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无锡市滨湖区滨湖街道2005~2009年居民伤害死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方静 顾晋英

  摘 要 目的:了解无锡市滨湖区滨湖街道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水平及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滨湖区滨湖街道2005~2009年居民病伤死因资料统一分类编码,利用X>/sup>2检验、构成比、顺位等指标对伤害死亡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滨湖区滨湖街道居民伤害年均死亡率为48.6/10万,占全死因的8.01%,占该地区全死因第4位;人伤害死亡外部原因前5位依次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淹溺、自杀、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随着年龄增长,伤害死亡率逐渐增大。0~19岁年龄段以淹溺居首,20~39岁及40~59岁年龄段以机动车辆交通事故为主,60岁以上年龄段以意外跌落为主。结论:伤害是滨湖区滨湖街道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针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伤害死亡外部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控制伤害。
  关键词 伤害 死亡原因 死亡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人口资料来自于公安局年报数,年总人口数取年初人口与年末人口的平均数准。死因资料来自于滨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核实的居民死因报告卡,由专人负责审核并确定死因,按ICD-10分类编码,交区疾控质控并录入计算机。
  统计分析方法:疾病和死亡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所有卡片进行统一编码分类,录入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DeathReg200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伤害死亡水平:2005~2009年滨湖区滨湖街道累计总人口为189 290人,其中男93 772人,女95 518人。总报告死亡1149人,死亡率为607.01/10万。其中2005~2009年居民因伤害死亡92人,年均初死亡率为48.6/10万,占全死因的8.01%,位居恶性肿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后,列本地区全死因第4位(恶性肿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年均粗死亡率依次为214.49/10万、209.20/10万、80.30/10万)。其中男性伤害死亡46人,女性伤害死亡46人。男女性别比为1:1,总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伤害死亡外部原因分析:滨湖区滨湖街道2005~2009年居民伤害死亡外部原因按标化死亡率排列顺次前5位依次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淹溺、自杀、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占全部伤害死亡的89.10%,男女性别前3位伤害死亡外部原因基本一致,但顺位有所不同,男性以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死亡居首位,占45.7%,其余依次为意外跌落、淹溺和砸死;女性则以意外跌落死亡居首位,占32.6%,其余依次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淹溺和自杀。由自然环境因素所致的意外事故、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砸死死亡数男性高于女性;而被杀、意外跌落、淹死、意外的机械性窒息女性高于男性。
  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伤害死亡特征:分析提示,随着年龄增长,伤害总体死亡人数逐渐增大,2005~2009年0~19岁全街道死亡11人,20~39岁死亡13人,40~59岁死亡28人,60岁以上人高达40人。其中0~19岁儿童伤害死亡以淹溺为主,占该年龄段伤害死亡的45.45%,主要为学龄儿童。15~44岁青壮年伤害死亡以机动车辆交通事故(38.46%)和自杀(30.77%)为主,其中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死亡率男性是女性4倍(男性4人,女性1人)。而自杀死亡率男女相近。对于45~59岁中年人群,以机动车辆交通事故(71.42%)最高,且以男性占多数,是女性的3倍(男性15人,女性5人)。>60岁老年人以意外跌落(47.50%)居首位,且该年龄段意外跌落死亡占全部意外跌落死亡的86.36%(19/22)。
  
  讨 论
  伤害已成为威胁滨湖街道居民健康和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之一[1],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预防控制伤害,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广泛动员,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探索以社区为基础的伤害预防控制模式,及时发现并解决社区居民中存在的伤害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立明.流行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372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