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构建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 慧 程再宽 刘 昕

  摘要: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把握“少、宽、柔”的基本原则,不但要重视“核心课程”,也要重视“边缘课程”,课程内容是课程构建的基本环节之一,教材内容的更新,特别是加强新时期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是今后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课程实施是课程构建的重要环节,课程规划者与课程实施者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有一致性,对计划的目标与意义理解的清晰程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构建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7-0955-03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E. Major’s Curriculum in Sports Colleges
  HAN Hui,CHENG Zai-kuan,LIU Xi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E. major’s curriculum are “Few,Broad,and Gentl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not only core courses,but also other courses. The curriculum contents are the basic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so the updating of the contents is very important.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f school sports and social sports are important parts of teaching reform. Becaus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the conversion of curriculum planners’ ideas shoul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version of curriculum implementers’ idea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lan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sports colleges;P.E. major;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近年来,我国体育理论界正开展着一场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的讨论与研究。这场讨论就我国新世纪学校体育所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为体育院校,作为培养体育教师、社会体育工作者的全国体育院校的体育系,作为“母机”[1],对这方面的研究十分缺乏,更为严重的是很多教师对此知之甚少。体育院校体育系是以培养体育师资和从事社会体育工作者的专门体育人才为主要任务,但某些课程老化,教材陈旧,对当前体育领域的发展变化不能给予足够的注意,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迅速探索体育项目内容的改造、课程的创新与构建,改变教学现状,势必影响到体育系毕业生的质量,乃至影响到将来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2]。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收集、分析国家体委六所直属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北京、上海、沈阳、武汉、西安、成都)及北师大体育系和首都体育学院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相关文献。查阅比较了1980年以来国家教委印发的《现行高等体育教育文件选编》中对直属体育院校发展要求;通过因特网查阅了国内外部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有关书籍、论文近百篇。
  1.2调查访问法
  走访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管理、计划修订方面有经验的专家37人(其中正教授12人、副教授8人、管理人员17人)并对毕业的部分学生和在校生(2001级、2002级、2003级、2004级)124人进行结构化访谈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构建的最优化、教学计划修订的意义、体育社会化与产业化之间的关系、学生就业需求与方向等。
  
  2结果与分析
  
  2.1课程构建的指导思想
  课程的构建要全面体现“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要努力吸取当前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改革已取得的成果,并大胆借鉴国外高等教育改革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体育教育专业的专门人才。
  2.2课程构建原则
  2002年北京体育大学在修订99教学计划时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第一,全面发展的原则。强调遵循教学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强调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在重视知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第二,整体优化原则。强调首先处理好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之间的关系,明确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以及各层次间知识的衔接;要整合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丰富教学实践内容方法和途径。减少课内学时,加强课外指导。第三,因材施教原则要求各专业在体现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上反映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
  以上原则对新的教学计划的整体性修订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根据近年来体育教育专业对99教学计划的执行过程的意见反馈,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时还应注意下列三点:1)少:保持计划总学时要少,必修课要少;2)宽:拓宽专业基础,构建课程“平台”,落脚于体育大专业;3)柔: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弹性。
  2.3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规格设计
  纵观我国体育院校体育系和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对上述人才的认可程度(近几年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率约达80%)。主要存在着以下优势和不足:
  优势:“一专多能”人才规格特征初步具备了宽口径、厚基础、有特长的当代人才要求。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学校体育对体育教师一专多能的要求不会改变。在目前学校业余训练运动水平日渐提高,体育运动内容日渐多样化的前提下,“一专多能型”教师仍将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而“运动型”和“理论型”体育教师仍将不能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游刃有余[3]。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师资应占领学校业余体育训练这一领域,应成为具有胜任中等以上学校体育教师并能从事其它体育部门和行业就业竞争,并应成为可继续深造的有发展潜力的人才。
  不足:由于当前社会与体育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影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规格的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发展推测,虽然著名高校和重点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设立对很多中学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会产生极大的推进作用,对一专人才的需求规格变化不会太大,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体育教育专业“全能”人才的内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外语能力的要求,计算机水平的要求,当代体育活动组织管理能力、保健康复、体育测量评价、科学研究的水平都已经与20世纪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体育经营更成为一门重要学问。显然,“基本知识”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基本技能”产生出更多的内容,“六会”已经落伍。构建新的“基本技能”框架应考虑上述不足。

