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明代书房:读书养生两相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今人收藏明清家具、文玩清供,面对的是一件件脱离了原有书斋环境的孤品。很容易落人重物质轻精神的窠臼。要想真正体验书斋文玩的魅力,还得回归到书房的环境之中。在“以文为业,砚为田”的传统社会,书房是古代文人怡情翰墨、醉意诗书的精神乐园,尤其是明代文人书房,布局格调独具匠心,充满着闲情雅趣。
  书房是中国古代文人宅第里必不可少的重要空间。与登高远游、泛舟湖上、饮酒狂舞等娱乐活动相比,在自己的静室雅斋里吟诗作画、抚琴待友、烹茶款客、与同好共赏自己多年搜集的历代典籍珍玩实在是充满静谧雅趣的消遣,它可以使人心畅神怡,乐在其中。在这个时侯,文人雅士们会一扫平日奔波与应酬带来的疲劳,精神得到超脱,陶然心醉,正可谓读书养生两相宜。
  
  文人书斋内外清雅
  
  “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中国古代文人无不重视书房的设置,尽管各自经济状况迥异,但皆讲究书房的高雅别致,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
  明代中后期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文人士大夫成为市民阶层的主流。他们崇尚高雅,讲究品味,不仅长于绘事,对书房亦颇为讲究。
  明代人对书房内外的环境要求很高。首先,书斋外的环境要极富有诤情画意,稚气十足,令人洗尽俗肠,“市声不入耳,俗轨不至门。客至共坐,青山当户,流水在左,辄谈世事,便当以大白浮之。”
  对于内环境,高濂在《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里描述道:=“书斋宜明静,不可太敞。明净可爽心神,宏敞则伤目力。窗外四壁,薜萝满墙,中列松桧盆景,或建兰一二,绕砌种以翠芸草令遍,茂则青葱郁然。旁置洗砚池一,更设盆池,近窗处,蓄金鲫五七头,以观天机活泼。”
  明代文人李日华,他理想中的书斋环境是:在溪山纡曲处择书屋,结构只三间,上加层楼,以观云物。四旁修竹百竿,以招清风;南面长松一株,可挂明月。老梅寒蹇,低枝入窗,芳草缛苔,周于砌下。东屋置道、释二家之书,西房置儒家典籍。中横几榻之外,杂置法书名绘。朝夕白饭、鱼羹、名酒、精茗。一健丁守关,拒绝俗客往来。书房家具简而不繁
  书房室内的家具器玩陈设,亦颇能体现文人的精神内涵。明代书房里的陈设极为讲究,有几、桌、椅、屏帷、笔砚文具、琴、书几样,稍为风雅一些的会增加前代法书名帖,及一些古董时玩,这些元素构成了别具特色的明代文人书房。
  先看其座椅,常见的为“官帽椅”,是指椅子上端的横档造型微微起翘而当中略微高出,略似戏曲中的官帽形状而得名。如今故宫“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为明式官帽椅典型风格。因搭脑与扶手出头,故称“四出头官帽椅”,这类座椅多在北方流行,又称“北官帽椅”,通体光素,线条简洁。
  绣墩是我国古代一种常用坐具,因其上面常覆盖一方丝绣之物而得名,可用草、藤、木、漆木、瓷、石等材质制成,大多数时候在与相知甚笃的友人交往的非正式场合中使用。绣墩是一种无靠背坐具,不须依靠,哪里需要就放在哪里,十分方便。明清以来采用紫檀木制成的绣墩,长期以来就被视为极为珍贵的文物。紫檀绣墩的较早形式是器身开光,两端小中间略大,吸收了古代花鼓的特点,在上下两头各做出弦纹一道,雕出象征鼓钉的钉帽,既美观又简单。这类坐具大多体型较小,占地面积不大,宜陈设在小巧精致的房间,腔壁的四周或为素面,或装饰有各种图案。
  书房书籍,应大多为禅宗道学和医药本草等有关养生之道的书策,此外,还应有一些传世法帖。书置于“书格”,即当时书架,亦称“架格”,其基本形式是以立木为四足,取横板将空间分隔成若干层,层板左右或设栏杆,或安券口,有的后面设有背板,有的在中间安设抽屉,其式样多变,不拘一格。横板之上,既可放置书籍,亦可兼放他物点缀,随宜而摆。
  故宫所藏“黄花梨十字栏杆架格”做工精致,造型明快,手法新颖,装饰无多却恰到好处,可谓“多一笔则繁缛,小一笔则寡味”,颇有“素面朝天”的自然美感,是…件明式家具的典范之作。
  养生也体现在家具的选择与做法上,比如这件“黄花梨带滚轴束腰脚踏”,脚踏通体采用黄花梨木制成,踏面长方形,别具匠心的是在踏面之上安有两个滚轴,把脚放在滚轴上面,可以按摩足心的涌泉穴。
  仇英的《临宋人画轴》就展示了一个并不奢华却意境别致的明代文人书房。画面中心一屏一榻,屏是独扇的山水插屏,榻上坐一个文人,脚下是一个脚踏;床右侧置一靠几,既可靠在身后,又可搭放脚足。画面右侧的书案、绣墩显然并非名贵木材制成,但案上书卷琴棋整齐有序。床榻旁站一童子,手持注子向盏中注酒。酒盏边除了果盘之外,又设砚台一方。画面左下角是一个茶炉,纱罩下放着饮茶用的托盏。明代文人书房中通常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琴,因为要携琴访友;一是茶炉,讲究烹茶待客。
  
  画里画外:乾隆也爱明式书房
  
  明代文人书房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清代。清代文人书房布局略微繁琐,但和明代文人书房保持了一种延续性。上文提到仇英的《临宋人画轴》中,屏风的一边挂有一轴人物像,是图中主人公的写真,与主人公形成一高一低、神情如一的“二我”像。清代乾隆帝大约很欣赏其中的文人雅趣,命宫廷画家以乾隆为模特儿绘制了一幅相似的作品,画中文士变成了方巾道袍的帝王。乾隆题词“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这就是《弘历是一是二图轴》(也称《弘历鉴古图》)。
  与仇英作品相比,《弘历是一是二图轴》中的陈设细节有了不小的变化。画中,乾隆帝坐在一个罗汉床上,身后屏风上的《汀洲芦雁图》换作了一幅“四王”风格的山水,靠几换成了如意;纱罩下饮茶用的托盏,变成了玉璧和青铜觚。原图平视的视角也变成了微微的仰视,前朝文士风流逸趣的书房,摇身变作堂皇富丽的宫廷书斋。但是,房中家具摆放的总体格局没有变化,只是画屏对面的小盆景因为视角的关系,湮没在珍稀古董的光芒之中。
  明代文人雅士的书房,突出特点就是以文房清玩为点缀,明式家具陈列其间,烘托出平和、安宁、幽静的气氛,反映出明代文人所追求的是一种与世无争、悠闲安逸的生活状态,即所谓“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书斋平时洁净幽雅,须尘无染。文人雅士在这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闲倚床榻览古籍,挥毫泼墨绘丹青,或约上三五同好,齐聚雅斋,摩挲古鼎,品鉴古画,或抚琴弹奏清曲一首,逍遥自乐,以终天岁,不虚此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686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