常能读到一个“愁”字或一个“恨”字,情绪低沉,画面阴冷,如陆游的“已是黄昏独自愁”,晏几道的“好枝长恨无人寄”,李清照的“闷损阑干愁不倚”等等。然而,词人朱翌的一首《点绛唇》却写得春意盎然,使人耳目一新:“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垭。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春游赏梅图:一翩翩少年,骑在心爱的宝马上驻足观赏梅景。一株盛开的梅花,静静地开放在一座小桥旁边,清泠泠的河水从桥下流过,雪花一样的花瓣随风飘下,被河水带到远方。啊,真像是一幅江南美画图。春色无价,纵使你拿美玉(白璧)、金钱(青钱)也难买到这么美妙的春光呀!少年信马由缰在广阔的原野上尽情游冶,归来时,马蹄上沾满了梅花的清香。真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这是多么美妙的意境!这是多么美妙的图画!
  更值得称道的是,写这首美词时作者年仅18岁。当时的大名士朱敦儒看到后大加赞赏,并将这首词抄写在自己的扇子上,以至被人们误认为是朱敦儒的作品。后经考证,才物归原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6278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