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看书还是看医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2002年,号称“排毒教父”的台湾人林光常出版了《无毒一身轻》系列丛书,书中大谈各种另类养生怪论,如要生吃植物的根茎、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每天吃红薯可以治疗癌症等,一时雄踞畅销书排行榜榜首。林光常关于养生的各种怪论和对自身学历地吹嘘引起了多方质疑,各种批驳和指责不断。在媒体和警方的调查下真相被层层剥出,不过是一个大骗子对民众的“大忽悠”罢了。
  林光常事件的结果是这场闹剧的男主角锒铛入狱,一个“大忽悠”落幕了,但养生书在市场上依旧风生水起。中国人自古就热爱追求长命百岁的养生之法,林林总总的养生书总是不缺市场的。或大谈食疗之法,或细说经络之妙,个个摆出一副专家的姿态教你如何如何。但是,它们真的就能和专业医生画上等号了吗?是医学权威,还是滥竽充数?是看书,还是看医生?这个问题,我们要弄清楚。
  
  怪理象:养生书也“打架”
  
  琳琅满目的养生书不止种类多、理念多,养生观点也是五花八门,有不少甚至相互矛盾。甚至专门出版一本书来“打架”,拉起不小的架势。且不论孰是孰非,这仗势就够让普通读者摸不着头脑的,还需看官认真研究、理性评判。
  
  “摆擂台”的养生书《曲黎敏:从头到脚说健康》VS《从头到脚有毛病:曲黎敏养生书的135个错误》
  一方“从头到脚说健康”。另一方就“从头到脚有毛病”。从书名就明显地闻到了浓烈的“火药味”,《有毛病》一书的作者在简介中就开始质疑《说健康》一书的作者身份,他认为“专业的书必须由专业的人来写”,质疑其只是“研究中医哲学与文化”的“爱好者”。开篇目录更是章章和前者对着来,也是从头到脚,从身体到情志,样样不落。
  《说健康》里提到遗传是这么说的:所谓遗传病是因为和父母的生活方式太像了,所以造成身心状态也相近,才会得一样的病。不要轻易谈遗传问题,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犯了“不孝”的大忌。《有毛病》则摆出了教科书的说法:遗传是生命有机体在生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亲代与子代问的相似现象,遗传病是人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所引起的一类疾病。
  《说健康》提出年轻人吃新粮,而老人不可以吃新粮,在饮食上应以旧粮为主,否则容易引发宿疾。《有毛病》从医理上给了六条理由。说明老人不能吃新粮的说法不能成立,认为这种说法无法被当代主流中医学界认同,更不会当做“养生的一个很重要原则”。
  
  《洪昭光:洪昭光健康养生精华集》VS《洪昭光“健康圣经”大颠覆》
  洪昭光是卫生部心血管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和健康教育专家,从出版《登上健康快车》开始写了一系列的养生书,也办过多场健康讲座,养生观念风靡全国,这本精华集是他多年出版的健康科普教育书的合集;后者的作者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他在自己的书中除了开宗明义地挑战“洪氏养生理念”中他所认为的大量养生谬误,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养生理念。
  从书名中把前者喻为“健康圣经”就看出作者已经拉开架子了,内容更是逐条对前者加以质疑和批驳:前者费举国饮奶是“第一功臣”,大讲牛奶的益处,后者则认为试图把饮牛奶推成一场运动是“损害一个民族”;前者教读者“怎样活到100岁”,告诉大家“活到120不是梦”,后者则认为前者的观点忽视了影响人寿命的多种因素,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前者提出“起床三个半分钟”、“运动三个半小时”的健康箴言,倡导人们醒来后在床上运动一会,早晨运动半小时,中午睡半小时,晚上慢走半小时,说是这样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好处;后者则认为这些既欠缺科学依据,也不能解决问题……
  
  层出不穷的矛盾观点
  如果说明着“打架”的养生书“火气”太旺,给读者的是直观的冲击,那么那些隐藏在各种养生书中层出不穷的矛盾观点则是让读者暗自擦汗,就像我们可能会碰到的遭遇:早上刚看电视节目说含氟的牙膏用了不好,中午就看到报纸上推荐含氟牙膏。
  某书告诉大家海鲜和水果不能同吃,另一本书却介绍海鲜水果沙拉养颜大法;某书提出冷水刺激脸部血管,有助于分泌皮脂,因此洗脸最好用冷水,另一本书却说温水有利于扩张、清洁毛孔,因此洗脸要用温水;某书写着“每天一杯牛奶有利于身体健康”,另一位专家却告诉大家喝多了牛奶会骨质疏松,还会得癌症;某位教授在书里写着喝红酒有益身体健康,另一位教授在书里却建议大家要少喝红酒,最好不喝:某书宣称舌苔遮盖了舌头上的味蕾,不卫生还会产生口臭,应该经常刮舌苔,另一本书却说经常刮舌苔会使味蕾萎缩,不宜刮;某书说菠菜富含铁质,孕妇多吃有利于胎儿发育和母体健康,另一本书却说菠菜含大量草酸,多吃对肚子里的宝宝发育不好……
  
