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抗菌药滥用的四大“重灾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抗菌药,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杀灭细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一类特殊药物。在我国,抗菌药的使用量大,存在过度应用甚至滥用的现象。据调查,我国医院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的比例在70%以上,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达20%~30%;长江流域六城市2006年使用的抗菌药的金额占所有药品的25%,有些城市高达30%以上,明显高于国际上的用量,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我国抗菌药的滥用主要发生在以下4种情况:
  感冒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使用抗菌药是无效的。但因为患者有发热表现,许多人把抗菌药当作万能的“消炎药”,一有感冒、咳嗽、发热就服用头孢菌素等抗菌药,是抗菌药滥用最为常见的情况。
  腹泻许多腹泻特别是儿童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但许多人往往一遇到腹泻就使用抗菌药,这也是滥用抗菌药的一个常见情况。有时抗菌药不仅不能“治病”,而且可能“致病”,抗菌药不能治疗病毒性腹泻,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腹泻。因为每个人的肠道中均存在许多细菌,有些细菌对人是有益的,如果使用抗菌药就会杀灭敏感的细菌,导致耐药细菌或真菌过度生长,而出现腹泻,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不明原因发热许多人理解为只要是发热肯定有感染,就用上了抗菌药。其实发热原因很多,包括感染性、肿瘤性及结缔组织病等,感染性病原中又包含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及寄生虫,只有细菌性感染者才需要用抗菌药。
  预防用药这个问题主要发生在住院的手术患者,并非所有的手术都需要使用抗菌药预防,但在我国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的比例很高。生活中有时皮肤的一点小损伤,只要局部清创,不要接触水,并不需要服用抗菌药,但很多人不放心,使用抗菌药预防感染。
  如果患者体内无细菌感染,而用了抗菌药,那么不仅起不到作用,而且药物的不良反应还可能给人带来不利影响。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包括:毒性反应如对肝脏、肾脏及耳神经的毒性;过敏反应如出皮疹等;二重感染如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所以做到抗菌药的合理应用,不仅可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也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形成。
  
  根据卫生部等三部委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的使用应遵循如下原则:
  1严格掌握使用指征,只有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做到抗菌药的合理应用确实不容易,抗菌治疗涉及到多个专业:临床感染病学、临床微生物学及临床药理学。首先要根据临床表现及检查,搞清楚患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哪个部位有感染。然后要搞清楚是什么病原引起的感染,这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临床应用的抗菌药有上百种,各有其特性,要尽量利用其特性,避免不良反应。所以抗菌药的使用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不要自行用药。
  总之,不需要用时,不用;需要用时,用“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7876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