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太原市2005年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现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翠青 李怀应 刘华平

  【摘要】 目的 了解太原市中小学生身体发育现状,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 方法 以2005年太原市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监测资料数据,与该市1995年和2000年同性别、同年龄组中小学生进行比较。 结果 2005年太原市7~18岁城乡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和肺活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均为城男高于乡男,城女高于乡女。与往年相比,身高、体重、胸围呈上升趋势,但男、女生肺活量普遍低于往年。 结论 太原市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但体育运动不够,肺活量不足。
  【关键词】身高;体重;肺活量;生长和发育;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9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6)09-0782-03
  儿童青少年是处于旺盛生长发育期的群体,其生长发育、健康和体质与未来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也是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保障。人类的生长发育时间占全部生命过程的1/4~1/3 ,要提高全人类的健康水平,必然要以儿童青少年的良好发育为基础。为探讨太原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为有关部门制订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利用2005年太原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以反映太原市中小学生体质现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自太原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选取太原市2005年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资料,抽取7~18岁城乡男女学生,各组别85~108人,共4990人。其中城市男生1250人,城市女生1250人;乡村男生1235人,乡村女生1255人。根据《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检测细则》确定的指标与检测方法进行,并与太原市1995年及2000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进行比较。所有数据全部导入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身高发育特点 见表1,2。
  太原市城乡7~18岁男女中小学生身高的均值在生长期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均为城市男生高于乡村男生,城市女生高于乡村女生;出现女高于男的年龄农村为10岁,城市为11岁。年增长高峰年龄城市男生为13岁,女生为10岁;乡村男生为12岁,女生为11岁。2005年太原市城乡男女中小学生各年龄组身高均值均高于1995年和2000年,以城市男生增高幅度最大。
  分别将城市、乡村同年龄组男女生资料进行比较,城市男、女身高均值除9~12岁年龄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其余年龄段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乡村男女身高均值除10,12岁年龄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其余年龄段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2.2体重发育特点太原市城乡7~18岁男女中小学生体重均值在生长期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均为城市高于农村,男生高于女生。出现女高于男的年龄,城市和农村均为11岁。年增长高峰年龄城乡男生均为12岁,女生均为11岁。2005年太原市城乡男女中学生各年龄组体重均值均高于1995年和2000年,以城市男生增高幅度较大。
  分别将城市、乡村同年龄组男女生资料进行比较,城市男女体重均值除9~12岁年龄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其余年龄段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乡村男女体重均值除9,11,12岁年龄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其余年龄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2.3胸围发育特点太原市城乡7~18岁男女中小学生胸围均值在生长期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均为城市高于农村,绝大部分年龄组男生高于女生。女高于男的年龄仅出现在农村11岁、12岁和14岁3个年龄组。年增长高峰年龄城乡男生均为12岁,女生均为11岁。2005年太原市城乡男女中小学生各年龄组胸围均值均高于1995年和2000年,以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增高幅度较大。
  分别将城市、乡村同年龄组男女生资料进行比较,城市男女生胸围均值除11,13岁年龄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其余年龄段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乡村男女生胸围均值除11~15岁年龄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其余年龄段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2.4肺活量发育特点太原市城乡7~18岁男女中小学生肺活量均值在生长期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均为城市高于农村,男生高于女生。年增长高峰年龄城市男生为16岁,女生为13岁;乡村男生为16岁,女生为11岁。2005年太原市中小学生的肺活量均值普遍明显低于1995年,而一部分年龄组高于2000年,另一部分年龄组则低于2000年。
  分别将城市、乡村同年龄组男女生资料进行比较,城市男女生肺活量均值各年龄段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乡村男女生肺活量均值除8岁年龄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年龄段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3讨论
  
  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儿童体格发育的平均水平是社会发展和卫生保健综合水平的反映。太原市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指标均值7~18岁各年龄组仍保持增长的势头,其发育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这与该市地理、地貌类型复杂,人文地理特点突出有关;既是省会城市,又包括有国家级贫困县,使城乡社会及经济状况存在较大差异,致使中小学生特别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受后天营养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从而出现较大差异。因而,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生活水平是改善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关键。
  肺活量代表着肺容量和呼吸肌的力量及呼吸器官的发育状况,能反映机体的锻炼程度和功能状况。但2005年太原市中小学生各年龄段肺活量的平均值普遍明显低于1995年,而一部分年龄组高于2000年,另一部分年龄组则低于2000年。特别是乡村男女生普遍较往年为低的状态,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为:一是学生学习负担太重,缺乏适当的身体活动或体育锻炼,尤其是体育教学中缺乏发展心肺功能的手段和方法;二是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差,怕苦怕累,致使参加体育课和体育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有些学校在教学中怕出伤害事故,一味强调学生的个人兴趣,致使锻炼价值较高的项目自然被取消;四是部分学校因追求升学率,挤占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锻炼时间、锻炼强度不足而造成肺活量降低的因素。今后还需继续加强学校卫生保健和体育教学工作,消除薄弱环节,进行自我保健,提高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改善体育运动场所的各种条件,增加学生的每日户外形体活动时间和锻炼价值大的运动项目,增强学生体质;抓好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使其从被动保健转变为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21世纪我国教育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因学校卫生工作是围绕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培养,故应加大投入,有专款用于加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稳定学校卫生专业队伍,形成全社会关心中小学生保健工作的环境,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645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