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秀丽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高等教育是美容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高职高专医学美容专业的必然产物。美容医学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医学分支学科,它是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在医学中的集中表现形式之一。它的形成与发展,既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医学学科发展的必然[1]。医学美容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具有较大规模,但由于其发展的时间较短,教学体系尚不成熟,许多问题,诸如专业建设、“双师”队伍建设、教材和课程建设等,尚在研究、摸索阶段。2004年,卫生部与教育部将“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列入高职高专的招生目录中[2]。这是顺应美容医学临床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决策。随着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该专业的设置,一部分政策和相应得书籍也随之出台,以往的专业设置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需要我们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2006年,卫生部下达文件,指出高职高专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将不允许报考临床助理医师,使得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再次发生变化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要办好这一专业,使高职高专的出口与社会需求的入口很好地衔接,并非易事。本文就医疗美容技术专业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作一阐述,并提出一些初步的建议。
  
  1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为专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专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就是要使学校能动态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向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专门人才。但教
  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如教育的周期相对较长,学生毕业时所学专业的“冷热度”发生变化。能否做到“适销对路”取决于供求两个变量:即社会对这个专业的人才需求量的变化和各个学校培养这个专业人才的供给量的变化。所以,要使学校的专业具有生命力,就必须很好地把握这两个变量,加强对社会人才需求趋势和各校办学动态的调查,不断积累办学经验,调整专业结构。我校自1999年开办医学美容高等教育以来,不断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2004年,我校对天津市场做了充分的调研,调查结果表明,需要该专业毕业生的医院占调查医院的27.38%,有50%的非医疗机构需要该专业人才。由此又一次调整了专业结构,改变了我校学生就业层次偏低的局面,同时也有为学生在市场上找到了更好的定位,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2制定合理的教学培养目标,加大课改力度,发掘专业设置内涵
  
  教学培养目标是教学的首要问题,教学的动力来源于明确的教学培养目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医疗美容技能,从事临床医学美容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适应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学培养目标,应较大幅度地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与实践课程的比例,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实践操作。本着专业基础课程的“必需”与“够用”的原则,强调技能性、能力性目标的培养。在医疗美容技术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重点在于技能的学习和职业态度的培养;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基本上以实际工作需要为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技术有皮肤美容、物理美容,中医美容,美容化妆、美容美体、美容化妆品学、美容外科术后的护理及美容心理咨询等。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教学中始终紧紧扣住实用性这一特点,突出教学与医疗美容市场的结合。
  
  3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强化技能培训
  
  完善与规范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开展教学的依据,各门实践课程还应有规范化的实践教学大纲和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大纲的内容包括:课程的定位和目标、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学时分配、课程质量标准与成绩考核、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实践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服务于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制定专业技能训练标准,使技能训练有章可循: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和劳动者。熟练的专业技能必须通过技能训练才能获得。构建技能训练规范化体系,有利于指导和规范各类专业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技能训练规范化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技能训练标准的规范化,技能训练过程的规范化,质量检测的规范化,专业师资的规范化,训练场所、实习基地及实验设备的规范化,以及行政运行机制的规范化和社会用人机制的规范化等。制定有效的技能题库、制定严格的技能考核评定标准,在学生实习前和毕业前分别对其进行技能考核,从而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课教学:可以通过技能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特长,使教学更主动,更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进行的开放性、指导的个体性和目标的多样性,并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彻底摆脱“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老框框。
  
  4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考证培训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某一特定职业岗位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职业特征明显。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可直接上岗。可让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参与本专业的美容师职业资格等级考试,在毕业前取得中级或以上水平证书,提高“双证书”的获得率达100%,提高就业竞争力。
  
  5加强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
  
  实验、实训室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因此必须加强建设。由于医学美容是一门更新较快的技能性学科,单纯依靠校内实训室设备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可以通过开放校内实训基地,使校内实训基地具有社会性、服务性等功能,同时可通过建立职业技能考核培训基地,使校内实训基地形成集教学、实训、实习、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于一体的模式,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市场竞争力和新技术的开发能力。
  
  6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工学结合
  
  周济部长在2004年6月教育部等七部委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指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也就是积极推进工学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弊端。为让学生毕业后即可上岗,要求全部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进行顶岗实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到医疗美容机构、国际与国内美容连锁机构、大型美容医院等实习,了解我国医疗美容市场的最新技艺与技能等。
  在市场经济指导下,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参与办学的程度。脱离企业的实际需求,谈专业设置与开发、谈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谈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改革等都是空洞的。工学结合,使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其根本意义在于面向市场。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的最大需求者,既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需求主体,又是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依靠企业发展职业教育,不仅可以为企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工作现场的职业岗位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促进企业发展,而且能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我校通过加强与已建实训基地的联系,定期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训,提高实践技能。为了进一步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联系与合作,建立对口的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依托学校来完成对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并进行岗位技术培训,改善员工的素质结构。学校则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调整课程,了解先进技术的发展动态,进一步细化培养目标,对口培养技术性人才,解决人才供需的矛盾,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7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因此医疗美容专业的实践教学就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医学美容专业的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不可能完成。目前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是各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鉴于此,我校通过外聘教师解决校内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一方面聘请医院的从事医疗美容工作的临床医师,另一方面可以聘请美容市场上高级美容师,通过两个渠道共同加强“双师”团队建设。
  重视校内师资队伍建设、双师素质培养。为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促使校外实训基地的技术人才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另一方面,校外实训基地接受专业教师,实行现场轮训,增强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或者选派教师到有关单位培训、进修,构建更强硬的师资队伍。
  如今,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专业设置规范,内涵丰富,社会适应性较强,基本满足了学生的求学兴趣和要求,形成了人才与市场对路的良好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赢得了学校发展的更大空间。今后,我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将继续紧跟时代步伐,把专业结构调整与时代发展联系得更加紧密,为学校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谋求新的更大的发展而努力!要做优、做强专业,努力搞好科研服务,办出水平,办出效益,培养出更多有高文化素质、精专业技能、宽职业基础,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实用技能型的复合人才来。
  
  [参考文献]
  [1]李祝华,胡葵葵,王朝根.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美容医学,2005,14(1):85-86.
  [2]李祝华.美容医学专科医师分类现状与展望[J].中国美容医学,2004,13(2):219-220.
  
  [收稿日期]2007-06-11[修回日期]2007-07-28
  编辑/何志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7957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