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8例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常 琳 臧程强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130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首次发病。从发病到接受治疗时间为6~72小时,非昏迷患者,排除脑出血、心房颤动及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40~76岁,平均58.5±2.5岁。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38~77岁,平均57.5±2.2岁。两组年龄、性别、入院到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视病情予以基础及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1次/日,共用14天;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1次/日,共用14天,均不使用其他抗凝血药和溶栓药。各组均根据病情对伴发的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予以综合治疗。
  观察项目: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NDS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检测,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标准:均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在治疗后15天进行评定。①基本痊愈:功能残缺评分减少91%~100%,残缺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残缺评分减少46%~90%,残缺程度1~3级;③进步:功能残缺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残缺评分减少<18%。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r检验。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NDS、Fg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见表2。
  讨 论
  脑梗死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是临床常见病。本病发病急,病情变化迅速,致残率高,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其根本病因是由于脑组织的血液供应障碍而发生坏死,脑梗死患者由于红细胞变形力受损,红细胞间凝聚力增强,促进血液黏度增加,微循环瘀滞,组织有效灌注下降;同时脑梗死发生后,梗死灶周围存在缺血半暗带区。其主要病理生理为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的改变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导致脑血栓形成,脑部血液供血障碍[2]。纤维蛋白原(Fg)增多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其升高不仅可以引起血黏度增高,而且在血小板的黏附聚集过程中起桥梁作用,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
  通过本组观察表明,疏血通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偶见一过性血纤维蛋白原降低、皮肤瘀点,但反应轻微,一般不需特殊处置。总之,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抗凝血、抗血小板凝集、溶栓、扩张血管、改善脑组织供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能较高,应用方便,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刘晓晶.疏血通注射液抗凝溶栓治疗的试验研究.中医药信息,2002,19(3):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454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