  尽信书的极端后果
  
  “排毒”排到癌扩散
  44岁的台湾人吕育娴是一位乳癌患者。丈夫因癌症去世了。1994年1月她被确诊为乳腺癌后,非常害怕,立刻选择动手术割除了癌细胞,然后四处寻找无需化疗的治癌方法。治病心切的她,在《无毒一身轻》一书中,看到作者林光常大力推荐“排毒餐”,并解释说“癌症是毒素长期累积的结果,只要吃了他的排毒餐就能长寿”,书中的每个章节还附有各种疾病的患者吃“排毒餐”后治好病的案例。怀着治愈癌症的无限希望,她决定不听从医师的治疗意见,放弃化疗,三餐都食用林光常推荐的排毒餐――“一份红薯、两份蔬菜、一份水果、糙米、汤及每天喝三四公斤水”。她还花20多万元台币(折合人民币4.36万元)购买了林光常代言和参与投资生产的“植物综合酶”,并现身说法,拍摄见证广告,在10多个电视频道上推广排毒疗法。不料,两年之后(2006年),吕育娴在医院检查时。被告知癌细胞已复发,并且扩散到了淋巴。一怒之下,吕育娴将林光常告上法院。敷蒜敷到脚丫肿
  不知道是菜肴太丰富,还是休息不够,Ada接连几日应酬客户之后,口舌生疮,当晚就痛苦地眼泪直掉。她觉得这么晚去医院又太折腾,想起朋友前天带来的一本养生保健书,决定去翻书里找找“方子”。没想到,还真有偏方!Ada高兴之余,连忙如法炮制。她将捣碎的大蒜敷在了脚底下,还用保鲜膜将整只脚包了个严严实实,然后放心的睡觉去了。
  第二天醒来,Ada拆下保鲜膜一看,脚已经肿的不成样子了,脚底还有不少水泡,疼得根本无法站起来了,那些捣碎的蒜泥也都变成了青灰色。家人连忙将她送进医院,最后经医生诊断为二级烫伤。“开胃”开到胃出血
  小艺是家餐饮连锁店的店长,正常的吃饭时间点,往往是她最忙的时候,于是就顾不上吃饭了。常年的饮食不规律,使她的胃总是毛病不断。胃这么一折腾,吃饭也没什么胃口,消化也不好。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刘太医谈养生》里看到了“开胃汤”的说法。“刘太医”根据“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原理,认为用“开胃汤”、“养正散”及酵素可以保持旺盛的消化功能。
  “小艺看了这些,深信不疑。因为书里对胃不好的原因分析地头头是道。按照书里的观点,“亚健康的原因=主观

原因+客观原因+诱发条件”,其中胃不好是这样分析的,主观原因是胃气下降和营养不良;客观原因是阴精亏虚;诱发条件是生活失检。而养生之道倡导“三分治,七分养”,所以“刘太医”认为,应该用含有沙参、草名决的“开胃汤”和“保元汤”来“养”,用“养正散”来治。
  小艺认真抄下了书里给出的“开胃汤”的方子:生北山楂100克,广木香50克,沙参50克,草决明20克。每日一剂,水煎频饮。她托懂一些中医药理知识的父亲去药店配这些药。小艺父亲一看药方,知道山楂性酸,就再三嘱咐女儿先按一半剂量来服用。没想到,即便是这样小心,还是出了事。小艺服了3副药后,开始有了出虚汗、身体发软无力,排便稀并且发黑的不良反应。最后到医院一检查,是胃出血。
  
