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诱人的腊八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国人吃粥,历史悠久。时不论古今,人不分贵贱,地不分南北,年不分老幼,人人无不喝粥。据《汲冢周书》载:“黄帝始烹谷为粥”,而且“以粥为食。自天子达于庶人”。
  我国古代有各种各样的粥。有的为药用,有的为度饥荒,还有的为应时节。时节粥又有两种:一为“口数粥”,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五日夜用赤豆煮成,一家大小均得分食,故叫口数粥;二为“腊八粥”。是在农历腊月初八日,以江米、蔬菜、瓜果煮成,因为是在腊月初八,故有此名。
  “腊八粥”是中外合璧的珍品。它在我国古代文献,尤其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时有出现,很受人们的欢迎。古代还有两则喝腊八粥养生的趣话。耐人寻味。
  《红楼梦》中形体娇弱的林黛玉,人参、燕窝、桂圆经常吃,病情并不见好转。贾宝玉劝她多吃一些红枣粥,说“食之有益”。黛玉依此而行,经常食红枣粥,过年时就吃腊八粥,后来果然面色红润,觉得比吃人参燕窝都强。《红楼梦》中还有一则这方面的记述,贾府大年三十晚上守岁时,贾母说她饿了,凤姐便说还有鸭子羹,贾母说要吃点清淡的。凤姐说有红枣莲子腊八粥,贾母笑着点了点头。
  曹庭栋很赞赏《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见解。他在《养生随笔》中述称。腊八粥中的红枣和莲子为佳饵,乃大补之物,养脾、平胃、祛火、补脏、养颜,可见贾母养生有道。
  腊八节,始于佛门,同时又是佛教节日,称之为“佛成道节”,亦称“成道会”。吃腊八粥的食俗是由佛门传到民间的。
  相传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本是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儿子,叫乔达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间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他深切同情劳苦大众的苦难生活,在他29岁那年,舍弃王室的豪华生活,出家修炼了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的一天,由于他修苦行劳累过度,加之又饥又渴,终于支持不住,昏倒在地。此时,恰巧有位牧羊姑娘经过,急忙将自己随身带着的杂粮和瓜果,掏碗泉水熬成稀粥,喂给他喝。
  释迦牟尼喝过此碗粥后,顿时苏醒过来,感到精神振奋,元气大复,连连叩谢牧羊姑娘救命之恩,又在附近的尼连禅河里洗个澡,继续赶路,在佛陀伽耶的一株菩提树下盘腿打坐,终于在农历腊月初八那天得道成佛。因为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便尊他是释迦牟尼,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
  此后,每逢腊月初八,各佛寺都仿照牧羊姑娘的做法,取谷米、果实为粥,供奉在释迦牟尼佛像前,以示纪念,祭祀完毕后,即作为僧侣们的早餐。
  自从佛教传人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献佛的活动也随之日益盛行起来。每到腊月初八那天,各寺院都要煮粥献佛。诵经祷拜,久而久之,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随着佛教的流传,吃腊八粥也就逐渐流人民间,成为一种食俗。到了南宋,腊八粥除了供佛外,它又是民间一种盛行的食品,还作为相互馈赠的礼物。大诗人陆游的诗曰:“今朝佛粥相馈赠,更觉江南节物新”,就是一个佐证。
  元朝孙国敕在《燕京游览志》中曾说:“十二月八日,宫中赐百官粥,以米果瓜蔬成之”,连不信佛的人也纷纷仿制,并作为节日礼物互相馈赠,以求祛病消灾。
  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这天,在宫内万福阁等处,支起大铁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僧人诵经,然后便将粥分赠给文武大臣,品赏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也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宫以大锅熬粥,分赐众臣品尝,后赠民众食之。”
  清代道光年间,有位诗人在扬州一寺庙赏过腊八粥后,写了一首《扬州好》的词句:“扬州好,扬州好,腊八粥最佳,托钵僧尼群募化,调料细作善安排,枣栗称清斋。”
  关于腊月初八日食腊八粥,在我国民间还有许多土生土长的故事。读之使人趣味横生。
  西晋时代。江南某地有一对好吃懒做的小夫妻俩,终日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不到几年功夫,就把老人生前节省下来的粮食吃光了。有一年,到了腊月初八,家里断炊了,小俩口饥饿难忍,搜遍了米缸、面袋和缸缸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一些可食的杂物倒在一起,过洗人锅,煮了一大碗稀糊糊的粥,分而食之,但最终还是因饥饿而死。后来,老人们为了劝戒下辈勤俭持家,节衣缩食,要在饱暖时莫忘饥寒日,在每年腊月初八这天,都要煮腊八粥吃,教育子孙后代不能忘本。