  2.4课程结构的构建
  2.4.1既要重视核心课程又要重视边缘课程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学科大量涌现出来,新学科的创建者和支持者不断要求将新课程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然而由于学校课程体系的容量有限和学校条件的限制,所有的新学科都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是不可能的。有些学科被纳入到学校课程体系,有些被排除在课程体系之外;有些进入核心课程,有些作为边缘课程存在。新学科或学科的新分支进入课程体系并成为核心课程,往往要经历艰苦的努力,而旧有的课程退出核心课程或课程体系也并非轻而易举。
  对现有计划中的课程进行删、减要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利益。某一门课程进入核心课程还是进入边缘课程,还是退出新建课程体系应认真考虑课程平台的建设需要。增加新的课程,如适当加强体育产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了解健身娱乐、体育用品、体育彩票、体育培训、竞赛表演、体育中介等方面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要使学生了解并弄懂、弄清楚本专项俱乐部的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并要关心、研究体育产业的政策、体育市场的规范与健康发展。
  另外使必修课、限选课中“可学可不学”、“可以自学”、“不学也能懂”的课程退出必修课,腾出时数加大部分十分必要但时数不满足的课程。进一步做到少而精。
  2.4.2加强隐性课程的开发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是两种不同的课程类型。隐性课程对应于学校实施的“正式课程”。在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实施中,决不能忽视隐性课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是一个师生相互理解的交往过程、学习过程、人格发展过程。如果缺乏开发隐性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很可能把学生带向所追求的课程目标的相反方向。社会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学生的理想信念形成、学习态度培养都是隐性课程的重要领域。隐性课程意识的增强是课程构建的重要内容[4]。
  2.5课程内容的构建
  课程内容的构建是众多计划修订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而课程内容的构建是计划实施的重要中间环节。
  重新审视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特色,一专要专到什么程度?怎样才算多能?“一专多能”、“三基本六会”在新时期应该有哪些变化和改进?
  体育教育专业还是应该坚持注重人才培养的特色。一个体育教师如果不能示范,对运动技术没有体会,就会像音乐教师不会唱歌,外语教师不能开口一样具有不可弥补的缺陷。在新世纪初始,“一专多能”、“三基本六会”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能否满足当前一个时期和今后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呢?比方说,目前“多能”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了,“六会”也更显现出面窄[5]。仅仅具备教学、训练、科研、竞赛、裁判等方面的能力已明显不能适应今后社会的需要。计算机应用、外语水平、群众体育活动的经营运作,健身娱乐康复的理论与实践都明显成为今后就业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部分课程要对“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做出明确的解释与说明,“三基本”的内容要扩充。
  术科课程要大力增强全民健身理论与方法内容的研究,改变术科课程单一的竞技体育式的技术教学与训练做法。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要把学科课程学到的指导群众体育健身、康复、测量评价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在专项运动中进行科学化、定量化的操作实践,改变过去理论脱离实际,会说不会用,会用不熟练的状况。
  其次,专项教学理论与方法课应根据本项目特点重点开发适合群众保健、康复、娱乐的体育活动内容与方法,在技术教学训练中留出适当的比例研究开发群众体育。
  拓宽学生定量化、科学化、可操作性强的指导大众健身的技能、理论与方法。拓宽学生上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着眼于这些知识的实用性、方法的先进性、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覆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一段时间内就业的基本要求,着眼于体育大专业使之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6]。
  2.6课程的实施
  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课程实施过程总是课程规划者与课程实践者相互适应的过程,实践者对课程或计划做出的修改是不可避免的。影响课程实施的基本因素首先取决于实施者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取决于实施者对计划的需要程度。社会需要、计划制定者需要、教师需要的一致,教师充分理解和接受课程变革的主旨,并将这种理解和接受化为自己的内在需要是成功的课程实施的关键。
  课程实施者对计划的目标与意义的理解程度也制约着计划的实施程度。许多研究指出,对计划的理解缺乏清晰性,是阻碍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
  课程计划本身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实施也有重要影响。如果课程实施者意识到课程变革极有意义且实用价值高且可操作性很强,计划的实施将是顺利和不走样的。否则,脱离实际、难以操作将成为阻碍计划实施的最基本因素,
  另外,学校的环境、设施等办学条件对课程计划的实施构成重大影响。师生比是测定办学效率的重要指标,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和训练的特点不同于一般大学。小规模课堂教学、实践性强是办学应该考虑的因素。术科教学训练片面追求上课人数多、规模大、师生比高,亦将影响课程的实施。
  
  3结论
  
  1)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把握“少、宽、柔”的基本原则,不但要重视“核心课程”,也要重视“边缘课程”,要认真设计“逐步深入课程”,加强“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2)课程内容是课程构建的基本环节之一。而恰恰课程内容的构建是当前计划修订过程的薄弱环节。教材内容的更新,特别是加强新时期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是今后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3)课程实施是课程构建的重要环节。课程规划者与课程实施者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的一致性,对计划的目标与意义理解的清晰程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季克异.关于学校体育改革的基本思路,2006年讲话.
  [2]任海,等.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课程结构合理性的探讨[D].北京体育大学科学论文集,1998,10.
  [3]李学芹.面向21世纪的我国体育院校,“五科会”论文集,1997.
  [4]张建华,等.当代日本体育专业教育改革及启示,“五科会”论文集,1997.
  [5]邓宗琦,等.面向21世纪体育师资培养和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曲宗湖,杨文轩,主编.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7]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方案,200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938426.htm