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教师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8-000-01
  摘要 目前我们需要的是高尚品质、渊博知识、全面能力、爱生重教的体育教师。加强体育教师能力的培养,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和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体育教师 能力培养
  一、体育教师能力构成
  体育教师应具有较强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品德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能力。
  (一)体育教学能力
  体育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专业知识技能的本领。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掌握和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正确示范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给学生造成自觉地科、学地进行锻炼的气氛,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二)组织训练能力
  体育教师的组织训练能力包括运动员选材、训练计划的制定、组织训练、训练效果的评价和队伍的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运动员科学选材,运动员选材是运动训练的开始。训练计划的制定包括训练内容,包括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确定训练计划,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练习的负荷,检查评定训练效果。训练队伍管理,包括运动队主要管理工作的决策,运动队人际关系的协调和运动队人员之间信息的沟通交流管理。使得运动队和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
  (三)品德教育能力
  良好的品德修养是社会对新型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体育教育也担负了品德教育的任务。包括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能力,对学生思想发展分析及预测能力,对后进生疏导与转化的能力,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教育的能力等。体育教师的品德教育能力包括具有品德教育的意识,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品德教育、结合游戏与竞赛活动进行品德教育方面的能力。
  (四)科研能力
  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应包括体育基础理论的研究能力。表现为教学与训练中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体育教师成为研究者,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丰富经验上升为理论并进行推广,有助于教师更加积极有效地吸收已有理论,指导自己的体育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五)创新能力
  创新可解释为创新行为、发明行为或者创造某种新事物的行为。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观察能力;(2)获得知识信息的能力;(3)创新思维能力;(4)创新实践能力。
  二、如何培养体育教师能力素养
  培养、提高体育教师的能力素养十分重要,应贯穿于教师的教学生涯始终。培养、提高能力素养的途径很多,但主要方法途径有以下几点。
  (一)要树立目标、强化专业意识
  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事业心,是培养提高能力素养的前提,也是不断要求进取的动力。体育教师不断地通过业务学习,强化自己专业意识,加深对体育功能、目的和意义的理解,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和体育科学研究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科学理论包括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育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及相关学科理论。包括:1.运动与生命的关系。2.运动对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作用。3.体育技术动作原理分析。4.体育技术动作教学方法与训练手段。5.一般体育卫生知识。在教学与训练中能结合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并不断加以运用。通过学习理论,体育教师可以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体育科研素质。
  (三)加强基本运动能力,培养“一专多能”
  无论是教学还是训练,教师的示范是不可少的,而示范动作的质量又将直接影响到教学和训练效果。因此,教师本身的基本运动能力极为重要。体育教师需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更应注意基本技能的提高,并力求做到“一专多能”。既是多面手,又有一门精,以更有利于教学和训练水平的提高。
  (四)积极参加竞赛的组织和裁判工作
  体育竞赛是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重要手段。组织开展群体活动是体育教师的任务之一,因此,应努力培养、提高体育竞赛的组织能力。体育教师不仅应加强对体育项目竞赛规则的学习,还应注意体育竞赛的组织、编排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平时不断地学习、钻研,只有这样,才能把竞赛活动开展得井然有序,群体活动丰富多彩。
  (五)参与体育科研实践,养成体育科研习惯
  体育教育实践是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研究素质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必须积极投身到体育教育科研的实践中去。要勇于实践、勤于实践、善于实践。体育教师体育教育科学研究素质形成和提高,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学习体育教育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只有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实现科研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娟,刘婷.论体育教师素质的重构[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 李尚明.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及现代教师培养方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17):68-69.
  [3] 刘玉祥.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人民教育.2005(12):12-13.
  [4] 周作宇,李庆丰.教师学习经验与专业化成长[J].教育科学研究.2007.18(5):18-22.
  [5] 吴振利.教师专业发展历程与举措[J].教育评论.2006(5):14-16.
  [6] 方中雄,方怀胜.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J].北京教育.2006(3):4-7.
  [7] 周成海,衣庆泳.专业共同体――教师发展的组织基础[J].教育科学.2007.23(1):49-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9243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