  在河南,腊八粥又叫“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令食俗。据说当年岳家军在朱仙镇节节胜利,却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京。在回师路上,将士们又冷又饿,沿途的河南百姓心痛自己的子弟兵,便纷纷把各家各户送来的饭菜倒入大锅里,煮熟后分给将士们充饥御寒,这一天,恰好是腊月初八。后来岳飞被奸臣秦桧谋害于风波亭。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以后河南百姓每逢腊月初八那天,家家都吃“大家饭”。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地的腊八粥的做法和口味有所不同,历经演变,各具地方特色。
  南宋周密撰《武林旧事》载称:“北京人用胡桃、松子、红枣、赤豆、栗子等熬粥,称之为腊八粥。”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也说:“京城人煮腊八粥,用江米、小米、菱角米、薏仁米、瓜子仁、松子仁、栗子、大枣、葡萄干等熬制而成,其味极佳,非常可口,颇具京城特色。”
  天津人煮腊八粥,与北京人基本相似。讲究一些的人家,还要加莲子、百合、绿豆、桂花、桂圆干、白果等,还有加入赤豆或黑米的,色、香、味俱佳。这种腊八粥有良好的食疗作用,具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的腊八粥,另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加入豇豆、绿豆、粘黄米、江米等煮之。在晋东南地区,腊八粥是用小豆、红豆、红薯、花生、柿饼、龙眼肉等熬煮成,又叫甜饭,夜晚供祭佛像后全家食之。
  陕北高原腊八这天,腊八粥除用江米、小米、绿豆、红豆之外,还要加入各种干果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煮好,依各人的口味,有甜有咸,可以自选酌定。倘若午间吃,还要在粥里煮上一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的树上,据说可以祛邪避灾,来年生活会过得幸福美满。
  陕南人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杂味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赤豆、红枣煮成,后者除用上述五种原料外,还要加上豆腐、萝卜和柿饼。腊八这天,人们将腊八粥先供奉佛像和祖先,然后再全家食用。
  甘肃人传统性的煮腊八粥,是用五谷、蔬菜、瓜果等煮熟后,除供家里人吃以外,还要馈赠给左邻右舍。在兰州和白银地区,煮腊八粥更为讲究、用大米、绿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于、杏子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供奉门神、灶神、财神、土地神等,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一部分给牛、羊、狗、猪、鸡等牲畜食用,最后全家围桌而食。
  江苏地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和其他地区一样,只是要在粥里加些青菜、青油和食盐,便是咸的。苏州人煮腊八粥时,还要加入茨菇、荸荠、核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味道可口,乃食疗佳品。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的做法五花八门,有甜咸麻辣之味。而在农村则吃咸昧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白萝卜、胡萝卜等熬成的。
  安徽吃腊八粥的食俗,早已遍及城乡,传统的吃腊八粥做法很讲究,用糯米、红豆、菱角、红枣、花生、绿豆、栗子、葡萄干等煮成,称为“八宝粥”。腊八节这天,老人将煮好的腊八粥盛给孩子们吃时,总得说:“腊八节吃八宝粥。平安又幸福。”
  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有位诗人曾写一诗日:“腊月八日粥,传自来佛国,八宝味调和。五味香掺人……”
  腊八节与腊八粥,声名与共,密切相关,而此粥又恰恰喝在腊八,算是喝出了历史,喝出了文化,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国人对它如此钟爱。也有其一定的科学道理。从冬令食腊八粥的保健角度来看,由于粥内加入了许多营养丰富的果料和蔬菜,加强了粮食与果料的互补作用,提高了蛋白质、脂肪和各种维生素的效用。
  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在《粥谱》一文中,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非常清楚:“粥乃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常食粥能增人寿,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利尿、消渴、明目、安神、养颜之功。”
  寒冬腊月正是严寒之际。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此时如能喝上一碗营养丰富、风味各异、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无疑将对人体是大有补益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785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