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吉辉 王振威

  摘 要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2例。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32例患者均未发现脊柱不稳现象,骨折均达骨性愈合。结论:钉棒系统内固定能达到满意复位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钉棒系统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一种严重的创伤,大多是由于交通事故、坍塌压伤和高处坠落造成的,患者一般伴有脊髓等神经损伤,若不及时治疗施,很可引起严重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我们收集我院2008年5月~~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2例,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32例均为新鲜骨折,男22例,女10例;年龄24~55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砸伤18例,高处坠伤10例,车祸4例。不全瘫10例,全瘫7例,无明显神经症状15例。32例患者均进行X线、CT和MRI检查。影像学显示3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爆裂楔形变,椎体后缘骨折块进入椎管内,20%~70%侵犯椎管内及压迫硬膜囊。骨折累及椎体二柱以上平均30%。10%~65%椎体前缘高度。
  手术方法:行全身麻醉,患者俯卧位,腹部悬空。取伤椎为中心的后正中切口。术前用C臂X线机透视进行定位。常规显露椎板及上下关节突和骨折椎及相邻上下各一节段棘突,进钉点均采用人字嵴法,进钉角度,一般向中线倾斜5°~15°。具体根据术中透视来进钉方向。对于椎管占位在20%以下,无神经损伤的爆裂性骨折,不采用椎板切除减压。其他患者进行椎板切除减压,解除硬膜囊压迫,椎小关节或横突间植骨融合。
  术后处理:术后2周戴腰背支具下床活动,术后3个月复查放射线片,根据骨折恢复及植骨融合的情况,祛除腰背支具,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结 果
  本组术后随访3个月~2年,平均11个月。32例均未发现脊柱不稳现象,骨折均达骨性愈合。不完全神经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都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深部切口感染,无死亡发生。
  
  讨 论
  手术适应证的选择:①CT检查显示L2平面以上骨折块进入椎管占位>30%者;②椎管内侵犯>30%的,在L2平面以上者,有神经症状或部分虽无神经症状但胸腰段向后凸成角>30%,远期可能出现脊柱变不稳或继发性脊神经损伤者;③胸腰段单个椎体爆裂骨折,Chance骨折或骨折脱位;④损伤后有截瘫或截瘫进行性加重者;⑤在L2以上者,椎体后上角突入,椎管内侵犯>50%的,骨折块游离,旋转及间盘突出者。
  手术禁忌证:①伤后时间>2周;②伴有严重并发症者;③椎弓根骨折或发育不良或缺失[1];④明显骨质疏松。
  手术要点:对于无神经损伤,CT显示椎管占位<20%,后凸角<30%,椎体压缩<50%者,采用切开不减压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其余的选择全椎板,半椎板或开窗式减压。50%以下椎管内侵犯的患者,可以采取过伸复位的方法,可使骨折块复位至30%~50%,同时能减少椎管内侵犯至30%,道德脊髓减压的目的[1]。进钉点选择人字嵴法,减少对横突和椎旁肌肉和神经组织的损伤。于椎小关节间,椎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后放置引流管。
  钉棒系统内固定特点:根据力学原理,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的撑开,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脊柱的活动节段。其优点是:①提供脊柱即可稳定性,减少神经受损的机会;②三柱固定通过纵向撑开作用,恢复椎体的高度,间接复位骨折块;③良好地矫正了后凸畸形,缓解疼痛;④未作较长阶段固定,这样保留了脊柱的运动节段;⑤允许患者早期活动,避免长期卧床[2],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612.
  2 沈宏生,平进忠,邱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10):8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35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