  养生书读者调查报告
  
  现在健康养生书市场异常火爆,一般家庭都会买个一两本,没事翻翻增长健康知识。但是,养生书质量良莠不齐。一些书中的满纸奇谈怪论,语不惊人死不休,养生书互相打架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看书还是看医生?本刊随机进行了100人的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问卷内容和调查结果:
  1 您现在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
  □很重视 □较重视 □一般 □不重视
  很重视34% 较重视56%
  一般9% 不重视1%
  让人欣慰的是,绝大多数受调查者都比较重视自己的健康。一位受调查者看到问卷时说,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问题,谁会不重视自己的健康啊。听到这样的话,我们很高兴。不过,还是多嘴提醒大家,工作是做不完的,不要为了工作、为了一些所谓的应酬而透支了您的健康。因为健康是您做任何事情的基础。
  2 如果您开始注意养生保健,您会更倾向于选择看书还是看医生?
  □看书
  看医生
  看书66% 看医生34%
  在养生保健问题上,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买一些养生书,学习一下,照着做。只有少数人选择咨询医生。其实,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没有病是不愿意去医院看医生的。少数事事求专业的人除外。
  3 如果选择买养生书,您以什么标准选择?
  □排行榜 □图书广告 □作者权威性
  □自己翻翻判断 □口碑
  排行榜25% 图书广告6% 作者权威性44%
  自己翻翻判断25% 口碑6%
  作者的权威性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人们选择养生书的主要标准。不过,仍然有25%的人迷信排行榜,25%的人选择自己判断。其实,排行榜很多是媒体炒作,在选择养生书时,我们要考虑作者的权威性,出版社的信誉,综合自己的判断、大家的口碑。认真选择。
  4 如果买了养生书后,会照着做吗?
  □完全照做 □有所判断的照做 □不照做
  完全照做1%
  有所判断的照做98%
  不照做1%
  这个结果让我们觉得多数人都还是非常理性的,不盲目的尽信养生书。选择不照做的那位跟我们解释,当时只是看到书很火就买了,回去发现书中的内容都很荒谬,就扔到一边了。
  5 如果您曾经照书中的说法做过,效果如何?
  □很好 □较好 □一般 □不好 □没买过养生书
  很好1% 较好39% 一般29%
  不好1% 没买过养生书30%
  从上面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看书总比不看好,锻炼总比不锻炼好。虽然网上关于养生书害死人的传闻很多,但是大多数的书都还是有益的,就算不能治病,多多锻炼,强身还是可以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完全不买书的群体也比较庞大。
  6 如果您生病了,但不是很严重,您会倾向于选择看书还是看医生?
  □看书 □看医生
  看书47% 看医生53%
  7 第6题中如果您选择买书的原因是?
  选择看书的人认为,像感冒、发烧这类小毛病,没有必要去看医生那么麻烦,医药费又贵。不是很严重的话,自己对着书看看,买点药吃了会好。而且,书中关于病有很详细的解释,什么原因引起的,平时要注意什么等知识都很系统。去医院医生什么不说,看看你就给你开药,就让你去交钱打针挂瓶,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不明白。医生那么忙,也不好老问,平时也不晓得该怎么避免、怎么护理。
  8 第6题中您选择看医生不选择看书的原因是?
  选择看医生的人认为,书上的不一定正确,而且每个人情况不同,医生可以根据他的临床经验来诊断。看医生更加的快捷、保险、专业、直接、权威,不用你自己看书在那里想来想去,猜来猜去,也不用担心自己诊断错误。
  9 如果突然生了比较严重的病,您会更倾向于选择看书还是看医生?
  □看书 □看医生
  看书0% 看医生100%
  得了比较严重的病,所有的人都一致选择了看医生,这说明大家都是比较理性的。像陈晓旭那样,生病后在家修行,看佛经,一意孤行,绝不接受治疗的人毕竟还是极少数。
  10 如果没有金钱、便捷性等客观条件限制,您会更倾向于选择看书还是看医生?
  □看书 □看医生
  看书28% 看医生72%
  大多数人还是更加信赖医生。内心还是认为看医生比较权威、踏实、省事。当然,也还是有一部分人即使在可以看医生的情况下,选择自己看书了解。
  11 对于现在火爆的养生书市场,你怎么看待?你认为像刘太医,洪昭光的养生书《刘太医谈养生》、《登上健康快车》可以信赖吗?
  养生书火爆说明了大家开始注意健康,关注自己的生活,希望通过阅读增加自己的健康知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受调查者也认为部分很火爆的养生书大都是媒体炒作,不可全信,甚至有一部分人对此十分反感,拒绝看诸如刘太医之流的书。受调查者中,40岁以上对此类书籍的信赖度明显高于40岁以下者。外企职员、律师、教师、编辑、记者等对此类火爆养生书的不屑度较高,宁愿买一般常识性的健康类书籍。
  
  养生书为什么这么火?
  
  百姓:长生yes,生病no
  中国根深蒂固的道教文化是养生书畅销的深层次原因。道教文化中的“长生”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不老”、“不生病”是国人从古至今不变的选择。自秦始皇求长生不死药起,每个朝代都有人前仆后继地去寻找能够延长寿命的丹药或“武功”、房中术、吐纳术、炼丹术等,层出不穷。这种现象放在现代,只是换了一个包装,以科学的名义和手段追求同样的目的――长寿、无病。然而,现代医学无法提供包治百病的神药。而传统文化却是追求全能的,市场上以中医养生文化为主的养生健康书便正应了这样的需求:有一些科学的结论,但又带着传统的养生文化的神秘。读者:“我们生不起病!”
  前几年的一些相关调查报告都无一例外地有这么一个指向:看病难成为百姓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少生病、不生病,保持健康的身体,不只省事、省心,还省银子,再加上现代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让许多病越来越年轻化,健康成为热点也就理所当然了。我们的调查报告也证实了这个趋向。受调查的人当中90%都重视自己的健康。
  
