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勤劳益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立道

  几年前,我奉侍老岳母游览了江南几个城市。她是农民,劳苦了一辈子。临到老年又帮儿女们带大了几个孙子和几个重孙,从未出过远门,更不用说游山玩水了。来到江南,适值柳叶新发,桃花怒放,她十分兴奋。我们都想多看看这陌生的景物,所以便日出而出,日落而归。我担心老人家累着了。可每晚回到旅馆。总是我先上床睡了,她还洗这洗那。一次在南京抢上公共汽车,我被挤在人缝里动不了,她一横膀子上去了,吓得“南京大萝卜”目瞪口呆。幸而我给“后浪”推上车门缝里夹着了。否则我们一个不知到哪里下车,一个不知乘下一班车该追到哪个站找她,都不知着急成什么样儿呢!
  数年后我又领小女儿游览北国。她娇生惯养二十几年了,也是头一次出远门。十月的北方秋色多彩多姿。我恨不能让她尽收北国风光,也是日出而出日落而归。临行,她外婆千叮咛万嘱咐要她用心服侍我。可是每晚回到住处,倒是她先躺下来,我不得不给她买晚餐冲开水。在河北的天台山,她临下山的时候竟呕吐起来,差一点没让我背着回来。究其因,我在逆境中磨砺几十年,她可是连镰锄的样儿也没见过。
  鲁迅的小说里有位“九斤”老太婆,老埋怨“一代不如一代”。后人笑话她古板,其实错怪了她,她批评的焉知不是养尊处优?
  我在农场劳动的时候,结识了农场附近一个村子的老人。他叫胡尔顺。已经七十几岁了。每天天不亮就背着拾粪的背斗在农场园地里转悠。我也拾过粪。而且出工早收工迟各方面都比一般人勤快。因为我在逆境,不得不好好表现表现,好争取早点把白帽子换顶红帽子。可是,每当晨光初露时遇上胡尔顺,他背斗里早已经满满的了,而我的背斗还空着。我见他让背斗压弯的腰,甚是同情和怜悯。他自己却十分得意。也如“九斤”老太嘲笑一代不如一代,他说他刚拾好一背斗大粪背回去倒了,叫起了五十岁的儿子;这回拾的是新鲜的猪粪,回去再叫起二十几岁的孙子;等会儿出来,只能拾到马粪了,太阳上了树梢才回去抱重孙呢。
  我在这个农场住了近二十年。二十年里胡尔顺的样儿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他脸上的皱折多了几道。头发落了些,却还是那样黑;腰又弯了几度,麻杆似的腿儿还是那样硬梆挺直。我复职目城的时候,他已经八十多了。鹰隼般的眼睛还是百步之外能认出哪是垃圾哪是猪粪。若是瞅见安卧的野兔,他仍绕着圈儿走近去掷出手中的粪叉,如投枪一般地有力。我已经早就不拾粪了。因为我无论怎样表现都不起效应。我也不早出迟归了。因为那些“革命家”们总不相信有打磨掉“阶级烙印”的磨石。“离离原上草”,冬眠不知晓,不到春风吹来的时候是不会醒的。我浑浑噩噩十几年,一觉醒来。头发白了,顶也败了,已经老得不成样儿了。我告别农场的时候,在通往县城的路上遇见了尔顺老汉,他差一点没认出我来。他还背着那只补了张狗皮的背斗,背斗里只有柴棒没有粪了。他叹惜汽车多了,畜牲少了,拾不上粪了。他问我上哪里去。我告诉他我要回城了。他笑了笑,说也该熬出头了,可惜的是人已经老了。他问我多少岁数了。我说五十了。他叹了口气,说还年轻得很嘛,怎么几年不见老成这个样儿。“也真是的,怎么一代不如一代人!”据说,他已送走了儿子,孙子也病唧唧的。他说,他重孙如今更懒了,种庄稼只靠求爷爷告奶奶买几袋尿素,拉屎往外跑,连猪圈也懒得垫土,日出三竿才下炕,身子骨哪还经得风雨?
  他说得我都不好意思起来。我的苍老,看来不全怪时势的磨难,七八分在于我自暴自弃,丢失了一个“勤”字。
  从胡尔顺,我悟出许多道理来。勤劳,固然可以锻炼筋骨。更能排除烦恼。自古以来,长寿都属于勤劳的人。而且,多属于劳身者。劳心者弗如。汉武帝求寿于西王母,秦始皇求寿于东瀛,仙桃仙丹都无济于事,即使后来那些求实惠的食山珍吃人参的贵族老爷太太们也很少有几个活到七老八十上百岁的。他们太烦心了,忙于治人,忙于整人,劳心劳神。往往未老先衰。我则相反,忙于提防,摧毁了我的青春。
  有言说闲愁万种,人闲了就只有胡思乱想了,想讨巧想算计人,想入非非又兑现不了就愁绪绵绵,无灾也会添病。烦恼源于贪欲,衰败源于烦恼,这条规律无论人生或社会都逃脱不了。我在农场的时候马厩里有两头性情迥异的骡子,一头温顺勘谨,经常被役使,活到三十岁仍然健壮,而另一头顽劣不驯,拴在槽头吃饱了就暴跳狂啸,没能长齐牙口就肠结而死。由此可见,人闲了是非多,畜牲闲了也生烦怨。勤于事业,劳于真诚,事无旁枝,心无杂念,于财物有补,于身心有益,何乐而不为?然而可惜,许多人还认为闲逸是福,抵挡不了利欲的诱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25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