  关乎观念养成

  在过去,“养生”似乎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才关心的事,但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是高学历的年轻人开始意识到养生应该防患于未然。这些年兴起的养生书以轻松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抓住了年轻读者的心,俨然成了他们的“家庭医生”。
  
  书:就是包装的问题
  被抓起来的林光常不仅是“排毒教父”,还是“美国环球大学博士”、“台湾潜能开发协会副会长”。受人质疑的刘XX也有“刘太医”的名头,还号称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副厅级专家”。而后越来越多的作者不是某某的传人,就是什么养生大师、XX教母,“全球XX”、“全国XX”,谁也没听过的XX研究院、XX协会,起得煞有介事。
  在我们做的读者调查中,“作者的权威性”是他们选择养生书的最重要的标准,而这类书上作者如此玄乎的名号当然让一些不明真相的脑热读者“肃然起劲”,很是吃这一套。
  但真相呢?已经有人帮我们给这些“大师”、“传人”们“扒了皮”,所谓的“博士”是用钱买来的。有的还是虚构的;所谓的“大师”也都是自封的;所谓的“研究院”更是忽悠读者。
  作者的权威性确实是让一本书变得更可信的很重要的原因,而推“权威”更是出版者的重要职责,不要都把“辨别权威”的任务丢给读者。
  
  如何选择养生书
  
  说了这么多养生书的问题,难道就没有一本养生书是可取的吗?当然不是,尽管近几年养生书市场一片混乱,但是有好书,也有鱼目混珠。要挑到一本真正的健康养生书,我们建议遵循以下要则。
  
  要则一看作者资质
  在我们对读者的调查中,作者是人们选择养生书的主要参考标准。养生书对作者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有着很高的要求,而越权威的作者会越谨慎。如果一个作者只是凭着个人经验和感受向读者提供建议,那么这本养生书是不严谨、不科学的。一部真正的养生书,需要有大量真实的数据和案例作支撑,而不是用一些模糊、夸张的字眼去“威胁”、“吓唬”读者。
  看到一本养生书的作者有着这样那样的头衔时,不要盲目相信而头脑发热地去购买,可以先看看作者简介和书籍的前言部分,然后根据已有的条件先作一番简单调查,看作者的专业背景,不要上了“伪书”“伪作者”的当。
  
  要则二选择权威出版社
  虽说国内的出版社都是正规出版社,但是一般专业的医学类出版社会有更专业的医学编辑,内容更有保障。需要承认,有些“文化工作室”为了追求畅销,找一个所谓“专家”只花一个星期就很快编出一本书,在几个月之内就策划出版了一本养生书。不仅没有医学编辑把关,连正规的“三审”程序都迅速跳过直接投入市场。
  像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院校的出版社等专业医学出版社通常会本着对读者负责的原则,更考虑到自身的专业声誉,对选题、书稿严格把关。它们更值得读者信赖。
  
  要则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判断各类花样翻新的养生书并没有固定的标准,上述两个要则是最基本的原则,另外就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
  现在的养生书细化程度都很高,针对不同性别、年龄段的人群有不同的图书。在选择购买之前,在以上两个要则的基础上,还要看好书名、目录、前言,并简单浏览一下内容,通过这些来判断是否是自己想知道、自己需要的东西。
  专家还建议普通百姓平时多涉猎一些专业医学报纸、杂志以及相关电视节目,获得更多的健康常识。以这些常识为基础,那么在选购养生书时就能对内容的可靠程度有个大致的科学判断。
  
  专家建议:看书也要看医生
  
  各类品种繁多的养生书的出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和满足了百姓对健康知识的要求,但良莠不齐的作者和内容怎能让人放心地去完全相信呢?粗制滥造的养生书有的拼凑资料,有的医疗和保健混淆不清,有的观点完全是对读者的误导。如果读者偏听偏信,很有可能会出现像前文所提到的读者那样严重的后果。
  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放在养生书上最适合不过。我们建议读者即使在面对科学正确的养生观点和养生方法时。也要辩证她看待。有些书中介绍的方法确实对某些人管用,但是同样的方法对于不同体质的人产生的效果也完全不同,面对书中详细的“绝招”“偏方”切不可照搬照做。
  另外,也有专家提出,有病去看医生、用先进的医疗仪器进行检查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养生书传达的不应是治病方法,而是一个健康理念,教人懂得照顾自己的身体,勇于面对疾病,追求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可以作为日常保健的参考。但养生与医疗是有区别的,当我们发现有生病的迹象,最正确的选择是到正规医院检查袷疗,而不是把自己的健康全部押在养生书上,尤其是书上的说法与正规医院或其他权威机构的说法有原则性冲突时,更不能偏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90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